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細說與香港珠海學院的學習因緣──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香港珠海學院成立75周年,希冀透過「智珠驪探」系列活動,引領大家探尋學院的珍貴故事。今特別邀請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擔任首集嘉賓,暢談他與香港珠海學院的點滴往事。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31
灼見專訪

採訪:文灼非 撰文:戴詠琪、何瑞莉 攝影:文灼峰、黃文傑(部分圖片由香港珠海學院及楊莉瑤小姐提供)

標籤: 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智珠驪探楊孫西饒宗頤香江國際集團香港珠海學院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楊孫西博士是香港珠海學院「智珠驪探」系列活動開場嘉賓。

1947年在廣州創校的香港珠海學院,1949年遷校來港,曾是除了香港大學外,最具規模和歷史的綜合性大學。今年適逢香港珠海學院成立75周年,學院冀透過「智珠驪探」、這個緣起於饒宗頤教授手書之校訓「求智珠,通四海」的系列活動,引領大家探尋學院的珍貴故事。

1947年在廣州竹絲崗創校的私立珠海大學。
1947年在廣州竹絲崗創校的私立珠海大學。
1947年廣州竹絲崗校舍。
1947年廣州竹絲崗校舍。

創校至今培育超過15000名英才的香港珠海學院,擁有許多傑出校友。著名經濟學家兼美國聖約翰大學教授伍烈生、知名專欄作家暨報人胡菊人、香港橋王的劉正光、英國首位華人市長陳德樑、資深教育家招祥麒,以至著名武打明星王羽、藝人安德尊,及多位新聞從業員如馬澄發、何重恩、戴英泉、張秀麗、曹虹、張文采等,同是「珠海人」。

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也是香港珠海學院最璀璨的明珠之一,多年來持續支持母校的活動發展,因此特別邀請楊孫西博士作為「智珠驪探」系列活動的開場嘉賓。

楊孫西博士(右二)接受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左一)、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香港中銀國際副董事長林廣兆先生(左二)及香港珠海學院校董Jane ZHANG女士專訪,暢談他與香港珠海學院的淵源。

楊孫西博士與香港珠海學院淵源

楊孫西博士曾在香港香島中學唸了兩年書,因嚮往新中國,隨後負笈廣州。「當時暨南大學在廣州復校,但仍未正式復辦,所以我先入讀大學先修班,準備第二年進暨南大學文學院就讀中國語文學。」

楊博士憶述,赴穗首年,他到過海珠大橋、中山紀念堂、中山大學、愛群大廈,並從當地人口中得知這些標誌性建築,均建於二、三十年代,當年時任廣東省政府主席的「南天王」陳濟棠,對推動廣州現代化厥功至偉,而陳濟棠的事蹟,讓年少的他留下深刻印象。

次年,因家庭和身體狀況出現變化,迫使楊博士回港半工讀。那年正是1949年,陳濟堂有份創辦的「私立珠海大學」從廣州南遷香港,因受香港教育條例所限,不能稱為大學,故易名為「珠海書院」。

1949年香港珠海學院在旺角黑布街復校。

楊博士想起年少時景仰陳濟棠將軍的往事,便在此因緣下進入香港珠海書院就讀。本想繼續攻讀中國文學的楊博士,因考慮當時香港環境,認為學習英語會更有優勢,因此轉進外文學院念英文。

留下深刻印象的珠海學習時光

楊博士在「珠海」求學雖然只有短短一年,但卻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還記得當年在4樓和5樓的大專課室上課,許多有名的教授、學者和專家也在珠海書院授課,吸引許多學生慕名而來。」當時學院人文氣氛濃厚,人文學科是強勢專業,系中老師率多學界通儒,楊博士也曾因仰慕中文系學者,成為中文、中國通史課程旁聽生。

楊博士年輕時醉心中國文學。(受訪者提供)

學院任課教授,各有專門學養,不乏文壇巨擘。當年香港大學羅香林教授,便應江茂森校長(1967-1977)之邀,出任學院文史研究所首任所長;有「香港人文三老」之稱的勞思光教授,1955年也在學院任教;陳湛銓教授、熊潤桐教授,亦是廣東有名的文學家和詩人;曾克耑教授是從福州來的詩人和文學家;左舜生和李璜教授是青年黨的負責人,也是學貫中西的學者;英語系的關寧安神父,同時也是華仁書院負責人,亦曾在香港珠海學院任教。

