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米芾行書之六大名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之際談米芾

米芾行書之六大名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開幕之際談米芾

宋代像米芾這樣平時行為怪異,被認為是「癲狂」之人,依然有一大批欣賞者和仰慕者。社會風氣寬鬆,對文化的推崇,歷史長河中才會因此留下如此高超技法的演示,以及如此自由奔放的作品。

陳嵐 作者: 陳嵐
2022-07-05
藝思人生

標籤: 吳江舟中詩卷多景樓詩冊宋四家書法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研山銘米芾苕溪詩卷虹縣詩卷蜀素帖行書香港故宮
香港故官文化博物館包涵首次於境外展出的「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名帖《研山銘》。(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故官文化博物館包涵首次於境外展出的「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名帖《研山銘》。(灼見名家製圖)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本於7月1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因8號風球閉館,觀眾只好等多一日。筆者有幸於日前獲邀參觀預展,先睹為快。此次開幕獲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展90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典藏書畫精品最是奪目。7月2日開始的首個月展期不僅有王羲之 《雨後貼》 宋摹本、趙孟頫《秋郊飲馬圖》、趙芾《江山萬里圖》,還有首次於境外展出的「宋四家」之一米芾的名帖《研山銘》。對中國古代書畫有興趣的讀者,萬勿錯過此次能在家門口一窺衆多珍品的大好機會。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8《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作者提供圖片)

風檣陣馬

筆者自幼習書法,從最初的橫撇竪捺到顔真卿楷書,再漸進至寫行書,右軍之《蘭亭序》不知臨摹了多少遍。直至中學時期,當時兄長在美術學院附中開始習黃庭堅,筆者羡慕不已,多次哀求才獲父親首肯研習宋四家另一大家 ──米芾之書帖,而第一本臨摹的帖子便是《蜀素貼》。以家父的説法:「基礎沒打好,不要學米芾」,因此學書法差不多十幾年,才正式接觸米芾。唯從此一入「米家書畫船」[i],就下不了船了。

家父的説法其實事出有因,米芾的行書在文人眼中確是神級存在,因其獨特的用筆,沒有一定功底,習其書帖容易只學其形而流於表面花巧功夫。如果是初學,更是眼花繚亂,絕對迷失在結構的多變中。

米芾(1051-1107)字元章,湖北襄陽人,世稱米南宮,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書畫家和收藏家。與蘇軾、黃庭堅和蔡襄並稱「宋四家」。米在「宋四家」中,列蘇軾和黃庭堅之後,蔡襄之前。然而單就書法一門藝術而言,米芾傳統功力最為深厚,尤其是行書,實出二者之右。

明代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吾嘗評米字,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即米顛書自率更得之,晚年一變,有冰寒於水之奇。」連大米芾十幾歲的蘇軾都對米芾推崇備至,他在《雪堂書評》中稱米芾的書法如「風檣陣馬,沉着痛快,當與鐘、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將米芾提至鐘繇、王羲之這樣的書聖級別。

而「風檣陣馬,沉着痛快」8個字,也成了後代對米芾書法風格的最佳詮釋。意思是米芾的書法,筆勢迅疾,氣勢卻沉穩雄壯,有如風中的船帆,陣中的戰馬。而米芾自詡:「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後世因此取四面八方之意,將其書法技法贊譽為「八面出鋒」,意指米芾控筆能力高超,完全不拘泥於固定的筆法,因勢得筆,用筆時根據筆鋒的變化情況用腕轉向不同方向,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提按變化,形成飄逸豪邁的氣勢、彰顯沉着痛快的風格。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集自顔真卿之行書。(網絡圖片)

米習書用功極深,自稱「集古字」。他先習唐代書家,受5位唐人的影響最深,分別為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沈傳師、段季展。之後聽從蘇軾建議,學習晉書。他融合各家所長,終成自家風格。米芾書法上以行書成就為最大。他對分布、結構和用筆都有獨到的體會,追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在變化中達到和諧,把出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矛盾的因素融合得渾然天成。

傳世的米芾紙本絹本行書作品不少,但散落各處。為了讓讀者有一個大致全面的了解,筆者簡單介紹以下六大名帖,以作品誕生的時間線為序,讓讀者可以輕鬆略覽米芾一生和風格的形成及漸變,並欣賞到米芾「風檣陣馬,沉着痛快」 之美。

