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對壹傳媒大搜查和拘押行動(下稱「八一○大搜查」),引起全球廣泛關注。香港社會的回應,權且分為兩大類:「抓黑手派」和「兩手撐派」。
「抓黑手派」讚揚舉旗亮劍「抓黑手」,流露了「痛快」的亢奮。
「兩手撐派」面對新聞自由威脅,展露焦慮之情,並衍生兩撐之舉。一撐報,爭購壹傳媒的《蘋果日報》,令11日發行量從7萬上升至35萬,再增至55萬;二撐股,搶購壹傳媒股票,令10、11日股價爆升,據《信報》12日的報道,兩日內的升幅超過11倍。
儘管兩撐未必能持久(撐股風險尤大),但維護新聞自由的價值觀強烈。這是港人行使表達權的另類模式。
巴西講話後 策劃抓黑手
對於「八一○大搜查」,外國許多評論稱是對美制裁11個京、港官員的報復。本文不以為兩者有直接關連。
「抓黑手」早是中共中央對港政策的一個取向。
2019年10月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黨領導一切」的權威、對香港「實行管治」,並首次提出建立香港國安機制。
同年11月,雲端權要的「巴西講話」,把香港街頭抗爭連結到國安層面,重申「止暴制亂」(註1)。隨後,黨媒著力宣傳「抓黑手」。
今年6月,《港區國安法》(下稱《國安法》)快速制定和公布。
「八一○大搜查」是執行《國安法》的大案。香港警方稱,被拘押的壹傳媒老闆,涉嫌捐款支持一個攬炒團隊,遊說外國勢力採取「制裁行動」,違反《國安法》第29條。
涉案時間如果在7月1日《國安法》生效後,搜查、拘押行動是很自然的,這正是「抓黑手」的第一步。時間如果在7月1日前,則法律的適用性有爭議。
案件已定性 助外國顛覆
8月11日,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稱,被拘押者是「反中亂港分子」或「幕後黑手」。它引述官方發言人談話,對嫌案的定性如下:
「反中亂港分子長期以來逢中必反,投靠外國和境外勢力,充當政治代理,協助其干涉香港事務,對中國進行分裂、顛覆、滲透和破壞活動。」它還特別點出涉案的「代表人物」(註2)。
香港如仍能保持《基本法》賦予的獨立司法機制,偵查、檢控、裁決(審判)仍可三權分立,涉嫌者的罪與非罪,當由法院依據適用法律條款、司法程序裁決,不致照單接受「反中亂港」的政治假定。
在拘押48小時之內,一批涉嫌者已保釋。由此看來,司法程序還未走樣。
翻編採文檔 無法律依據
就保障新聞自由而言,「八一○大搜查」似未嚴格遵循文明準則,不少人有新聞自由受干擾的焦慮,香港記協發言人說,「事件相當恐怖」,「幾十年,未見過這樣的情況」。
社會爭議的執法偏差之一,是法院的搜查令列明搜查範圍不含新聞編採類,警方卻在編採辦公室劃「禁區」線,指令編採職員離開,「禁區」內則有警員翻看編採文檔(卷宗,file)。傳媒界專業人士認為,此舉有違法之嫌。
就常識而言,涉嫌違反《國安法》第29條,如有罪證應是「秘密」類,至少不會讓編採職員傳閱,更不可能留在他們辦公桌上的文檔。警員在現場翻文檔,被人稱為「多此一舉」,並懷疑是「恫嚇動作」,侵害編輯、記者的私隱。
親疏有差別 篩選採訪者
偏差之二,是對於媒體的採訪,施親疏有別的「傾斜政策」,讓「友好者」進入採訪區,卻不准其他傳媒如立場新聞、路透社的記者進入。
這種篩選方式,類似政治審查,引起傳媒界爭議。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大律師也認為欠妥,應一視同仁。
任何有「全民政府」理念的人,應是平等待人,不應有「親疏有別」的政治篩選。在法治的社會,政府應是「全民政府」;向既得利益者一邊倒式大傾斜,失去公道,無法取信於民。
又大聲吆喝 損國際形象
偏差之三,是某些警員的大聲吆喝習慣。在現場電視新聞畫面中,有警員大聲吆喝「靜觀」的記者、編輯。
這是街頭民眾示威現場常見的「畫面」(還有對著記者、社工、救護員射胡椒噴霧),一直引起傳媒團體、工會抗議。非常遺憾的,特區政府和警方並未正視這種官民糾結。
在外國,警察跪扼被捕者的不必要暴力,已受社會強烈譴責;8月10日,美國西雅圖市政府依法院的裁定,禁止警察對傳媒記者濫用暴力,不得以武器瞄準現場記者(註3)。香港官方卻一直未糾正「不必要的暴力」。
