根據網上的潮語字典,老seafood者,經常以公司高層身份指點江山,憑阿叔身份塞錢入你袋者是也。
先此聲明,這潮語並不泛指各行業的老行尊,因為老seafood除了把自己食鹽的經驗侃侃而談外,據稱他們亦會身體力行阻住上位之路,令後輩們多捱幾年苦。就平常在網上觀察所見,老seafood在各行各業都存在。不過,我有理由相信,愈是跟互聯網關係密切的行業,老seafood們的前途受影響愈大。
互聯網令「上位」更易
主要原因是互聯網令「入場成本」大降。以前你想做歌星/影星?你只能在街上「閒逛」以待各大經理人公司的星探碰上,又或透過參加大台的藝員訓練班和參選港姐,以及歌唱比賽等讓自己的演藝才能獲發掘。今天又如何?你只要隨手拿起智能電話錄歌兼拍片,然後放上YouTube,觀眾少則三數十,好彩的話數以千萬計。
以前你想做作家?先跟編輯老總搭關係在各大報紙開專欄風花雪月一番,然後可能有一家大型出版商看上你的才華。今天又如何呢?在高登(應該係連登)連載你的作品,或直接聯絡Amazon幫你出書都是選擇之一。
以前你想做學者專家?拿一個博士學位,然後在大學謀一個教席似是不二法門。現在你想做偽學者KOL?你只要在Facebook開一個專頁,抽水廢噏悉隨尊便。
互聯網世界令「上位」變得更容易,而原本那些自視為有能力去挑選歌星/影星/作家/專家的老seafood角色卻突然變得可有可無。
老seafood慧眼識英雄
另外,在歌影視文壇裏,我們不時會聽到某某超新星將來一定大紅大紫的大膽預測,但最終跑出上位的又有幾多人?在這些Nobody Knows Anything的行業裏,以「把關」人自居的老seafood的作用其實很有限。(有誰會想到每晚九點半打機的達哥可以成為高登男神?)這個行業特質的其中一個含意是,即使老seafood的「品質監控」角色在互聯網時代變得不再重要,這些行業的整體素質卻可能不跌反升。事實上,近年不少研究發現,歌影視文壇的作品近年愈來愈多,雖然作品素質變得更參差不齊,但是整體平均素質卻是有升無跌。
不要誤會,我絕不認為老seafood全部都是阻住後生仔上位的老而不。雖然我們仍然見到不少明星KOL靠着其背景上位,但在互聯網的放大鏡下,我相信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另外,不少老行尊人生裏的確食過不少鹽,他們對新人潛質的判斷力始終有一定的份量。要不是他們「慧眼識英雄」,我們不會見到梁朝偉拍的戲,不會聽到陳奕迅唱的歌,更不會有機會讀到我和兩位欄友的那本《本土不敗》(不好意思,又在這裏賣廣告了)。只不過相對於其他傳統行業,那些受互聯網影響較多的行業的老seafood們的前途,就相對黯淡吧。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