六大名帖被收藏在海內外不同博物館內,計北京故宮博物院兩件、上海博物館一件、台北故宮博物館一件、東京國立博物館一件,以及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件。筆者收集資料研究時,亦發現很多人云亦云、以訛傳訛的説法,卻又無從考證,筆者因此只能盡量取用博物館公開的資料。但有時不同博物館亦有不同説法,比如米芾究竟於何年去世,大都會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均錄1107年,但台北故宮博物館卻列為1108年,不知何故。

六大名帖

一、《苕溪詩卷》

時間線: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農曆八月,時年38歲。

《苕溪[ii]詩》,全稱《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詩卷》。《苕溪詩卷》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澄心堂紙本墨蹟卷,全卷縱30.3厘米,橫189.5厘米,35行,共394字。大致可信的説法是清末被末代皇帝傅儀帶出清宮,其後流落東北。60年代由民間經北京榮寶齋收回,幾成殘卷,後對照延光室[iii]影印本修復。

元祐三年,米芾應湖州(浙江吳興)郡守林希所邀,即將啟程,此為與蘇州諸友贈別之作。米芾抄錄其自作五言律詩6首,大談其縱遊常州、無錫、宜興等地的感懷。時年米芾38歲,正當創作力最旺盛的中年,此卷「八面出鋒」,揮灑自如,氣韻瀟灑,但筆法清秀,結構精巧,有晉兩王筆意,反映了米芾中年書法風格受晉書影響的典型面貌,亦是其書寫風格最近《蘭亭敘》的時期。與一個多月後的《蜀素帖》並稱「米書雙璧」。

《苕溪詩卷》卷首。(網絡圖片)

釋文:

將之苕溪,戲作呈諸友。襄陽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為秋。久賡白雪詠,更度采菱謳。縷會(此字誤書)玉鱸堆案,團金橘滿洲。水宮無限景,載與謝公遊。

半歲依修竹,三時看好花。懶傾惠泉酒,點盡壑源茶。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嘩。朝來還蠹簡,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歲,諸公載酒不輟。而餘以疾,每約置膳清話而已,複借書劉、李、周三姓。

好懶難辭友,知窮豈念通。貧非理生拙,病覺養心功。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厭鴻。秋帆尋賀老,載酒過江東。

仕倦成流落,遊頻慣轉蓬。熱來隨意住,涼至逐緣東。入境親疏集,他鄉彼此同。暖衣兼食飽,但覺愧梁鴻。

旅食緣交駐,浮家為興來。句留荊水話,襟向卞峰開。過剡如尋戴,游梁定賦枚。漁歌堪畫處,又有魯公陪。

密友從春拆,紅薇過夏榮。團枝殊自得,顧我若含情。漫有蘭隨色,甯無石對聲。卻憐皎皎月,依舊滿舡行。

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二、《蜀素帖》

時間線:同年,元祐三年(1088年),農曆九月, 時年38歲

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被譽為「中華第一美帖」,人稱「天下第八行書」,是台北故宮限制出境文物之一,每次展出只可展出42天,展後須休息3年以上。

《蜀素帖》和《苕溪詩帖》相隔僅一個多月,是米芾行書的登峰造極之作。此作品依舊與湖州郡守林希有關。「蜀素」是北宋神宗慶曆年間四川所造一種上等的絹,上織有烏絲欄[iv]。據傳一位邵子中的人把一段蜀素裝裱成卷,以待名家留下墨寶,可傳了祖孫三代,竟無人敢寫。因為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之後此蜀素由林希收藏,直到元祐三年,米芾受林邀請,結伴遊苕溪,林請米芾書寫此蜀素卷。 而米芾藝高人膽大,一氣呵成,洋洋灑灑書寫了自作的8首詩。《蜀素帖》此名因此而來,自此傳世。

此帖為絹本墨蹟,縱27.8厘米,橫270.8厘米,計71行658字。此帖正是體會米芾書體「風檣陣馬,沉着痛快」獨特風格的經典作品。沉着和痛快本身就是相互矛盾的兩個詞,在此帖中表現現得淋漓盡致。筆畫中的方圓,字的大小,長短粗細,用墨的濃淡,字距之間的疏密,字間的快慢節奏,如此地矛盾卻和諧。因蜀素粗糙,不易受墨,書時需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後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此卷雖書於烏絲欄內,但行筆飛揚恣肆,神采生動,絲毫不為格式所拘。

