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於6月19日任命香港特區新一屆政府的主要官員,他們將於7月1日就職。新班子組成多元,成員來自不同背景,有政務官和商界出身,亦有從政多年的議員。候任特首李加超指出,他們「都係實幹型,過往喺不同崗位工作均有顯著成績,貫徹以結果為目標嘅工作方向」。
積極聽取民意 團結社會各界
候任官員們分秒必爭,獲任命後馬上開始積極接觸各界,聽取不同聲音。候任特首李家超在競選政綱提出對下一屆政府的第一個任務,要求新政府於百日內制定關鍵成效指標(KPI),正副司長便可以利用明確的KPI來定期評核各局的表現,信賞必罰,提升施政效率。因此,候任官員們不敢怠慢提前四出收集意見和建議是「結果為目標」的體現,甚具策略性。
在《香港國安法》推行之前,由於不同政見人士水火不容,大家難以理性、客觀地溝通和協作,立法會內「拉布」是最貼切的例子,因此政府難以取得社會各界共識,官、政、民各方過往很不容易才能坐下來為香港發展謀福祉、作規劃。
今天社會氣氛已緩和下來,各界逐漸放下成見,這現象對新一屆政府非常有利。所以筆者深信各候任官員將會藉此機會,利用他們的豐富經驗去好好團結社會各界,廣泛地聆聽各持份者的意見和建議。而且他們必須敢於擔當,以民為本制定各種具創新性的政策,紓解社會深層次矛盾,促進經濟發展。
注重創新科技 提升香港競爭力
聚焦於筆者的專業──創新及科技,筆者欣見城大孫東教授將出任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他於1997年於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專注醫療工程和機器人科技研究,也是選舉委員科技及創新界別中「科創力量」(TI Power)團成員,由此可見候任局長孫東具備相當紮實的相關知識和經驗。筆者期待日後與新一屆政府及孫東局長合作,為香港創科及教育同開新篇。
李家超多次強調香港「無創科無未來」,並表示冀能帶領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筆者認為這會成為孫東局長針對提升香港競爭力的首要目標。以候任局長孫東的學術背景及經歷,這對他應該游刃有餘;並希望他能在任内引入更多內地及國際創科企業來港發展,同時出產更多本地創科獨角獸。筆者相信香港以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有利地源經濟條件,這些是新一屆政府的合理KPI。
挑選合適常秘 避免穀倉效應
在新任局長名單中不泛政界素人。從正面看他們不會因循守舊,並會改善既有的陋習,主動地注入創意新思維,促進制度改革;但另一面,局長在推動政策時將難免會面對不少挑戰。他們將會面對政府内部跨部門工作的「穀倉效應」(Silo Effect)。
儘管現屆政府的各局首長已盡力協調跨部門溝通,但工作成效仍然欠佳。這現象在政府抗疫行動中便可見一斑,在抗疫期間政府各參與部門的資訊獨立,因此未能有效地互動協作,工作事倍功半。
歸根究柢,穀倉效應令各部門迷失任務方向,部門與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最終工作未能達到目標。要紓緩這問題,素人局長需要一個有心有力的常秘來幫助他打通政府内部的任督二脈。但在人生路不熟的工作環境之下,「新仔」局長挑選合適的猛將亦非易事。
原刊於《星島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