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粵澤四海丹青意──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於4月22日始重開,給觀眾帶來了大型的展覽「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這個原定於年初舉辦的展覽,可說是一次廣東藝術文化的大檢閱。

馮珍今 作者: 馮珍今
2022-05-13
字旅相逢

照片: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提供,謹此致謝。(點擊放大觀賞)

標籤: 中大文物館伍廷芳何碧琪國畫康有為廣東藝術書畫灼見原創灼見獨家鄧蓉鏡黃般若
「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展覽
「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展覽
0
SHARES
945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為慶祝建館50周年,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自去年初舉辦「廣納百川:明至清中期廣東書畫選」,分兩期展出明至清中期的廣東書畫選。

踏入2022年,因疫情第5波來勢洶洶,跟其他藝術館一樣,文物館亦不得不閉館。隨着疫情漸趨穩定,文物館於4月22日始重開,給觀眾帶來了大型的展覽「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這個原定於年初舉辦的展覽,可說是一次廣東藝術文化的大檢閱。

是次展覽,分別於展廳一和展廳二展出。展廳一為「世變與書畫」,而展廳二則為「從廣東至嶺外:傳統書畫、收藏與雅集」。書法方面,展出廣州粵秀書院、學海堂、應元書院、萬木草堂等師生及政界名流書蹟,如陳澧、李文田、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胡漢民、葉恭綽等人的墨寶,反映廣東書院教育發展歷程;繪畫方面,則涵蓋居巢、居廉,以及高劍父、高奇峰等「嶺南畫派」的書畫精品,以及國畫研究會趙浩公、盧振寰、姚禮脩、李研山、黃般若等人的畫作。

印章則以廣雅書院院長梁鼎芬的用印為主,展示黃士陵對鄧爾雅等廣東印人的影響。碑帖收藏有李文田《華山廟碑》、孔氏嶽雪樓《十七帖》及《聖教序》等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的宋拓。其他特色展品尚有《盛宣懷檔案》中的張蔭桓書信,以及太平天國錢幣等。

世變與書畫

踏入展廳一,迎面而來的,是「粵澤四海」四字,寓意廣東文化精英的恩澤,遍及四海。「世變與書畫」的展覽,亦劃分為「緒論」、「學以致用」、「演繹傳統」、「粵港藝緣」4部分。

緒論:浮華夢醒‧新舊對決

「工業革命後,國際出現新秩序,英國日本相繼崛起。英商走私鴉片,減少貿易逆差,導致清朝白銀外流。西方宗教衝擊,引發生太平天國之亂,清朝在甲午戰爭敗於日本,至八國聯軍入侵後,走上衰亡。面對新舊對立,廣東精英在傳統與西方之間抉擇,因救國心切,演變成派別之爭,其影響甚至波及書畫。」何碧琪細述當時的時代景況。

這部分的展品,主要為銅錢、鈔票和地圖,包括「太平天國」背面「聖寶」中型銅錢、「太平天國」背面「聖寶」小平銅錢、上海小刀會「太平通寶」背面日、月紋小平銅錢、廣東省銀行大洋票(一組8張),以及新安縣全圖(安西滿主教繪製)、省會城郭圖(粵東省城輿學局印製)。

學以致用:進而經世、退則研藝的廣東精英

清代書院林立,書院的師生,是政治、文藝界的中堅分子,他們的思想亦反映在書畫及篆刻的風格上。透過是次展出廣東精英的書法,可以管窺廣東書院教育的發展。

例如陳昌齊(1743-1820),為廣東四大書院中粵秀書院的山長,是乾隆後期進士,乾嘉年間,他已意識到國家內憂外患,而實踐通經致用,其《行書節錄洪适〈謝溫南劍啟〉》,所書內容,出自宋代的洪适,結體較瘦長、字畫方折,風格略近董其昌,較為典雅流麗。

陳昌齊《行書節錄洪适〈謝溫南劍啟〉》

道光同治的廣東高等學府,如兩廣總督阮元創立的學海堂,以及菊坡精舍、應元書院,同建於越秀山。當中的山長或學長,是廣東頂尖的學者,師生互相交流,清末民初逐漸形成代代相傳的廣東精英群體。其中陳澧重實踐、具學歷,連結省內外的學者及洋商。以陳澧為首的學者,發展出具有學問根底的詩詞、書畫、篆刻藝術。陳澧的妻兄潘正煒繼承伯父潘有為的古璽印收藏,故他與孟鴻光擅長篆刻。