《蜀素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館網上資料圖片)

釋文:

擬古

青松勁挺姿,淩霄恥屈盤。種種出枝葉,牽連上松端。秋花起絳煙,旖旎雲錦殷。不羞不自立,舒光射丸丸。柏見吐子效,鶴疑縮頸還。青松本無華,安得保歲寒。
龜鶴年壽齊,羽介所託殊。種種是靈物,相得忘形軀。鶴有沖霄心,龜厭曳尾居。以竹兩附口,相將上雲衢。報汝慎勿語,一語墮泥塗。

吳江垂虹亭作

斷雲一片洞庭帆,玉破鱸魚金破柑。好作新詩繼桑苧,垂虹秋色滿東南。
泛泛五湖霜氣清,漫漫不辨水天形。何須織女支機石,且戲常娥稱客星。

入境寄集賢林舍人

揚帆載月遠相過,佳氣蔥蔥聽頌歌。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醉哦。便捉蟾蜍共研墨,彩箋書盡剪江波。

重九會郡樓

山清氣爽九秋天,黃菊紅茱滿泛船。千里結言寧有後,羣賢畢至猥居前。杜郎閒客今焉是,謝守風流古所傳。獨把秋英緣底事,老來情味向詩偏。

和林公峴山之作

皎皎中天月,團團徑千里。震澤乃一水,所佔已過二。娑羅即峴山,謬雲形大地。地惟東吳偏。山水古佳麗。中有皎皎人,瓊衣玉為餌。位維列仙長。學與千年對。幽操久獨處。迢迢願招類。金颸帶秋威。欻逐雲檣至。朝隮輿馭飆。暮返光浮袂。雲盲有風驅。蟾餮有刀利。亭亭太陰宮。無乃瞻星氣。興深夷險一。理洞軒裳偽。紛紛誇俗勞。坦坦忘懷易。浩浩將我行。蠢蠢須公起。

送王渙之彥舟

集英春殿鳴捎歇。神武天臨光下澈。鴻臚初唱第一聲。白麪玉郎年十八。神武樂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傳道。衣錦東南第一州。棘璧湖山兩清照。襄陽野老漁竿客。不愛紛華愛泉石。相逢不約約無逆。輿握古書同岸幘。淫朋嬖黨初相慕。濯發灑心求易慮。翩翩遼鶴雲中侶。土苴尫鴟那一顧。邇來器業何深至。湛湛具區無底沚。可憐一點終不易。枉駕殷勤尋漫仕。漫仕平生四方走。多與英才並肩肘。少有俳辭能罵鬼。老學鴟夷漫存口。一官聊具三徑資。取捨殊塗莫回首。

元祐戊辰九月廿三日。溪堂米黻記。

三、《吳江舟中詩卷》

時間線:大約為1095年,時年45歲。但各家持有各種説法,有認為是1082年的早年期間,亦有認為是1102年左右的晚年。

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44行,縱31.1厘米,橫556.9厘米,是米芾書貼中最長的作品,也是其大字力作,每行少只一字,多也不過四字。此貼一説是在太湖顛簸的船中揮毫而就,故有瀟灑飄逸之感;亦有另一種説法是證明此為米芾晚年之作,因此枯筆疏行,有暮年之從容。此貼任性恣意,隨意而為,充分體現了所謂米芾「八面出鋒」之勢。

比如「噉如臨戰」之「戰」字,一字就如卷之高,金鈎鐵馬,如入無人之境。如黃庭堅評價:「余嘗評米元章書,如快劍斫陣,強弩射千里,所當穿徹,書家筆勢,亦窮於此。」 此作卷首由明末書法清初大家王鐸題跋道:「米芾書本羲、獻,縱橫飄忽,飛仙哉!深得蘭亭法,不規規摹擬,予為焚香寢臥其下」,可見此貼之「仙」 !

