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美國對華政策解構

美國對華政策解構

筆者設計了一個座標式概念圖,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美國對華政策的本質。

李偉才 作者: 李偉才
2021-01-28
狂瀾集

標籤: 共和黨利益主義對華政策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民主黨特朗普理想主義美國鴿派鷹派
因為美國的「去工業化」令大量的工人失業,而即使能夠保着飯碗,實質工資也下降了。於是,特朗普競逐總統時便可大打「中國牌」,說要「反擊」中國而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亞新社)

trm

因為美國的「去工業化」令大量的工人失業,而即使能夠保着飯碗,實質工資也下降了。於是,特朗普競逐總統時便可大打「中國牌」,說要「反擊」中國而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亞新社)

中、美關係是現今世界的頭等大事,當中一大關鍵是美國的對華政策。筆者設計了以下的座標式概念圖,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這些政策的本質。

座標的橫軸分6節,最左端代表「完全以利益主導」,最右端代表「完全以理想主導」,中間的一點代表「利益和理想各佔一半」。左端與「中點」(座標原點)的3節分別代表「高、中、低」的程度,右邊的3節亦然。

座標的直軸穿過上述的「原點」,也是分6節。最上的一端代表「絕對鷹派」,即強硬派甚至主戰派;最下的一端則代表「絕對鴿派」,即溫和派或主和派。它們與原點相距的3節,也分別代表「高、中、低」的程度。

在這個概念圖中,西北象限代表「傾向鷹派的利益主義者」、東北象限是「傾向鷹派的理想主義者」、東南象限是「傾向鴿派的理想主義者」、西南象限是「傾向鴿派的利益主義者」。按照「高中低程度」的劃分,每個象限還可分為程度不一的9個立場,4個象限加起來有36個不同的立場。

留意這兩條軸當然未能涵蓋所有可能性。各位可以按照你的理解和旨趣,加上第三條軸甚至第四、第五條軸(例如以種族或宗教的立場來劃分)。但就筆者看來,上述兩軸已經可以大大加深我們對美國對華政策的了解。

傾向鴿派的利益主義者

讓我們先從鴿派的兩個象限說起。

西南象限是「傾向鴿派的利益主義者」,這班人主要是在中國作出了巨大投資,並在過去數十年獲得鉅額利潤的資本家。他們可以是工業資本家,也可以是金融資本家。前者透過了「離岸生產」和「外判制」,獲得了世界上最龐大也質素最高的廉價勞動力,也享受了其他廉價營運成本(較低租金和水電費、寬鬆的勞工保障法例、寬鬆的環境保護條例……)所帶來的好處。至於金融資本家,則因為中國的富豪階層大舉投資美國金融市場而獲得鉅利,其間也包括了替富豪財富「漂白」的鉅額服務費。

這些人當中也有不是資本家的。他們主要是替中國說好話,因此長期被中國待為上賓和獲得大量研究資助的美國學者(不少為大學教授)。 他們人數上雖然不及大財團大企業,但在美國社會有一定的影響力,有時甚至可以左右輿論的傾向。

這個象限中的人之所以是鴿派,當然和他們的既得利益有關。他們希望中、美保持良好的關係,以令他們可以「馬照跑、舞照跳、錢照賺、填鴨照食」。

但不要忘記的是,「全球化」中有贏家也有輸家,總的來說,美國的資本家是贏家,因為利潤大幅上升了;而作為消費者的普羅大眾也是贏家,因為由「世界工廠」提供的貨品價格下降了。但對於廣大的工人階級而言,全球化便是個噩夢,因為美國的「去工業化」令大量的工人失業,而即使能夠保着飯碗,實質工資也下降了。於是,特朗普競逐總統時便可大打「中國牌」,說要「反擊」中國而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

傳統上,美國的共和黨較為側重商界的利益,而民主黨則較為側重普羅大眾的利益。但自「新自由主義」興起的這40多年來,這種劃分已名存實亡。兩黨皆被大財閥所收編已是眾人皆知的事情。美國學者拉爾夫‧納德(Ralph Nader)這樣說:「兩黨的分別,只在於當大商賈叩門時,他們的膝蓋撞向地板的速度。」也就是說,「傾向鴿派的利益主義者」當中,既有共和黨人也有民主黨人,基本上與黨派之別無關。

留意我在這兒沒有包括「美奸」,即直接收受中國利益的特工和間碟。如果你覺得這些人也應該包括在這個象限裏,我不會有異議。

傳統上,美國的共和黨較為側重商界的利益,而民主黨則較為側重普羅大眾的利益。(Shutterstock)

傾向鴿派的理想主義者

好了,現在讓我們看看東南象限的「傾向鴿派的理想主義者」。

我這兒說的理想主義,是真心相信西方自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人權、自由、法治、民主等的理論和實踐,是人類文明演化歷程上的寶貴成就。它們已經不獨屬於西方,而是成為了人類共同嚮往的理想。不錯,在歷史上,伴隨着它們傳播的,是西方殖民壓迫的巨大邪惡,但這沒有改變它們合理而珍貴的內核。而在深切悔過以往的罪行時,西方人的一大義務,是將這些「普世價值」傳播到整個世界。

細分起來,這批理想主義者還可分為「左」、「右」兩類,前者較注重社會公義,後者較注重個人自由。桑德斯(Bernie Sanders)和在美國國會中號稱「縱隊」(the Squad)的多名議員便屬於前者。

但為了避免分析過於複雜,筆者暫時不會作出「左、右」的劃分。我的大前提是,這個象限裏的人皆認為中國現時推行的,是嚴重損害人權和自由的專制制度,而西方人有義務去改變它,其間包括支持中國內地和海外的民運人士。

