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的市值和創辦人卸任有無直接關係呢?看看微軟和蘋果的市值史可見一斑。蘋果喬布斯2011年離世,蘋果由庫克接任,市值當時是3370億美元。庫克經營十多年間,2018年8月蘋果破1萬億美元,2020年8月再破2萬億美元,2023年6月再破3萬億美元,看似勢不可擋。2024年3月,跌回2.6萬億美元,但P/E仍有25.86。
至於微軟,2020年3月蓋茨退出微軟董事會,投身慈善事業,微軟市值當時是1.2萬億美元,宣布當日,股市下跌3%,但2024年3月,市值是3.04萬億美元(PE:36.83),超過次位的蘋果4000億美元。誰也料不到,第三位是英偉達,2023年1月2日,市值只有3595億美元的英偉達居然升至2.32萬億美元,但P/E高達77.85。英偉達的黃仁勳生於台灣,1993年創立英偉達,擔任CEO,當時30歲。不覺也61歲了,何時可預見?
美國股市十大市值公司居然有兩間和台灣有關,另一間是排第十的台積電,市值也有7738億美元,P/E 28.19,不愧是「護台神山」。台灣股市亦邁向20000點的新高,國際投資人的膽氣也真壯,這亦是目前台灣人有底氣的所在。目前美國七大科技股的PE高達42(2024/3/7),跟道指的平均P/E值有極大距離,是國際熱錢泛濫的後遺症。
目前熱錢不流入大陸,單以銀行界為例,中國四大銀行市值總額只有6600億美元,P/E在4以下,而美國摩通的市值卻高達5411億美元,P/E 10.92。有那麼大距離嗎?何時才回調?是一個世界問題!過去十年,只要堅守微軟和蘋果策略勝過股神畢菲特,他敢重倉此二股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