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說:「兵者,詭道也。故能而視之不能,用而視之不用」。意思是說,打仗的時候兵不厭詐,不可能只行正道,不用詭道。為了令敵人失算(作錯估計),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也假裝沒有能力;打算採用的策略,也假裝不會採用。這樣,敵人就會驕傲,行事輕率,忽略了一些本應有機會注意到的錯漏。
美國的領導人有沒有讀過《孫子兵法》我不知道,但今次他們對俄羅斯的部署,就恰如孫子在2500多年前的主張。明明是早有部署,要借一場代理人戰爭,削弱俄羅斯的國力,卻假扮不敢與俄羅斯硬碰,公開表示不會派一兵一卒進入烏克蘭。
公開示弱 令敵鬆懈
國與國之間有摩擦的時候,甚少會在尚未開戰之前,就有一方公開表示,一定不會派兵開戰。
為什麼不保留一些不確定性,以讓對手有所顧忌呢?美國的國力明顯比俄羅斯強,在古巴危機時,甘迺迪總統只是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已足以令蘇聯臨陣退縮,現時美俄的實力差距遠比當年美蘇之間的差距大,沒有理由美方要一早就向俄羅斯示弱。
美國示弱的方式不是用口說說就算數的,而是有行動的。在俄羅斯尚未揮軍進入烏克蘭之前,美國撤走駐在基輔的使館人員,還要其他盟友也跟着這樣做。這是要告訴俄羅斯,美國預期俄羅斯可以輕易攻陷基輔,甚至佔領整個烏克蘭。
現實是美國並沒有打算一走了之,任由俄羅斯在烏克蘭為所欲為。美國不但在經濟上對俄羅斯進行嚴厲的制裁,還聯同北約的盟友,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好讓烏克蘭人為美國打一場持久的代理人戰爭。
早促歐洲 增加軍費
其實,早在烏克蘭局勢未發展至那麼緊張之前,美國已促使歐洲國家增加軍費,並向歐洲國家提供新式武器,這樣,歐洲國家就可以把倉庫裏的舊武器轉送給烏克蘭。由此可見,美國對這場烏克蘭戰爭是早有部署的。美國最擔心的是,俄羅斯最終決定不出兵入侵烏克蘭,所以才假扮怕打這場仗,表示一定不會出兵,好讓俄羅斯放膽大舉入侵烏克蘭。
現在回想起來,之前差點就達成協議的和談可能也是假的。當時,烏軍的處境其實並不差,沒有需要這麼快就答應俄羅斯這麼多的條件,包括做中立國,不再要求加入北約;連頓巴斯地區的獨立也說有商量。這樣,一方面可以令俄軍鬆懈戰意,還可以令以後的和談難以達成協議。因為,俄方很難再有機會達致條件如上次那麼好的和平協議,普京將很難找到漂亮一點的下台階,唯有留在烏克蘭,把這場戰爭打下去。
美國今次已成功把俄軍套住,在西方的資源全力支援下,烏克蘭有條件與俄羅斯打一場消耗戰。俄羅斯即使不失血而死,也一定元氣大傷。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