陳澧(1810-1882)長年在學海堂及菊坡精舍講學研經,「其《篆書八言聯》學瑯琊石刻,筆畫勻稱,長形結字,工穩規整。」何碧琪指出這大抵與其個性有關,他的為人平易近人,具「名門中正」的書風。至於孟鴻光的《隸書七言聯》則多飛白,波磔富裝飾效果,風格似清初的鄭簠,跟伊秉綬有所不同。陳澧與孟鴻光份屬友好,二人均擅長篆刻。

陳澧《篆書八言聯》。

朱次琦(1807-1882),一生從事講學和著述,門人甚多,最著名者有簡朝亮、康有為,是近代主張「經世致用」的教育家,亦長於詩文書法,其《行書七言聯》雄厚蒼秀。

清政府開展洋務運動,在教育方面,陳蘭彬擔任重要角色,曾被任命處理幼童赴美留學事宜,選派幼童4批共120人赴美留學,首批主要是廣東華僑,例如詹天佑、伍廷芳等。他曾出使美國、西班牙、秘魯及古巴等地。陳蘭彬(1816-1894)《行書節書張烈〈王學質疑〉》,提到「妥善管理視聽言動等於管理己心,反對陽明心學。」

陳蘭彬《行書節書張烈〈王學質疑〉》。

陳璞(1820-1887)為學海堂學長,亦擅長書法,書風與陳澧相近,《楷書十二言聯》兼具米芾與董其昌之長,具學者風範。

在繪畫方面,則以學海堂的師生,伍學藻、馮譽驥、陳喬森的水墨人物或山水為主。是次展出的作品有伍學藻(1821-?)《陶淵明賞菊》、馮譽驥(1822-1884)《仿黃公望深林隱壑圖》,以及陳喬森(1833-1905)《山堂賞雪》。伍、馮二作,置於「粵澤四海」海報左右兩側,甚為矚目。馮氏曾收藏蘇軾《寒食帖》,可見清末廣東收藏之盛。

伍學藻《陶淵明賞菊》。

李文田(1834-1895)曾任應元書院山長,擅長篆書,其書法以唐楷入北魏碑刻,《篆書七言聯》有「魏碑體」書風。據說,「李文田藏有漢隸『第一品』之稱的《西嶽華山廟碑》,其結體方整勻稱,波磔秀美,書風古貌奇崛而又圓轉流動。碑文缺96字,他曾請趙之謙以雙鉤補之。」何碧琪細述其書風之由來。

鄧蓉鏡(約1834-1902)的行楷《八言聯》取材自蘭亭序,屏山文物徑中「鄧氏家祠」懸有一功名牌匾,上書「同治十年辛未科欽點翰林院庶吉士臣鄧蓉鏡恭迎」,其四公子鄧爾雅(1884-1954)擅金石、書法、篆刻,兼善詩畫,展品有《篆書玉臺新詠序》。

鄧承脩(1841-1892)為咸豐年間舉人,為人剛直不阿,任御史時大膽進諌,有「鐵筆御史」之稱。生平工詩擅書,行書、楷書皆擅,書法瘦硬,有「鐵畫銀鉤」之譽。「行楷《七言聯》為鄧祖風梁惠儀伉儷惠贈,鄧祖風先生為鄧爾雅四公子,此書法得自家傳,當無真偽問題。」何碧琪笑言。

鄧蓉鏡《行楷八言聯》之二
鄧蓉鏡《行楷八言聯》之二
鄧蓉鏡《行楷八言聯》之一
鄧蓉鏡《行楷八言聯》之一

伍廷芳(1842-1922)為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外交家、法學家,是香港立法局第一位華人議員。他工於書法,行草率意寫來,自有風致,其行書《慈悲》可見深厚的功力,且富文人氣。

伍廷芳《慈悲》

戴鴻慈(1853-1910),曾就讀應元書院,為清政府特派五大臣之一,曾到歐美等國考察政治,是清末具有開放思想和政治眼光的重臣,《行書八言聯》,上款題「翰臣仁兄大人正」。甘翰臣(1859-1941)是廣東香山人人,任上海怡和洋行總辦,他交遊廣闊,亦是藏家。康有為、梁啟超也曾贈之以書法。

戴鴻慈《行書八言聯》之二
戴鴻慈《行書八言聯》之二
戴鴻慈《行書八言聯》之一
戴鴻慈《行書八言聯》之一

簡朝亮(1851-1933),清末民初廣東著名學者和教育家,是嶺南學派朱次琦的傳人,展品有《草書信札》。

李文田的門人蘇若瑚(1856-1917)亦擅長書法,從黃苗子先生捐贈的《楷書朱子勉學箴》可見,他宗尚朱熹學說,其楷書取法魏唐,古韻味足。其孫兒蘇文擢教授,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以經學詞章名世。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二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二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一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一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四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四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三
蘇若瑚《楷書朱子勉學箴》之三

