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友渾水最近寫了一篇具爭議性的文章,他問:王維基是否玩財技的老千?分析過後,結論是「你可以說他吃了人血饅頭,但不代表他是老千。」如此結論,當然讓笑王維基是吸金老千的藍絲失望,同時更得罪了替王維基護航的黃絲朋友,可謂吃力不討好,兩面不是人。
論實戰經驗,我當然比不上前線的市場人士。但身在美國學界有一個好處,就是從金融市場到電子商貿,美國都比香港走快數以十年計。因此,美國學界的事後孔明,在香港巿場往往變成港諸葛亮。關於配股的學術研究,美國學界在七十年代已在做;至於電商的學術研究,文獻不及金融市場的原因是電商對數據保密非常重視,但企業龍頭如Amazon目前便聘用了數以百計的經濟學博士,當中有我的師兄弟及舊同事,儘管他們都簽了保護協議,但相比其他人我們對電商商業模式的了解總會深入一點。
個個都老千,唔通個個都想做老千咩
配股,美國稱之為Seasoned Equity Offering,有Primary Offering與Secondary Offering之分,前者涉及新股發行。先拋拋書包,八十年代中兩位哈佛學者發表了Equity Issues and Offering Dilution一文,沒有批判誰是吸金老千,亦沒有為誰護航。文章主要問了以下兩個問題:(一)配股對股價有什麼影響?(二)配股為什麼會影響股價?
答案分別是:(一)兩種配股均導致股價下跌,而且配股愈多跌幅便愈大(六十至七十年代的數據顯示,宣布配股導致即日股價平均下跌2.7%);(二)投資者視配股為利淡消息,或對公司股份的需求受着價格愈低,需求量愈高的約束(即股份在市場上欠缺完美替代品)。換句話,配股對股價的影響,並非來自資本結構改變。宣布配股前股價普遍跑贏大市,亦是市場規律。個個都老千,唔通個個都想做老千咩。除非宣布配股前把自己所有股份賣掉,又或集資後在公司偷錢,股價下跌的含意是想千小股東的大股東要先千自己一大鑊。
電商賺錢,用戶數目是重中之重。疫情鼓勵市民留家消費,電商新登記用戶數目上升是意料中事,人血饅頭是用戶請王維基吃的。需要配股,是因為香港電視(01137,HKTV)不是Amazon,後者的成功之道,來自長期處於負數雙位數字的「現金循環周期」(Cash Conversion Cycle)狀態。先收向顧客收錢後找數給供應商,Amazon因此不愁沒有足夠現金去作種種擴張投資。
聞說HKTV出名快手找數給供應商,比一些高級超市快很多。但這又代表王維基是什麼良心老闆嗎?數期長短,競爭之下由市場決定。Amazon的成功,並非因為Jeff Bezos是拖數老千。一朝HKTV獨大,供應商亦難保王維基「良心老闆」不再。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