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對浮世繪意猶未盡,要求下回分解。筆者亦樂意在游藝專欄,淺薄文字與各位交流,彌補知識貯量的不足。
梵高對他眼中的男神,所愛是藝術的表現形式。當尋求重塑自我茫途交叉路口,觸碰到人性中最單純的柔情。領略東方的二度空間,特殊的前擴性透視、散點式透視、重疊性透視方法,筆鋒流利的線條,平面色彩的配置,寫實與裝飾的組合。
無疑他的男神──歌川廣重及葛飾北齋,使梵高獲得了慾望中的感覺。因此他把浮世繪的畫貼滿了牆壁,又筆耕不斷,臨了多幅歌川廣重的作品。線條內單純的色域如縷縷清音,彈奏出動人的東方音符,微妙的情調使梵高浮想聯翩,創作新思維遨翔起飛。
完美掌握梅花細膩質感
續賞歌川廣重的《龜戶梅屋舖》,這是莫內也嘆為觀止的名作,作於1857年,高61.5cm,寬40cm,現藏於日本浮世繪博物館。知名的臥龍梅,梵高曾用油畫筆認真臨摹。樹幹似臥龍酣醉橫斜,樹枝分杈挺拔向上,以近像式的特寫構圖,突出景以梅秀的主題。
錯落有致的花朵,有盛開的,有含苞待放的,千姿百態芳香撲鼻。透過疏影橫斜的空隙,見到綠色如茵的草坪,遠處叢叢的梅樹,游人沿着齊腰的欄柵,悠閒賞梅的男女老幼,或坐或立或行。
巧妙的廣角鏡頭,誘發視野的雙向想像。歌川廣重將天然的色彩經篩選排列,天空的橙紅漸變,呈現春光明媚的季節特性,地面的嫰綠推進向前,感知春回大地的朝氣,樹幹和枝條的灰黑,顯示堅強和穩重,映襯那留白的花貌,倍增梅花的素潔高雅。
整幅畫面明暗相宜對比柔和。所有的勾勒,頓、挫、揚、抑,模仿中國畫的傳統筆法。雖然沒有墨色的皴擦,但深淺有度的處理手法,完美掌控了事物細膩的質感,遠近高低的空間深度。(梵谷於1887年完成的油畫《梅之花》等,跟歌川廣重《名所江戶百景·亀戸梅屋舗》幾乎同出一轍,他還刻意於畫作上題上漢字,宣吿畫作的來源。)
歌川守柔抱剛之逸趣
筆者比較喜歡歌川廣重的冬景《雪谷》(Snowy Gorge),高73cm,闊24.1cm,另一幅《木曾山雪》(Kiso Mountains in Snow)高36.2cm,闊24.8cmx3,兩幅精作均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作品尺幅並不大,很有吸引力。
歌川廣重,江戶人(1797年─1858年),享年61歲,出身下層武士家庭,本名安藤重右衛門,承繼父親安藤源右衛門消火同心之職。因拜歌川豐廣為師,而得其名歌川廣重,他和葛飾北斎、喜多川歌麿稱譽浮世繪三傑。
我偏愛歌川廣重守柔抱剛的逸趣,特別欣賞他的《雪谷》,道地的中國畫章法,起承轉合、開合露藏、疏密有致。無多餘的一筆,線勾勒出山廓,松樹上的點簇,淡淡墨色的渲染,使前後層次分明;少量的赭色點綴,加上歌川廣重專用的藍色,兩艘小船的朱色,醒神如畫龍點睛,水色映照下山巒起伏。
雪後初霽的靜謐。千山鳥飛絕,萬徑人未滅!不知是否他剃度出家後的心境?筆者暗忖拙句 :「雲浮瑤玉色,皓首碧穹巍,上古高寒遠,傲松凝冰晶,半山藏寺院,何懼步維艱,石斷寒泉淌,溪水悠然流,隠緩繞山道。」富有禪意的《雪谷》描繪。
繼而欣賞他的《木曾山雪》三聯小幅拼屏。閃爍着銀色般的光彩,我心又隨景而吟:「瑞雪紛飛景幽靜,瓊堆玉砌疊千山,峰巒登眺望不盡,僻坳深處見村落,崖邊棧橋通山舍,策杖跋踄歸或去,松姿素裹迎雪舞,一彎清水繞白璧。」惜墨如金的空靈寫照,壯觀寂寥的雪山,小路蜿蜒逶迤,可居、可行、可遊的峻峭灑玉塵,洋溢着詩情畫意,令人目眩神搖。
歌川畫作境界澄明之美
忽然想起中國清代四大畫僧之一的弘仁(號漸江)。他莫非是歌川廣重的宗師?筆法孤高清剛,山石多用線勾寫,沒有大塊面的墨暈,沒有繁複的皴筆,沒有太多的點簇,蒼勁簡潔靜穆恬淡,簡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之嘆!
大自然的和諧形成美,人性的角度是審美的本質。漸冮是畫僧;歌川廣重的晚年亦循入空門,畫面俱有釋家的美學觀,其心與宇宙冥然合一。因此歌川廣重的畫面,反映出境界澄明之美!藝術濃縮了美的精華,其美似有天籟之音回響人間。歌川廣重兩首冬季的情歌,隨着飄雪遠播大洋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