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

給大學生的一封信

同學們,在繁忙的大學生活中,請多些與名師結伴,向名家學師,以名著為友朋,盡量閱讀跨越時空的傳記,作為自己在人生路上的座右銘。

周佳榮 作者: 周佳榮
2019-01-03
東亞潮研

標籤: 五四運動個性全人教育大學生崇尚自然美育蔡元培
蔡元培認為新教育所着眼的,是要養成科學的頭腦,養成勞動的能力,提倡藝術的興趣。(Wikimedia Commons)
蔡元培認為新教育所着眼的,是要養成科學的頭腦,養成勞動的能力,提倡藝術的興趣。(Wikimedia Commons)

人生最可貴的是青春,有機會升讀大學的青年是很幸運的;大學校園裏的青春歲月,是人生最可回味的美好時光。試想想,社會上那有一處地方,聚集了數以百計的專家學者,收藏着數以萬計的書刊,每天又有數以千計的同學,與你一起學習和生活?五光十色的知識世界,到處閃耀着智慧,滿載而歸抑或空手而回,端的是你自己的選擇。

現時的大學生是成熟的,大都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和處事態度,所以在四年的大學生涯之中,往往按照既定目標進行學習,有時為了維持自己的慣性方式,寧願放棄參與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大學畢業對很多人來說,只是順利取得學位,在專業知識方面達到一定水平,以及在成長過程中更加練達而已。自滿或自視很高的人,會覺得大學裏的事物不外如是,他們沒有發現學問旅程中的樂趣,往往也錯過了不少珍貴知識和人生啟示。反而一些資質普通的大學生,自信心不太強,又肯認真學習,在課堂上多留意,課餘則勤閱讀,短短幾年間反而能夠脫穎而出。日後踏入社會工作,表現更是愈來愈好。「滿招損,謙受益」雖屬老生常談,卻是不二的成功之道。

先入為主 容易局限

在多元化的時代,名人充斥於社會,要分辨誰是真正飽學之士,其實並不容易。大學生或對某位老師敬重較深,或對某個學科興趣較大,是很自然的事,應該按照自己的意思挑選,但一些不太喜歡的科目,甚至不太欣賞的老師,通常在真正接觸過後,或會有意外驚喜。不要讓先入為主的觀感,妨礙你的判斷。同學們,請多留意你周遭的事物。

由於講求效率和重視進度,現時不論什麼學科,課程內容的編排一般都很緊湊,情況就像乘坐火車或地下鐵,剛剛離站不久,下一站又到了。學期伊始,學生就要忙於準備報告和考試。教師在課堂上少談個人經歷,甚至自己最精通的研究課題也不得不輕輕帶過。不像以前老一輩的學者,興之所至,可以大談自己想講的話題,甚至發表與課程無關的言論。學生每每引為笑談,直至畢業多年後,同窗聚首,仍然用作話柄;有時或不免抱怨,然後無奈地到圖書館看參考書,偶爾找到一些與老師談話相關的材料,無端會有意外收穫。言者無心,聽者有意,三兩句啟發性的話,對有些人可以終身受用!

中國最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大學是「囊括大典,網羅眾家」的學府,人文和科學「常樊然並峙於其中」,大學之所以為大,就是要「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他強調學術上的派別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以每一種學科的教員,即使主張不同,若都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就讓他們並存,學生有自由選擇的餘地。做大學問須具廣闊胸襟,這是大學生首要養成的。採先入為主的態度,必然局限自己的空間。

做一個現代學生

蔡元培認為新教育所着眼的,是要養成科學的頭腦,養成勞動的能力,提倡藝術的興趣。對於普通教育,他強調有兩個宗旨:一是培養健全的人格,一是發展共和的精神。健全的人格包括四育,即體育、智育、德育和美育;他特別注意學生的體格,因為「先有健全的身體,然後有健全的思想和事業」,所以學生體力的增進是辦教育的關鍵。

新教育與舊教育的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崇尚自然和個性,蔡元培說:「知教育者,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個性與群性亦要兼備,「蓋群性與個性之發展,相反而適以相成,是今日完全之人格,亦即新教育之標準也。」大學畢業生很多從事教育工作,因此在校學習期間,應對教育問題持關心態度,為他日成為教師作好準備;即使不打算參與教育工作,大學生對此也不能漠視不理,世上那有多少個正當的行業,與教育沒有直接間接的關連?大學提倡「全人教育」,根本的理由就在這裏。

怎樣才配做一個現代學生?蔡元培說要有「獅子樣的體力、猴子樣的敏捷、駱駝樣的精神,崇好美術的素養,自愛愛人的美德」。他尤其重視美育,認為「欲養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種哲學上之世界觀與人生觀,而涵養此等觀念,不可不注重美育。」又特別指出:「人類製造了機器,而自己反而變了機器的奴隸,受了機器的指揮,不惜仇視同類。我們提倡美育,便是使人類能在音樂、雕刻、圖畫、文學裏又找見他們遺失了的情感。」進入所謂「後現代社會」的今天,科技對人類整體以至個人生活的影響更大,大學往往以領導社會的角色自居,我們對此是否應有全盤的反省呢?