以上是立場問題。在策略方面,鴿派的主張是用「軟實力」一步一步來推動變革,亦即希望達到「和平演變」的結果。這是因為,絕大部分理想主義者都服膺於「非暴力主義」,所以絕不想見到生靈塗炭的軍事衝突。

但這兒實存在着一個矛盾,就是推動「和平演變」表示必須某一程度上和中國政府保持着友好的關係,而對一些有違人權和自由的情況保持低調甚至沉默。這種做法往往引來了「綏靖主義」的批評。(梵蒂岡近年便因此受到了嚴厲的批評。)

理想主義者分為「左」、「右」兩類,前者較注重社會公義,後者較注重個人自由。桑德斯屬於前者。(Wikimedia Commons)

鷹派的理想主義者

現在讓我們看看東北象限的「鷹派的理想主義者」。

正如佛祖教導我們應該「慈悲為懷、普渡眾生」,也提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在面對巨大的邪惡和必須「保赤安良」的前提下,他也認為我們必須立大宏誓去「降龍服虎、斬妖除魔」。所謂「對邪惡仁慈便等於對善良殘忍」,英國首相張伯倫之被唾棄和邱吉爾之被推崇,正正反映出這個共識。

按「鷹派理想主義」的看法,中共是一個邪惡的政體,我們除了「斬妖除魔」之外別無他選。對於信奉和平主義的理想主義者,這當然是一個巨大的價值挑戰。他們最想見到的,是近乎不流血的蘇聯倒台。但中共已經充分吸收了蘇聯倒台的教訓,而將一切導致這個可能的因素「扼殺於萌芽狀態」,指望中共步上蘇共的後塵,機會可謂極其渺茫。

正因為這樣,「鷹派理想主義者」並不排除必要時使用武力令中共倒台。他們不支持戰爭,但如果中國出現大規模的反政府運動,他們認為美國有義務在各方面作出支援。在他們眼中,「顏色革命」是一個褒詞而不是貶詞。不用說,他們都認為美國有義務守護台灣。

正如「鴿派理想主義」可分「左、右」,「鷹派理想主義」則可分由基督徒(特別是美國中南部的「福音派」原教旨主義基督徒)所組成的「虔誠派」(多為共和黨人),以及由無神論的「進步人士」所組成的「世俗派」(多為民主黨人)。

美國對華政策解構二之一

更多精采文章

  • 為了蒼生,中國讓美國多稱霸100年又如何?為了蒼生,中國讓美國多稱霸100年又如何?
  • 特朗普路線會延續下去嗎?特朗普路線會延續下去嗎?
  • 盧子健:拜登上台,美中關係往何處去?盧子健:拜登上台,美中關係往何處去?
  • 美對華政策不會因大選結果改變美對華政策不會因大選結果改變
  • 為何認定拜登上台後仍會敵視中國為何認定拜登上台後仍會敵視中國

  • 為了蒼生,中國讓美國多稱霸100年又如何?
  • 普選無法解決的矛盾
  • 必須提早結束「一國兩制」
  • 僅僅是開始!
  • 國家並非只是資產階級的代言人

李偉才

筆名李逆熵,科普工作者及科幻發燒友。曾任太空館助理館長、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及香港大學助理教授。1985年獲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現為自由撰稿人、香港科幻會會長及科學館顧問委員會委員。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共和黨利益主義對華政策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民主黨特朗普理想主義美國鴿派鷹派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葉玉如教授(中)在管理層陪同下與傳媒會面。
灼見報道

科大新管理層首面世 將延攬全球30名跨學科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李小加表示,公司希望解決一個mission impossible的矛盾。
灼見專訪

【專訪】港交所離巢後創立滴灌通 李小加當大園丁 要栽小花小草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8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影片

  • 基金教父雷賢達:平錢時代一去不返,今年美國經濟衰退無懸念?
  • 黃錦輝教授:飛船事件引發中美外交風波如何平息?為什麼美國對中國有所求?
  • 承繼600年輝煌傳統 如何仍是歐洲最具創新能力大學?如何在高端研究之餘,仍能創造盈餘?──郭位教授與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校長對話
  •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 曾鈺成:中央與港人對雙普選期望有多大落差?完善選舉制度如何製造有利條件?
  • 陳妙霞博士:如何透過刺激腳底反射區自療? 怎樣按摩治療長新冠腦霧、鼻子、咽喉等症狀?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觀點與角度觀點與角度 常霖法師
  • 淺談教育未來學淺談教育未來學 馮穎匡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專訪陳致校長:有75年歷史的珠海學院為什麼要改名?文科出身當校長有什麼優勢與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中研院院士朱雲漢教授逝世 享年67歲 本社編輯部
  • 《毒舌大狀》觀後感《毒舌大狀》觀後感 張宗永
  • 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看破美國經濟和就業的真面目 張建雄
  • 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張楨出版新著《剎那芳華》:紀念永不散場的情誼 本社編輯部
  • 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美軍導彈擊落中國氣球 外交部強烈不滿抗議 本社編輯部
  • 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可為配偶做的10件事 羅乃萱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善用科技推動高增值物流業 黃錦輝
  •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本社編輯部
  • 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再談這片「三葉草」──交椅洲人工島規劃方案 張量童

推薦作家

  • 温愛詩
  • 卓王詠詩
  • 張樹槐
  • 常霖法師
  • 張宗永
  • 劉銳紹
  • 曾國平
  • 尹瑞麟
  • 段崇智
  • 彭泓基
  • 梁鳳兒
  • 馮穎匡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