《吳江舟中詩卷》兩幅局部。(大都會博物館網上資料圖片)

《吳江舟中詩卷》兩幅局部。(大都會博物館網上資料圖片)

釋文:

昨風起西北、萬艘皆乘便。今風轉而東、我舟十五縴。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賤。舡工怒鬭語、夫坐視而怨。添槹亦復車、黃膠生口咽。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轉。添金工不怒、意滿怨亦散。一曳如風車、噉如臨戰。傍觀鸎竇湖、渺渺無涯岸。一滴不可汲、況彼西江遠。萬事須乘時、汝來一何晩。朱彥自秀寄紙、吳江舟中作、米元章

四、《多景樓詩冊》

時間線: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 時年53歲[v]。

中國現代國畫大師、書畫鑒定家吳湖帆的藏品。其後吳家後人轉讓予上海博物館。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紙本墨蹟,縱31.2厘米,橫538.1厘米。原為長卷,宋時已被改裝成冊。凡41行,每行2、3字,共96字,字大如拳(約3-4寸),是傳世大字行書中的佼佼者。

此帖詩書合璧,詩文氣勢宏大,筆法老辣,筆力雄偉,結體遒勁奇險, 筆多燥鋒,卻蒼勁剛健。全帖神采奕奕,氣象萬千,為米行書中最為豪放者,被明末著名收藏家吳其貞譽為「米之絕妙書」,是米芾晚年豪放書風的代表作,大概是米芾「刷」得最爽的一幅大字。

《多景樓詩冊》卷首。(網絡圖片)

釋文:

華胥兜率夢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樓。冉冉明廷萬靈入,迢迢溟海六鼇愁。指分坱圠方輿露,頂矗昭回列緯浮。衲子來時多泛缽,漢星歸未覺經牛。雲移怒翼搏千里,氣霽剛風禦九秋。康樂平生追壯觀,未知席上極滄洲。多景樓。禪師有建樓之意。故書。

五、《研山[vi]銘》

時間線:晚年,年份不詳,亦有學者推斷是1102年。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次借於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第8展廳──《國之瑰寶──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中展出。此作品為紙本墨蹟手卷,卷縱36厘米,橫136厘米。清末流出皇宮,最後輾轉由日本有鄰堂博物館收藏。2002年,博物館因財困出售此帖,國家文物局從拍賣會上以2999萬元定向購得,交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現為國家一級文物,首度於境外展出。但此作品真偽性爭議不斷。

《研山銘》分3部分,第一部分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行書大字39字,被認為是米芾最具代表性的大字作品,布局跌宕多姿,自由奔放。第二部分是畫作,畫的是「靈璧研山」。第三部分則是米芾之子米友仁濟外甥王庭筠之題跋。米芾愛石成癖,此作即與其收藏南唐後主李煜舊物「靈璧研山」有關。米芾得此奇石後欣喜非常,於是卓然揮毫,運筆迅捷多姿。米芾行書大字傳世甚少,此作堪稱代表。

本卷後紙所附研山圖及隔水題跋則均為後配。宋室南渡後,書壇仍以保存及延續北宋書法為旨。故此,高宗推重並收藏米芾書作,本卷正是佳證。騎縫鈐「內府書印」,為宋高宗的鑑藏璽印,印的篆文風格與鈐蓋位置均同高宗收藏的其他書作吻合。後黃絹隔水亦有南宋權相賈似道藏印,可推斷此卷是從皇室中流出[vii]。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的《研山銘》。(作者提供圖片)

釋文:

研山銘  五色水  浮崑崙  潭在頂  出黑雲  掛龍怪  爍電痕  下震霆  澤厚坤  極變化  闔道門  寶晉山  前軒書

六、《虹縣詩卷》

時間線:晚年,推測為崇寧五年(1106年),離世前一年。

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紙本墨蹟卷,縱31.2厘米,橫487厘米,共37行,每行2、3字不等,是米芾大字行書中另一經典之作。米芾向徽宗自稱其書為「刷筆」,在此貼中表現明顯,把乾濕濃淡、枯筆濃墨、行筆快慢都運用得出神入化,刷筆時雖乾卻不散。

據説此作是米芾前往汴京就任書畫學博士新職,途徑虹縣(今日安徽泗縣)而作,盡述沿岸風光及當時心境。徽宗極其賞識米芾才學,在愛好書畫方面興趣相投。因此此番上任雖是晚年,仍是米芾人生中最為躊躇滿志之時。作品因此頗有運籌帷幄、遊龍戲海之勢,相當地隨性狷狂,根本不在意他人眼光。