為人類找回「遺失了的情感」

所以今天的大學師生,要立志為人類找回「遺失了的情感」,而不是隨波逐流,向現實社會的價值觀低頭。首先,大學的領導層以至一般師生和職員,必須重拾大學信念,「大學為純粹研究學問之機關,不可視為養成資格之所,亦不可視為販賣知識之所。學者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與此同時,大學亦應面向社會,清楚認識社會的需要,替社會培養人材,為社會解決困難。現代的大學既為社會而設,亦為學問而立;為國家求富強,亦為人類謀幸福。這些都是相輔相承,可以並行不悖的。大學生應該對他們的老師有這樣的要求,大學教授亦應對他們的學生有這樣的期望。

蔡元培是五四時期北京大學的校長,五四運動對中國高等教育和大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蔡元培常對人說:「五四運動以後,學生有兩種覺悟是最可貴的:一是自己覺得學問不足,所以自動的用功;二是覺得教育不普及的苦痛,所以盡力於平民教育。」今天很多大學生願意為普及教育付出心力,尤其是為偏僻地區的平民教育到處奔走,是很難得的;知識青年在喚醒人民的同時,還有更重要的任務:「諸君以環境之適宜,而有受教育之機會,且有研究純粹科學之機會,所以樹吾國新文化之基礎,而參加於世界學術之林者,皆將有賴於諸君。」

我在大學及研究院階段,每於課堂聽講之後,閱讀該科教師的著作,摘要抄錄在筆記中。這樣可以較清楚地明白老師講課的內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有關知識。身為人師多年,我一直期望學生多接觸著名學者的回憶錄或經驗談,歷史人物以至當代名人的傳記,尤應加以重視。偉人名家的經歷,不論成敗得失,都可以作為殷鑑,照亮自己的人生前路。

英國有一本《自助論》,描述西方300多位立志成功的人物事蹟,後來譯成日文,改名《西國立志編》,大受日本青年歡迎,被譽為「明治之聖經」。我在大學讀書時,先後閱讀中國早期留學生容閎的《西學東漸記》、胡適的《留學日記》和《四十自述》,以及蔣夢麟的《西潮》等,十分嚮往那種在大時代裏遠赴重洋求取新知的精神。百科全書式學者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則使我認識到學問的廣博和奧妙,多年以後,厚厚的一冊仍然放在書桌旁邊。如果要我推薦人生必讀的幾本名著,此書絕對不宜放過。

蔡元培是五四時期北京大學的校長,五四運動對中國高等教育和大學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Wikimedia Commons)

珍惜大學生時代的那段日子

大學畢業後,雖然多數時間留在大學裏做研究和教書,我一直認為,大學生時代的那段日子是最值得珍惜的。在那幾年間,我訂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養成了做學問的方法和處世的原則,認識了一班各具個性的同學,他們都有自己的崗位,有些至今仍常保持聯絡,並且守望相助。做學問要甘於寂寞,但寂寞不等於孤獨,不可以「獨學而無友」,大學時代就是你在人生路上結伴前行的最好時機。在大學裏找到心儀對象,可以說是一件完美的事;但切勿沉醉於「二人世界」,而忽略了結交更多好朋友。

我總覺得現時大學裏的節奏太快了,師生各有各忙,教的匆匆,學的也匆匆。加上教學技術和通訊設備發達,師生之間反增隔閡。畢業後各散東西,甚至轉眼成為陌路。所以,我常盼望學生多到辦公室來討論或閒談,甚至拿一本書隨便聊聊,教學相長真的不是一句空言。

在課堂裏,偶爾得悉有外系或他校學生來旁聽,內心實在欣喜,這在現時的大學裏是很難得的。有時看見一些專家學者演講,聽眾寥寥可數,難免感到可惜,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聽名家一席話,可以對他的著作倍加親切呢。時代雖然不同,但經驗是實在的,前人豐盛的智慧,隨着時間考驗反能顯出光輝。同學們,在繁忙的大學生活中,請多些與名師結伴,向名家學師,以名著為友朋,盡量閱讀跨越時空的傳記,作為自己在人生路上的座右銘。請不要再遲疑了,立即就開始計劃你的大學生活吧,好讓春風吹拂的花朵盛放,迎接燦爛和充滿活力的夏天。

更多精采文章

  • 「五育」中被忽略的「育」──美育「五育」中被忽略的「育」──美育
  • 現代教育家蔡元培之智仁勇現代教育家蔡元培之智仁勇
  • 港大愧對蔡元培港大愧對蔡元培
  • 看《覺醒年代》,學中共黨史看《覺醒年代》,學中共黨史
  • 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顧孟餘的清高》讀後中國近代史的另一種可能?──《顧孟餘的清高》讀後


