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商業 緬懷鄭海泉君

緬懷鄭海泉君

鄭海泉當年獲擢升為滙豐首位華人大班,九七回歸和中國崛起固然是兩大主因,更關乎個人命運、性格、才能、際遇和機緣。歷史的必然和個別的偶然,交織寫下香港傳奇的又一章。

關品方 作者: 關品方
2022-08-30
品評四方

標籤: 公民社會唐君毅學潮新亞書院滙豐銀行牟宗三認中關社鄭海泉錢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2004年12月滙豐高層變動,最為矚目的是鄭海泉出任香港滙豐的主席。(亞新社)
2004年12月滙豐高層變動,最為矚目的是鄭海泉出任香港滙豐的主席。(亞新社)

驚聞相識52年的老友鄭海泉兄昨晚(編按:8月28日)離世,雖早有預期,仍不免傷感。近年同輩故人先後仙逝,思之惻然。回想2004年12月滙豐高層變動,最為矚目的是海泉兄出任香港滙豐的主席。

他草根階層出身,大學時代和筆者同樣,更一度被當時港英殖民地政府的政治部列為十大危險人物之一,認為他極端激進,須對之嚴加監控。然而,30多年後,這個當年「左傾」的年輕人卻成為炙手可熱的、全港首屈一指的銀行大班。這無疑是香港特有的歷史現象,甚至可說是一個奇蹟。

學潮下成長的一代人

海泉兄的擢升,九七回歸和中國崛起固然是兩大主因,更關乎個人命運、性格、才能、際遇和機緣。歷史的必然和個別的偶然,交織寫下香港傳奇的又一章。其後海泉兄事業更上層樓,升任恒生銀行董事長後,最終以滙控集團執行董事的身份於2011年退休。

回首當年,正值所謂「火紅的年代」。70年代的香港,衍生出反殖的浪潮,對建制作出批判的反思。從「極左」的不斷革命論及無政府主義到溫和的社會改良主義,吸引大批年輕人、特別是大專學生投身各式各樣的社會運動,集會結社、遊學辦報,不一而足,進而為了尋找民族文化的根源而提出「認識祖國、關心社會」的行動綱領,前後凡10年(1966-1976)。

不少現時已70出頭、當年的大專學生或多或少都參加過這段學潮,有共同的集體記憶。筆者於1970至1973期間和海泉兄在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就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和保衛釣魚台運動攜手工作,參與學生運動,關心社會事務,爭取學生權益,十分活躍。現在回顧起來,這段歷史反映了一個時代遞嬗脈搏的躍動,象徵了現代公民社會的啟蒙,強調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忘依法守禮和尊師慎行。澎湃的熱情,鼓動年輕人關懷家事國事天下事的雄心。

今天反建制的的年輕人,明天也可以成為社會棟樑。(亞新社)

今天反建制  明天或變領袖

歷史的發展就是如此吊詭。有這樣一種說法:30歲以前不嚮往理想主義的人不足觀,30歲以後仍唸叨政治口號的人不足畏。不管對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的「理想」所指為何,對年輕人的追求和熱忱,作為長輩的社會人士應採包容、諒解及團結的態度,予以引導、開解和啟迪,並使之納入正軌,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反思社會有負於年輕人的容或不足之處。這是人類世代興替的新陳代謝的精髓,也是新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開明政治及以人為本的要求。

時代的洪流不斷向前。世界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永遠屬於年輕一代。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富年的港英殖民政府,一方面雖然煞有介事地列出他們認為要警惕的年輕一代「危險人物」,另一方面仍清醒地理解到,他們並無違法,不是從事暴亂,本質上是社會的改革先行者,由於社會歷練及人生經驗不足,對時代發展的趨勢有超前趕進的思維,當時或不為世用,但如因勢利導,今天反政府、反建制的,知守法有分寸的年輕人,明天可以成為社會的棟樑、國家的領袖。

此所以古人有所謂「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感慨。對年輕人的「偏激」言論和行為,宜把眼界放長遠一點,對他們耐心一點、愛護一點、容忍一點,不可一棍子打死,或過早地斷定對錯,以至扼殺了社會上新興的、有可能代表新時代前進方向的,本質上是愛國愛港的前瞻力量。

這類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年輕人,除了海泉兄之外,還有不少赫赫有名的人士,或者在學術界嶄露頭角,或者在工商界業有所成,甚至有些在政經界已有相當位績。不問他們當時激進的或多或少,他們都曾被學潮衝擊過,接受過時代洪流的洗禮。梁錦松是一個大家熟悉的名字,陳毓祥魂斷釣魚台,更是令人扼腕。