梁鼎芬(1859-1919),是洋務運動時期建立的廣雅書院首任院長,為學者、藏書家,生平喜讀書,擅長書法詩文,與張之洞、陳三立、康有為常有詩書往來。《題戴熙〈臥楂圖〉》可見其忠君愛國之情。

梁鼎芬《題戴熙〈臥楂圖〉》

康有為(1858-1927)是晚清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教育家,曾於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其書法功力深厚,於《行書七言聯》可見。梁啟超(1873-1929)為其學生,來自推動維新變法的萬木草堂,也是大家熟悉的文學家,展品為《楷書十言聯》。

康有為《行書七言聯》。

何碧琪指出,「孫中山與葉恭綽是出國學習與京師大學堂的代表。無論任教或從政,在世變激盪中,愈見他們尋求見用於世的志向。」孫文(1866-1925)《楷書壽詞》,本幅「老年長樂有童心」,題識則為葉恭綽書「國父書法端勁遒逸,一筆不苟,如其為人。此軸殆題祝延之品,故有蕭灑之致,尤為罕遘。葉恭綽敬觀謹志」。

孫文《楷書壽詞》。

葉恭綽(1881-1968)祖籍浙江,生於廣東番禺,書香門第,曾任交通大學校長。晚年專事著述,擅書法、繪畫,性喜收藏古籍和文物。其《行草錄釋延壽〈宗鏡錄序〉》,峭拔剛健,綽約多姿。

此外,展品中亦有印章,包括孟鴻光《「聽松廬」朱文方印》、《「元蕙」朱文橢圓印》;黃士陵《為梁鼎芬刻石印》八方,以及鄧爾雅《為簡經綸刻方印》、《為潘和刻石印》。

演繹傳統:保衛國畫

在展館內拾級而上,進入展覽第三部分「演繹傳統」,呈現傳統與變革的交鋒,展品至為豐富,令人目不暇給。

何碧琪道出,新舊思想衝擊下,廣東畫家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兩難局面。「在清亡及新思潮席捲下,高劍父(1879-1951)師從居巢、居廉,上溯惲壽平,以至宋代花鳥畫的傳統。他與高奇峰(1889-1933)、陳樹人(1884-1948)等吸收日本繪畫元素,從而發展出『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新國畫,與主張保衛傳統的廣東國畫研究會,趙浩公(1881-1947)、姚禮脩(1878-1939)、黃般若(1901-1968)等壁壘分明。」兩派在傳統和變革的議題上各有取態,促成了中國畫近代轉型的思想撞碰。

「國畫研究會」扮演聯合傳統畫家的領銜角色,堅持捍衞傳統畫學。他們受到「折衷派」變革的衝擊,有感於廣東畫風積習靡弱,遂聯群結社,循傳統途徑,期望樹立國畫的宗風,並探求中國畫的發展路向。因彼此志趣相投,透過定期活動,畫會成員聚首一堂,進行共同創作,切磋畫藝。

溫其球(1862-1941)是國畫研究會創始會員之一。師法宋光寶的弟子許菊泉,曾隨丁汝昌行軍海上,甲午戰後,重投畫業,習山水花鳥人物各科。他是馮康侯的祖母舅,馮亦從其習畫。日軍侵佔廣州時,他經澳門到香港,並卒於此地。

新舊畫派本有交誼,1925年,溫其球代高劍父作《荷花》作應酬之用。可惜,大約於同年,因高氏兄弟倡議新國畫。溫其球、趙浩公、李鳳廷等組織國畫研究會抗衡。

溫其球作品《仿原濟山水圖》,據鄧爾雅題識,是簡又文出宋紙,請溫作畫,當作於香港,此畫色彩豐富,乾濕濃淡筆墨並用,仿石濤之逸趣,風格令人想起黎簡。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二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二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一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一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四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四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三
溫其球《仿原濟山水圖》之三

趙浩公(1881-1947),向以摹古、仿古見稱。他與好友博羅盧振寰出身相類,初習裝裱,遇有名蹟,便臨摹副本。趙浩公與盧振寰、盧觀海兄弟一同開設「蘭雪齋」,是當時廣州享負盛名的裝裱店。盧振寰山水法北宗李思訓、馬遠等,花鳥學林良。