周佳榮

廣東潮陽人,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近代史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新亞研究所榮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大阪外國語大學文憑,廣島大學文科碩士,香港大學哲學博士。以東亞史為研究範圍,對思想史、文化史尤有興趣,著有《中國歷代史學名著快讀》、《明清疑案新探:史學家的證言》、《明清小說:歷史與文學之間》、《錢穆史學導論:兩岸三地傳承》、《香港通史:遠古至清代》、《近代日本思想與文化》等,近年致力於院校內外講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五四運動個性全人教育大學生崇尚自然美育蔡元培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巴郡副董事長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辭世,享耆壽99歲。(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巴菲特良師摰友查理芒格逝世 享耆壽99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9
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香港是全球資金融通的重要平台。(政府新聞處圖片)
灼見報道

香港財經論壇2023:探討香港國際化優勢及高質量發展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8
鄭雁雄說,香港具有的獨特地位和優勢,只要做到繼續開放、堅持法治與國際化便可保持。
灼見報道

鄭雁雄:國際化是香港成功關鍵 不能變亦不會變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8
米格25降落北海道後,日本方面迅速將戰機外形遮蓋。兩小圖為飛行員貝倫科。(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7
「反詐騙大聯盟」召集人、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吳傑莊周一(27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在本月中至今接獲5宗求助個案,當中有涉款達100萬元,但其戶口卻被指涉嫌洗黑錢而遭凍結。(警方資料圖片)
灼見金融

虛擬平台HOUNAX涉騙1.1億 吳傑莊批社媒對廣告驗證不足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11-27

影片

  • 郭少棠教授:以巴戰爭的主要根源是什麼?通古今之變:還歷史一個公道
  • 陳文鴻教授:國際社會如何制止以色列種族滅絕暴行?美國重返中東戰略被打亂 將怎樣撥亂反正?
  • 林毅夫教授:中國高速經濟增長還可以持續多久?有什麼超越發達國家的優勢與挑戰?
  • 雷鼎鳴:國際輿論不滿美國處理以巴衝突太偏袒? 俄烏、中東戰爭形勢為何對中國有利?
  • 陳文鴻教授:中美元首會面是美國暫時求和,為勢所逼?中國如何對抗欺騙性和解?
  • 邱少雄校長x鄭家寶校長:小學重開科學科如何改革教學法?初、高小怎樣銜接?教職員怎樣做好準備?
  • 何文匯教授:深知科教能興國 不在登高學賦詩 觀世與傷時—自選詩分享之二
  • 黃錦輝教授:以巴戰爭將觸發恐怖主義活動? 美國已經無力支持烏克蘭?
  • 陳文鴻教授:拜登向習近平示好只是緩兵之計? 以巴戰爭 中國如何抗衡美國發揮國際影響力?
  • 陳宗彝:中美為什麼需要階段性和解?美國四線作戰 不得不有求於中國?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從「鱒魚」到「西瓜」從「鱒魚」到「西瓜」 編輯精選
  • 制度之爭看百年制度之爭看百年 張建雄
  • 閉關的分享閉關的分享 常霖法師
  • 四大校長談《論語》的智慧瑰寶四大校長談《論語》的智慧瑰寶 陳家偉
  • 細聽歷任浸會大學校長的《論語》感悟細聽歷任浸會大學校長的《論語》感悟 陳家偉
  • 香港大學北上神州之開端香港大學北上神州之開端 鄭明仁
  • 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駕米格25戰機投奔西方47年 貝倫科逝世終年76歲 本社編輯部
  • 狂開花不結果──拆解佘詩曼的感情魔咒狂開花不結果──拆解佘詩曼的感情魔咒 潘樂德
  • 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中國大城市人均GDP將超日本 張建雄
  • 前車之鑑 日本40年的遭遇前車之鑑 日本40年的遭遇 雷鼎鳴
  • 會談終破局  趙少康、吳欣盈分當藍白副手會談終破局 趙少康、吳欣盈分當藍白副手 本社編輯部
  • 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跨境電詐與緬北果敢地區的政治 盧兆興
  • 人才輸入計劃為教育界注入活水人才輸入計劃為教育界注入活水 曹啟樂
  • 解讀港大「世紀之問」解讀港大「世紀之問」 陳婉瑩
  • 夫妻的共同嗜好夫妻的共同嗜好 羅乃萱
  • 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從現在看未來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從現在看未來 謝祖墀
  • 西泠孤山的鴻雪印跡西泠孤山的鴻雪印跡 沈言
  • AI是否已到了 Oppenheimer時刻?AI是否已到了 Oppenheimer時刻? 譚新強
  • 雷鼎鳴:國際輿論不滿美國處理以巴衝突太偏袒? 俄烏、中東戰爭形勢為何對中國有利?雷鼎鳴:國際輿論不滿美國處理以巴衝突太偏袒? 俄烏、中東戰爭形勢為何對中國有利? 本社編輯部
  • 「藍白合」最後機會?柯文哲邀約侯友宜、郭台銘 君悅會面「藍白合」最後機會?柯文哲邀約侯友宜、郭台銘 君悅會面 本社編輯部

推薦作家

  • 何志平
  • 陳家偉
  • 張樹槐
  • 陳婉瑩
  • 曹啟樂
  • 潘樂德
  • 沈言
  • 龐驚濤
  • 馮應標
  • 陳玉燕
  • 顏雋
  • 崔少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