還有一大串,各有不凡際遇,在那火紅的10個年頭,筆者少說也可列出近百個對時代有期盼的、有理想的、鮮活的當年「戰友」,包括在海外留學後來回流歸來的「同期之櫻」。他們大都各有歷練,多年來各奔前程。不少散處世界各地,也有不少多年後又重聚香江。他們相互組合及彼此之間都有過刻骨銘心的交往,或曾徹夜不眠雄辯滔滔,或曾聯袂出遊踏遍祖國大地以至歐美亞非拉。

鄭海泉(右三)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經濟系,曾任中大校董會主席,於中大的發展貢獻良多。(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無路請纓  期盼譙樓初鼓

筆者曾於1972年與海泉兄代表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出席在印度孟買召開的第二屆亞洲學生協會周年大會。我們首先乘飛機輾轉經仰光抵加爾各答。由於自籌經費不足,坐最便宜的慢速硬座長途火車,經44小時的旅程,停數十個站頭繞道新德里去孟買。時值印度與巴基斯坦剛打完一場浴血戰爭,途中滿目瘡痍,而人民顛沛流離,困頓無依、哀鴻遍野。鄭海泉因小時候不幸患上小兒麻痺症,走路時較常人略為吃力,長途跋涉中其堅毅的一面,至今仍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當年我們在飛住印度次大陸途中,猶記得海泉兄曾腼腆地向空姐提出要求多吃一份便餐。筆者緬懷當年情,一介書生,無路請纓,期盼譙樓初鼓,定天下安民心,祈願當政者以萬物蒼生及黎民百姓為念,願印巴的士兵都能解甲歸田,言笑晏如。大地美好,我們年輕;毋負風華正茂、結伴同遊、為天下憂、嫉惡如仇的好時年。今番回思前事,壯懷不減,無怨無悔;追思海泉兄的豐盛人生之餘,至今仍激盪着筆者以人民赤子之心為心的良好願望,以及對祖國繁榮富強未來的浪漫憧憬。

海泉兄畢業於中大新亞書院經濟系,曾任中大校董會主席,於中大的發展貢獻良多。如果他在過去3年黑暴動亂期間仍然在位,估計中大不會變成「暴大」。斯人已矣,如今香港在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領導下,希望在高等教育界能夠承先啟後,開拓未來,不負70多年來中大人篳路藍縷的辛苦耕耘,尤其是以牟宗三、唐君毅和錢穆為代表的新亞精神,以慰海泉兄在天上之靈。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更多精采文章

  • 「香港與儒家文化的現代傳承」大型歷史展覽暨文化講座「香港與儒家文化的現代傳承」大型歷史展覽暨文化講座
  • 當代大儒的教育理想與風範當代大儒的教育理想與風範
  • 余英時與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余英時與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
  • 記參觀新亞研究所圖書館記參觀新亞研究所圖書館
  • 唐端正:對中國文化 應懷着溫情與敬意唐端正:對中國文化 應懷着溫情與敬意

  • 兩位世界首富的共同點
  • 伍沾德先生二三事
  • 莊偉忠:放權下屬重公義,放下名利求快樂

關品方

香港大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碩士,澳洲西悉尼大學博士,澳洲註冊執業會計師,國際企業管理顧問,香港經濟學會執行委員,前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特邀顧問,香港大學評議會常務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副會長。 關教授是風險投資及項目融資專家。曾任職花旗銀行、美林證券、長江實業集團等多間跨國及本港企業董事,以及耀中國際教育機構財務總監,珠海北師大/港浸大聯合國際學院教授兼工商管理學院院長,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嶺南大學碩士課程教授。並兼任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特别顧問,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董事兼考試審核委員會成員等多項要職。 現任杭州臨安青山湖科技城智庫首席顧問,香港臨安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杭州同鄉會理事,前海金融諮詢首席經濟顧問,珠海創科引連總裁,上海橋悦物聯科技副主席,香港博雅國際教育(珠海)控股董事,浙商銀行獨立董事,香港國際經貿合作協會董事。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公民社會唐君毅學潮新亞書院滙豐銀行牟宗三認中關社鄭海泉錢穆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他感到非常幸運,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已得到多位經濟學大師的青睞和指導。(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李白一出場,便是一個少年游俠的模樣。(《長安三萬里》預告截圖)
灼見文化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1
何教授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亦曾任建築學院院長,培育了不少建築專才。(照片由何培斌教授提供)
字旅相逢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作者: 馮珍今
2023-09-21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專訪張五常:人的能力與選擇──發問、人腦、選科 本社編輯部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梁錦松深圳設首家港資大型私院 憑三不賺原則嶄新醫療體驗惠民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虛幣平台JPEX風波愈演愈烈 逾千四苦主報案 涉款10億 本社編輯部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二維碼點餐生意更少? 車品覺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由進出口數字看世界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尋找快樂尋找快樂 譚寶碩
  • 她,尋訪蜀漢英雄她,尋訪蜀漢英雄 廖書蘭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