楊博士見證創辦人之一兼首任校長黃麟書(1947-1949)和林翼中校監,帶領學院南遷香港,致力興學的情況,「每天都見到他們在學校關注教學和發展。那時學院從廣州搬到香港,借用德明中學在旺角的校舍,雖然校舍建設簡單,但在當年算是不錯。」即使環境困難,香港珠海學院依然堅守初心,秉承在廣州建設珠海大學的辦學理念,建設社會、培育人才。

香港珠海學院曾吸引許多名師任教。(1961旺角亞皆老街)

香港珠海學院與校友繼往開來

香港珠海學院歷史悠久,75年來培育出的15000名校友遍佈全球,香港珠海學院校董會主席林廣兆指出,為香港培養人才是學院的重要任務,「立足香港、背靠祖國、聯繫大中華、面向世界」是當前最大的使命。「學院當下的計劃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截長補短,希望在兩年內能升格為大學。」林主席對此充滿信心,預計學院今年收生將能達到1,500人,「持續兩年收生人數達到1500人,便能達到升格為大學的基礎。」

學院致力培養具國際視野的專才,轄下的一帶一路研究所,在促進多方人才交流上獻力,鼓勵學生走出去,包括到一帶一路國家交流。林主席說,「學院希望成為一帶一路國家,以及世界華文老師與學生的交流中心和論壇,說好中國故事,講好香港故事,帶動香港經濟,作為對外藝術交流中心,相信在校友的支持下,一定能更快地實現。」

楊博士憶述當年在珠海學習時光笑意晏晏。

不同年代擁有不同使命的香港珠海學院

楊博士向來亦密切關心香港珠海學院的發展,他認為,學院在不同時期扮演不同的角色。新世紀初,學院獲認可為大專院校,可以辦理學位課程,有文科、工課、理科,具備綜合性大學的素質,其中土木工程系、建築系、中文系和歷史系都是學院的強勢專業,中文系更是除香港大學外,全港歷史最悠久的學系。

「可惜在港英年代受殖民地教育限制,學院難以發揮。當時港英政府只承認其所營辦的公營大學,即香港大學所頒發的學位。學院受教育條例限制,只能易名,不能稱為大學。」楊博士不無遺憾地說。1956年,香港八所私立大學書院倡議合併,計劃合併為中文大學,當時的香港珠海書院具備足夠條件成為其中一員,但因只能與其他七間書院組成聯合書院,香港珠海學院基於獨特的發展歷史,而婉拒了合併的邀請。

不同年代的香港珠海學院承繼着不同使命。

《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之後,學院為協助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關係,加強與內地大專院校的交流。及至回歸前,香港珠海學院都扮演着兩岸三地大專院校的橋樑和交流中心。

2021年,廈門國貿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廈門國貿教育集團承接學院,將學院推向國際,楊博士亦對學院的發展前景抱有十足信心。

智珠驪探 香港珠海學院歷史傳承 系列 2-1

更多精采文章

  • 楊孫西:與香港珠海學院有何淵源?如何聯手「珠海」推廣茶文化?楊孫西:與香港珠海學院有何淵源?如何聯手「珠海」推廣茶文化?
  • 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珠聯璧合 共創香江茶文化新局──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會長、香江國際集團董事長楊孫西博士專訪
  • 香港珠海學院多管齊下招收本地生   師資團隊專項獎學金吸睛再出發香港珠海學院多管齊下招收本地生 師資團隊專項獎學金吸睛再出發
  • 香港珠海學院校委會主席徐立之、副主席黃景強、校董陳萬雄、Jane Zhang:徐立之赴美留學為何與珠海有關?三位專家為什麼在珠海無償做義工?香港珠海學院校委會主席徐立之、副主席黃景強、校董陳萬雄、Jane Zhang:徐立之赴美留學為何與珠海有關?三位專家為什麼在珠海無償做義工?
  • 情誼深厚志同道合 義務奉獻緣聚珠海──香港珠海學院校董兼校務委員會主席徐立之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席黃景強博士、校董陳萬雄博士專訪情誼深厚志同道合 義務奉獻緣聚珠海──香港珠海學院校董兼校務委員會主席徐立之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席黃景強博士、校董陳萬雄博士專訪