趙浩公與高奇峰未交惡之前,曾合作《花石圖》,由高奇峰繪雞冠花,趙浩公畫石。至於趙浩公《南山松柏圖》,松柏枝柯交纏,布局頗為特別,前景較深,有點似日本畫。

趙浩公《南山松柏圖》。

潘達微(1881-1929)自幼喜好丹青,早歲加入同盟會,與何劍士等創辦《時事畫報》,鼓吹革命。1909年與高劍父等革命黨人,於廣州河南設裝池店,儲藏彈藥槍械。1911年廣州起義失敗,潘達微冒死收斂烈士遺骸,得孔江殷之助,安葬於廣州黃花崗。1925年,他加入國畫研究會,翌年與鄧爾雅等設香港分會。後因肺病皈依佛教,1929年卒於香港,後遷葬黃花崗畔。《擬李成秋樹圖》一作,筆力沉穩,設色豐富,未有李成典型的捲雲皴及蟹爪樹,反而更近巨然的披麻皴。

 

潘達微《擬李成秋樹圖》。「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展覽海報。

盧振寰的《秋山圖》及《煙江漁艇》色彩清新,斧劈皴簡練果斷,前中後景清晰巧妙,是精彩佳構。何碧琪笑指,「是次海報,取材自不同的畫作,設計者擷取了《煙江漁艇》的一部份,置於海報下方,上方是高劍父《喜馬拉雅山》的山峰,再插入高奇峰《孤猿啼雪》的猿猴……合一爐而共冶。」從而突顯嶺南畫派與國畫研究會,新舊思潮對壘的局面。

盧振寰《煙江漁艇》。

姚禮脩《摹戴熙山水》、李瑤屏《擬文徵明山水》、黃少梅《擬華喦仕女圖》等作品,皆彰顯了傳統派的畫風。《芭蕉竹石》則由黃君璧、葉公超及陳子和合作,可謂一新耳目。

黃君璧(1898-1991)曾跟李瑤屏習畫,兼擅詩書畫,畫則兼能山水、人物和花鳥。其《華山迴心石》雄偉壯麗,雲山瀑布,自成一格。

黃君璧《華山迴心石》。

黃般若的人物畫早年師法華嵒、陳洪綬,近受蘇六朋、蘇仁山等的影響,所畫《羅漢》,作品莊嚴高古,構圖新穎,别具一格。《宋王臺》繪於1957年,當時的宋王臺已被移平,畫家憑着記憶,追思宋王臺的舊貌,佔據畫面是孤零零的巨石,獨對茫茫大海,「畫家精通傳統筆墨,卻着意發掘新的語言,以層層染漬,營造山石嶙峋的質感,抒發世事滄桑之嘆!」

黃般若《宋王臺》。

「粵澤四海──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展覽詳情

展期:2022年4月22日至2022年5月18日(展廳I及II);2022年6月3日至8月21日(展廳II)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廳I及II
時間:上午10時至下午5時(星期一至三、五、六);下午1時至5時(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免費對公眾開放。公眾假期設有特別開放安排,可按此進入展覽網站查閱。

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2-1

更多精采文章

  • 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藝滿八方嶺南情──晚清至民國廣東書畫選
  • 千紅萬紫安排着   只待新雷第一聲──清代廣東書畫展(上)千紅萬紫安排着 只待新雷第一聲──清代廣東書畫展(上)
  • 鑲成書苑千家石   籠得才人幾輩詩──清代廣東書畫展(下)鑲成書苑千家石 籠得才人幾輩詩──清代廣東書畫展(下)
  • 天地人和天地人和
  • 稜稜風骨軍閥吳佩孚稜稜風骨軍閥吳佩孚

6+
  • 山歌好比春江水,舞中傾溢見真情──專訪舞劇《劉三姐》導演丁偉
  • 「無論如何彎彎曲曲,都是路」──專訪趙廣超老師(二之一)
  • 回報華光師父,培養粵劇新秀──專訪粵劇名伶羅家英

馮珍今

早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其後,獲中大教育學院教育碩士。一直致力推動文學教育,現為自由寫作人,兼及寫作教學。自小喜與書為伴,近年愛遊走四方,並樂於分享人生路上的見聞感受。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1991)、《字裏風景》(2017)、《字旅人間》(2021),童書《奇幻泡泡與石頭貓》(2014)、《中國人的故事:詩人和小說家的才華》(2016),遊記《走進中亞三國──尋找絲路的故事》(2018),以及人物專訪《字旅相逢》(2019)、《字旅再相逢》(2020);另編有《中學生文學精讀.劉以鬯》(2018)、《指空敲石看飛雲──小思散文集》(2019)等書。
View all posts
標籤: 中大文物館伍廷芳何碧琪國畫康有為廣東藝術書畫灼見原創灼見獨家鄧蓉鏡黃般若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林鄭月娥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啟動禮致辭,強調對香港創科產業的長足發展有充分信心。(政府新聞處圖片)
灼見報道