執法文明,避免大聲吆喝或其他公眾認為粗暴的行為,並不是很困難的事。只要有平等待人、尊重新聞專業和人格尊嚴的理念(註4),互相包容的場景必可在國際視野贏得好評。吆喝聲,只能損害香港的國際形象。
日本轟動熱 政學界出聲
「八一○大搜查」後,日本政、學、演藝界知名人士情傾周庭,對她表達關心、同情,引發了罕有的轟動效應,突顯日本各界對她的「關注度」高,遠遠超越對壹傳媒的老闆。
在表示支持周庭維護自由、爭取民主的日本名人中,有日本內閣官房長官(中央政府秘書長)菅義偉,在野的立憲民主黨主席枝野幸男、副主席蓮舫,參政的日本共產黨要員小池晃、志位和夫,參議院議員石川大我等。
日共不同於全球的5個執政共產黨,它與歐洲的共產黨走議會和平之路,放棄暴力社會主義革命,故支持周庭維護自由的取向。
演藝界的聲援人士,有電影導演白石和彌、動畫導演水島努,藝術家奈良美智,作家乙武洋匡。
學界、法律界的名人,有東京大學綜合文化研究所教授阿古智子、北海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遠藤乾等。
日本關於對中政策國會議員聯盟(JPAC, Japan 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就「八一○大搜查」發表聲明,表示關注港人的人權。
傾情於周庭 說她理性人
北海道大學教授、律師17人的聯合聲明,於8月12日發表。聲明稱:
「周庭等人只是為守護人權與自由、貫徹非暴力運動,卻遭不當逮捕,現在雖獲保釋,香港警方卻持續朝起訴的方向調查。……應立即停止這種壓迫行為。」
周庭被拘押在日本引發的抗議潮,對香港而言是從未有過的社會現象。
她之成為日本網絡平台的紅人、眾人同情的年輕人,是因為日本人認為她是和平理性的社會抗爭者,未參與街頭暴力行動(如放火攔路、毁火車站),以溫和的方式表達對自由、民主價值觀的認同;警方拘押她,以「勾結外國勢力」之名,是空洞的欲加之罪。
同情她的日本人期望:不要虐待她,要保障人權。
日本人對她如此關心的另一因素,是她通日語,在日本的網絡平台與觀眾有交流,粉絲對她有好感。她的外型文雅,有時給人「楚楚可憐」之感,同情她的人也就多起來。
日名導演說 自由消失中
「八一○大搜查」在全球重要媒體引起爭議,關乎人格尊嚴、社會自由、新聞自由的價值觀。外國觀察家或傳媒智庫的相關評論,亦往往重墨於社會自由度、新聞編採和評論自由。
有「香港經驗」的外國人,對香港往日的自由印象深刻,這是居住或旅遊的經驗積累;今天,他們竟憂慮香港自由的消失。
日本電影《東京失樂園》、《那一夜》的導演白石和彌,在社交網慨嘆:「我最喜歡的香港,已失去自由。」
英國《衛報》評「八一○大搜查」,曰:「這是香港新聞自由正式死亡的一天」(the day press freedom officially died)。
針對「八一○大搜查」,傳媒智庫無國界記者(巴黎)發言人慨嘆:「香港曾是新聞自由的堡壘」,2002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出台,香港排名第18高位,以後便下滑。2020年評估的180個國家、地區中,香港降至「半自由」的80位(紅色中國排177)(註5)。
香港往日的自由,竟成了許多來過香港者回想或懷念的「場景」,這是很悲哀的。
香港作為全球文明社會、國際金融中心的標誌,是有充分的自由。從居住、人身的自由,到言論、新聞、思想、宗教信仰的自由,都在周邊地區之上。在「一國兩制」下,確保新聞自由才能讓香港贏得國際聲譽。
註解:
註1:丁望:〈沒有暴力革命,只有社會改良〉,《信報月刊》2020年1月號,頁44—47。
註2:《人民日報》2020.8.11,6版。
註3:〈西雅圖禁警防暴武器瞄準記者醫務人員〉,明報新聞網,2010.8.11,19:28。
本文原題〈維護新聞自由才有香港聲譽〉,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站發表。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