  • 教育
  • 文化自知.自信.自豪
  • 攜手重塑疫後教育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國茶文化國際交流協會智珠驪探楊孫西饒宗頤香江國際集團香港珠海學院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民建聯執委會議選出陳克勤任主席。(陳克勤Facebook圖片)
灼見報道

民建聯改選領導層 陳克勤任主席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在張五常眼中,現實世界才是經濟學的實驗室,而且經濟學具有公理性(axiomatic),其最終目的是能夠解釋和預測。(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5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中)、中大副校長陳德章教授(左五)、中大副校長陳偉儀教授(右四)、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總裁古靜敏女士(右五),以及一眾校友傳承基金執行委員會委員一起主持中大創業日2023開幕典禮。(中大提供)
灼見創科

創科工業局長孫東 微軟港澳總經理陳珊珊 齊撐母校中大創業日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4
港隊在開幕式進場時,特首李家超站立揮手致意。(李家超社交平台)
灼見報道

杭州亞運開幕 習近平李家超出席 數碼與實體火炬手同點聖火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3
香港警方正調查有關JPEX涉嫌欺詐的指控,不排除再有涉案人士被捕或協助調查。(Shutterstock)
灼見報道

JPEX虛幣風暴香港史上最傷 發展虛擬資產中心願景受考驗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9-22

影片

  • 陳文鴻教授:中國怎樣部署全球戰略 抗衡美國霸權?一帶一路倡議 香港為何仍未發揮作用?
  • 陳鳳翔:拜登四處樹敵令全球投入去美國化? 新興國家紛紛走上去美元化不歸路?
  • 鄭國漢教授:10年校長任內經歷佔中與黑暴有什麼體會? 大學在社會運動中如何自處?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 陳文鴻教授:習近平不去印度見拜登有何考慮? 金正恩與普京會面密謀哪些合作?
  • 陳鳳翔:日、法科技巨企為何無法抗衡美國壓迫? 華為面對無理打壓 怎樣浴火重生?
  • 陳文鴻教授:美強中弱 中國如何合縱連橫對抗霸權?北京怎樣防範政商學精英叛變?
  • 黃錦輝教授: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為何無功而返?華為新手機技術無懼美科技禁制?
  • 張建雄:年輕人早熟 何時開始培養為學與做人之道?從《中庸》、《大學》吸收什麼教子智慧?
  • 張仁良教授:擔任教大校長10年 教師培訓制度有何革新? 怎樣總結香港教育的偏差與改進?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培修保育研古建,斌蔚圓融築慈山──專訪何培斌教授 馮珍今
  • 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灼見名家九周年論壇──世界地緣政治演變對香港的挑戰 本社編輯部
  • 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專訪郭少棠:從自傳式民族學角度 看中大校董會事件 本社編輯部
  • 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林毅夫教授:中國不會發生資產負債表衰退 本社編輯部
  • 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張五常教授:世界級經濟學大師為何對我傾囊相授? 怎樣做學問才會有大成就? 本社編輯部
  • 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專訪張五常:文化修養和語文學習 本社編輯部
  • 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歷史視野看疫情──美化歌頌還是正視反思? 施林海
  • 學習:一個過程學習:一個過程 程介明
  • 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陶傑:如果當年彼得大帝和康熙結盟 編輯精選
  • 刷牙與洗牙刷牙與洗牙 常霖法師
  • 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專訪張五常:學術環境、青年前途、學習態度 本社編輯部
  • 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高教界辦國慶晚宴 施俊輝:共同培養可堪大任的棟樑之才 編輯精選
  • 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香港專上學府校長大換班 文灼非
  • 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發跡地亦是傷心地──李白的長安情意結 本社編輯部
  • 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新聞聯舉行27周年會員大會暨換屆選舉大會 李大宏榮膺第11屆理事會主席 編輯精選
  • 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G20的來龍去脈和未來 張建雄
  • 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專訪張五常:經濟學、生命、傳世之作 本社編輯部
  • 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樂樂國樂團「樂無疆」音樂會 謝家齊中秋節分享新作 本社編輯部
  • 全民皆兵全民皆兵 孫明揚
  • 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載灃為何不殺袁世凱?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譚新強
  • 劉銳紹
  • 艾雲豪
  • 車品覺
  • 余錦明
  • 周光蓁
  • 張宗永
  • 潘文慧
  • 李大齊
  • 林嘉良
  • 黃錦輝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