鷂(jiu11-35)
風箏粵語叫「紙jiu35(音同「妖」)」,也單稱「jiu35」,如「你隻jiu35好靚呀」就是「你的風箏很漂亮啊」。其實「jiu35」的本字是原本讀陽平[第四聲]的「鷂」(音「jiu11」,與「搖」同音);只不過在口語裏,「鷂」由陽平(第四聲)轉讀陰上(第二聲)而已。陽平變調為陰上是常有的事,筆者之前也講過很多次了,茲不贅述。
我們的祖先之所以稱「風箏」為「紙鷂」或「鷂」,將「放風箏」說成「放紙鷂」,是因為覺得風箏就像在天上飛翔的「鷂鷹」;而其他人之所以稱之為「風箏」,是因為它(其中一種)能發出像「箏」一樣的聲響。由於為事物定名的人觀察的角度不同,所以同一事物往往就有不同的名稱。「紙鷂」一名至遲南宋就已見於文獻了。
南宋 劉克莊有《銘座六言二首》詩,其中一首有這樣兩句︰「群兒爭放紙鷂,老子寧為木雞。」《漢語大詞典》「紙鷂」條︰「即紙鳶。《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三年》『有羊車兒獻策,作紙鴟』元 胡三省注︰『紙鴟,即紙鳶也,今俗謂之紙鷂。』」又,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三卷︰「說話的,若是這廝識局知趣,見機而作,恰是斷線鷂子,一般再也不來,……」另外,清 俞萬春《蕩寇志》第七十三回︰「兩個沒腦子慌忙說道︰『衙內息怒。並不是我二人不當心,只是這節事,不得不如此長線放遠鷂兒。今衙內這般說,我二人便去,管取成功。』」
有人認為粵語「紙jiu35」當寫作「紙鳶」,就是說,他們認為「紙鳶」可以讀作「紙jiu35」。其實「紙鳶」固然是一個「語體文」承認的,相當於「風箏」的詞;但是「鳶」一字,粵音讀「jyn55」(音同「淵」)或「jyn11」(音同「元」),幾乎所有粵音詞典所標讀音都離不開此二音,只有馮田獵的《粵語同音字典》在「jyn55」及「jyn11」兩音都收錄之餘,又以「jiu35」為「鳶」的「白讀」。馮氏這樣處理「鳶」的讀音問題,若從紀錄時人的「誤解」這個角度觀之,可以說其字典是「鳶」字曾被誤讀為「jiu35」的一個「見證」,但因而以為「鳶」就是「jiu35」的本字,那就不對了。上引《漢語大詞典》的「紙鷂」條,裏面提到的元朝 胡三省對《資治通鑑》裏面「紙鴟」一詞的注解,不是清楚地指出了「紙鳶」有「紙鷂」這樣一個「俗稱」的歷史事實嗎?既然「紙鳶」俗稱「紙鷂」,那麼「鳶」與「鷂」就自然不是同音字,否則胡三省只能說「鳶」又作「鷂」。還有,上引劉克莊的詩中的「爭放紙鷂」,不是已經用了「鷂」字嗎?這個才是我們口中的「jiu35」啊!硬要把「鳶」讀成「jiu35」,用粵語行文或為粵語流行曲填詞時,把口中的「紙jiu35」寫成「紙鳶」的話,那麼這時的「鳶」就像「靚」字一樣,只可視為「訓讀字」而已。當然,要寫兩岸四地及全世界的華僑都看得懂的「語體文」時,我們自然是要用「紙鳶」一詞的,但筆者懇請大家這個時候讀之為「紙jyn55」或「jyn11」,而不是「紙jiu35」。「鳶」、「鷂」二字的讀音還是應該分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