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視歷史場景,歷史典籍中常提到的「以史為鑒」有如「溫馨提示」,讓後人在古、今的比較研究中有更深的思索。
在古代,敢言進諫之臣與納諫帝王的良性互動,是相對比較理性、開明王朝的成功因素之一。唐太宗(599—649)時的貞觀之治,與諫臣魏徵有關。《舊唐書.魏徵列傳》引魏徵上疏言:
「臣願當今之動靜,思隋氏(按:指隋朝)以為鑒,則存亡治亂,可得而知。」
太宗納諫,讚魏徵「獻納忠讜,安國利民,犯顏正諫。」
在當今,北京紅二代改革派的胡耀邦史料信息網(下稱胡信息網),正扮演善言進諫的角色。在「四個偉大」(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聲中,言路不暢,它不可能直言進諫,只能以一系列的歷史故事和「歷史教訓」,迂迴勸止造神、勿忘「文革浩劫」。
最近,它發表資深傳媒人的文章,以38年前(1980)的「818講話」為話題,迂迴議論家長制、個人集權制之禍,並引述他人的話稱鄧小平的「818講話」,「依然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重提818 現實針對性
50多年間,有兩次具「轟動效應」的「818」。一是1966年8月18日,毛在天安門廣場檢閱紅衛兵,成為紅衛兵歷史的地標;二是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發表長篇演講〈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直言批評毛時代家長制、個人專斷,提出試行政治體制改革。
當時,鄧小平是中共中央副主席。「818講話」發表後不到3個月,政治局會議(11月)決定,華國鋒辭去中共中央主席、軍委主席,分別由胡耀邦、鄧小平代理,「凡是派」大勢已去。
胡信息網提「818講話」,特別點出鄧小平提到的政治體制三個弊端:封建式的家長制、個人集權制;把「人民內部矛盾當作敵我矛盾」,「顛倒敵我關係」;「領導體制不健全,權力過分集中」。
有網民寫下「俏皮」留言:是重提鄧小平講話,還是說本朝的事?「818講話」似讓一些人感到「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體制弊端多家長一言堂
「818講話」的「內核」,是糾正領導體制(權力體制)弊端,特別是權力過分集中、兼職和副職太多,黨政不分,個人崇拜,導致家長制、一言堂,缺乏集體領導和黨內民主。
「818講話」述評體制弊端,觸及官僚主義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好擺門面,好說空話」;「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或少數人手裏,多數辦事的人無權決定……必然造成官僚主義、必然要犯各種錯誤」,並損害「集體領導」。
「818講話」批評家長制:「除了使個人高度集權以外,還使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組織成為個人的工具」。
它提到「黨內重大問題」,「由個人或少數人匆忙做出決定,很少……實行投票表決」。
它提到1958年批「反冒進」(按:批周恩來、陳雲)、1959年反右傾(整彭德懷、黃克誠),是錯誤決定,並感慨:
「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不斷滋長。」
葉劍英陳雲評造神整人
在「818講話」發表之前,改革家葉劍英早就批判文革的專政,稱林彪、四人幫對人民實行「法西斯專政」,「想抄誰的家就抄誰的家,想抓誰就抓誰」(《葉劍英選集》,頁499)。
葉代表中共中央發表的「十一講話」(1979),亦觸及個人崇拜的造神。他說:
「任何領袖人物都不是神,都不可能沒有缺點錯誤,都不應當加以神化。決不能貶低集體,貶低群眾,任意誇大領導者個人的作用。……不能少數人說了算,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容許任何個人凌駕於組織和群眾之上」(《葉劍英選集》,頁537)。
陳雲也議論過權力體制弊端。他說:「過去受左的指導思想影響,過分強調鬥爭哲學,不該鬥的也鬥,動不動就上綱到路線是非」;「我們原來是吃過苦的,搞一言堂」(《陳雲文選(1956—1985)》,頁246、247)。在1980年代,陳雲是中共高層實際的第二號人物。
有政改構想 未真正啟步
「818講話」在高幹中「內部傳達」後,在第一線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的胡耀邦、主持國務院的趙紫陽和萬里等,逐步有改革權力體制的小試步,主要是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
八二憲法規定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等副國級以上高層官員,連續任期以兩屆(10年)為限,對各級官員亦設「年齡邊界」(最高任職年齡限制,如後來的「七上八下」),遏制毛、華模式的個人崇拜。但是,全面的政治體制改革未啟步。
1985年、1986年,胡耀邦想推動政改,於1986年9月發出一份「通知」,指定「中央機關」科長以上幹部學習「818講話」,但政改仍是議而未行。
1987年趙紫陽接任總書記後,推動政改小組提出黨政分開的方案,並於7月1日全文重刊「818講話」,但黨政分開的改革因阻力太大而作罷。
只聞樓梯聲 涉兩大因素
「818講話」未能推動全面政改的啟步,有兩大因素。
首先,是鄧小平並無真正政改的誠意。發表「818講話」的主要原因,是趕走華國鋒和「凡是派」的政治需要;批判權力體制的弊端,是與華政治鬥爭的權術運用。
1980年11月華被剝兩個主席職後,鄧小平以軍委主席職控制大局,掌「全黨全國」最大決策權,實際處於大家長的絕對權威地位。這是政改面對的最大阻力,北京、上海等地學者述評「818講話」,均未觸及此關鍵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八九學潮、武力鎮壓,導致政局左轉。
接任總書記者發表「71講話」(1991),提出兩種改革觀、敵對勢力論,有「姓社姓資」之問,並全面清算知識界自由化。
1995年鄧小平病重不能問政後,回到毛老路「搞個人崇拜」活動。2002年換屆後,他雖已退位,卻透過親信群遙控軍隊、宣傳、政法三大系統,以「垂簾聽政」的權術牽制胡、溫。在如此權力結構下,政改只聞樓梯聲,甚至連樓梯聲也消失。沒有政改,約束權力的機制難產。
本文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後授權本網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