港府斥百億建InnoHK 林鄭月娥:研究轉化實用 孕育科研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6
公司需要的不是只會聽話的人,而是能發揮抱負的人。(灼見名家製圖)
精算情懷

主動幫助主管做事

作者: 潘燊昌
2022-05-25
鄧立光博士表示,《周易》分《易經》和《易傳》,《易經》指的是六十四卦中的卦體、卦象和爻辭;《易傳》則是學者文人對《周易》的卦、爻辭所作有系統的解釋。(灼見名家製圖)
名家演講錄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4
北韓領袖金正恩巡視平壤的藥店,了解藥物供需情況。(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北韓抗疫之戰

作者: 盧兆興
2022-05-23
科大校董會主席廖長城(右)與科大首位女校長葉玉如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圖片)
灼見專訪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5-22

影片

  • 何漢權校長x蔡世鴻校長:新特首如何為香港教育開新章?學新加坡大量吸納外來學生激活人才庫
  • 霍詠強:西方制裁俄羅斯造成怎樣的糧食危機?中國為何受一宗半真半假新聞負累?
  • 黃錦輝教授:元宇宙更難保障私隱?有更大空間推送虛假資訊造成瞞騙?
  • 雷鼎鳴:疫情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動態清零是否可行? 制裁不絕 逆全球化時代如何自保?
  • 陳妙霞博士:針眼(麥粒腫)的成因是什麼?如何透過食療及針灸消腫解毒?
  • 曾鈺成:為薪酬趨勢調查討個公道 調查方法有其道理 結果非公務員調薪唯一考慮
  • 霍詠強:美國大殺傷力網絡企業如何控制全球輿論? 中國怎樣反制 建立平台說好自己故事?
  • 黃錦輝教授:在元宇宙做生意無王管欺騙程度高?用虛擬貨幣交易為何不是貨真價實?
  • 雷鼎鳴:疫情怎樣由壞事變好事?從歷史上三次嚴重瘟疫汲取到什麼教訓?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補血中藥功效逐一介紹 如何提防買到假貨? 推薦古方八珍湯補氣益血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煙雨迷濛踏翠微──訪簡林、思往事 馮珍今
  • 本末倒置本末倒置 常霖法師
  • 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芬蘭瑞典入北約 半路殺出土耳其 丁望
  • 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葉玉如將任科大校長 雷鼎鳴:跨地域校際合作料有作為 本社編輯部
  • 點解咁多銀主盤賣唔出?點解咁多銀主盤賣唔出? 湯文亮
  • 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兩年一次的戰役如何終結 張建雄
  • 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鄧立光:入《周易》之門 基本功不可或缺 本社編輯部
  • 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林鄭月娥的柔軟與剛強 廖書蘭
  • 世界新秩序7年成形世界新秩序7年成形 張建雄
  • 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來自基層家庭的閃耀之星 曹啟樂
  • 砂子的故事砂子的故事 譚寶碩
  • 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中國油畫先驅──李鐵夫率直的筆鋒 益行
  • 學校可以怎樣扭轉乾坤:校長領導的重要性學校可以怎樣扭轉乾坤:校長領導的重要性 鄒秉恩
  • 兩個Michael的往事點滴兩個Michael的往事點滴 孫明揚
  • 幹了ESG Impact 30年幹了ESG Impact 30年 管仲連
  • 潘俊恩: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  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潘俊恩:俄烏戰爭未料攻守勢異 芬蘭瑞典無懼邁步北約 編輯精選
  • 戰爭中潛藏的假態度、真意義戰爭中潛藏的假態度、真意義 霍詠強
  • 正能量 在一線正能量 在一線 胡孟青
  • 嫌棄上一代嫌棄上一代 羅乃萱
  • 北韓抗疫之戰北韓抗疫之戰 盧兆興

推薦作家

  • 潘燊昌
  • 施永青
  • 湯文亮
  • 胡孟青
  • 陳章華
  • 周光蓁
  • 羅乃萱
  • 黃氏
  • 鄒秉恩
  • 文振球
  • 廖書蘭
  • 楊立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