筆者2019年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書聖之後──顏真卿及其時代書法特展》中有幸參觀此帖,印象深刻。

《虹縣詩卷》卷首。(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片)

釋文:

虹縣舊題云。快霽一天清淑氣,健帆千里碧榆風。滿舡書畫同明月,十日陏花窈窕中。再題。碧榆綠柳舊遊中,華發蒼顏末退翁。天使殘年司筆研,聖知小學是家風。長安又到人徒老,吾道何時定復東。題柱扁舟真老矣,競無事業奏膚公。

《虹縣詩卷》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局部可見非常凌厲卻沉穩大氣的刷筆。(作者提供圖片)

讀貼如讀其人

學習或觀摩前人書法,最要緊要讀帖,要研究書帖中的結構、氣韻和筆法。另一方面,讀帖如讀其人,要從氣質上了解這位書家,才能真正掌握到他風格的出處。

宋是歷史上一個高度文明且偉大的朝代,傑出文人輩出,繪畫書法藝術都到了一個高峰時期。連徽宗自己都自創瘦金體,成就一家風格。康有為曾說:「唐言結構,宋尚意趣。」意為宋代書家講求意趣和個性,因此造就了蘇軾、黃庭堅等一大批有特色的大家,米芾在意趣和個性方面更是突出。

然而,像米芾這樣平時行為怪異,被認為是「癲狂」之人,依然有一大批欣賞者和仰慕者。社會風氣寬鬆,對文化的推崇,歷史長河中才會因此留下如此高超技法的演示,以及如此自由奔放的作品。所以,建議讀者在前往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之前,讀一點歷史、了解一點書家其人,甚至交叉看一些「宋四家」其他幾家的作品,都能提升觀賞的感悟和趣味。

「滄江盡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除了上述的六大名帖,米南宮傳世行書作品尚有《行書卷》、《尺牘卷》、《甘露帖》等等如繁星般散落在人間。筆者不敢奢望,只願此生能有機會欣賞到上述6名帖就已相當滿足。難度最大大概會是《吳江舟中詩卷》,在大都會網站資料庫索引中現已標注為”Not on view”,不知何時會重見天日。

註:

[i] 【典源】宋·黃庭堅《戲贈米元章》詩之一:「萬裏風帆水着天,麝媒鼠尾過年年。滄江盡夜虹貫月,定是米家書畫船。」
[ii] 苕溪,水名,古人常以「苕溪」代指湖州。
[iii] 延光室為最早拍攝及影印清朝內務府藏歷代名人書畫的出版社,成立於民國初年。
[iv] 謂書籍卷冊中,絹紙類有織成或畫成之界欄,紅色者謂之朱絲欄,黑色者謂之烏絲欄。欄亦作闌,或作襴。烏形容其色黑,絲形容其界格之細。
[v] 如果按照出生年份計算,米芾時年應為虛齡52歲,但幾份資料都寫他時年為53歲。
[vi] 硯台的一種。利用山形之石,中鑿為硯,硯附於山,故名。
[vii] 注解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提供,坊間有好多不同版本解釋《硯山銘》背景。

更多精采文章

  • 國之瑰寶──《蘭亭序》國之瑰寶──《蘭亭序》
  • 從曾灶財談起 優美書法格調各異從曾灶財談起 優美書法格調各異
  • 中國書法藝術──中華文化藝術遊中國書法藝術──中華文化藝術遊
  • 中國文字的雛型中國文字的雛型
  • 書法──蘊含豐富華夏文化的藝術書法──蘊含豐富華夏文化的藝術

  • 古典音樂與古蹟活化項目之羅曼史
  • 盤中有景:唐代十棱鳯凰蓮紋鎏金盤的珍藏
  • 照相館回憶

陳嵐

資深IT市場營銷和公關專業人士。 近幾年,她轉向科創風投領域,致力於孵化和支持用技術為社會帶來改變和影響的初創公司。 陳嵐從2012年開始積極參與垂誼樂社的各項工作。她是委員會第一任教育委員會主席,為教育項目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目前,陳出任公關委員會主席,主要負責監督和批核樂社的市場計劃和推廣工作。 陳嵐也是一位作者,文章散見於香港報章和網上媒體,並曾出版親子藝術教育書籍。
View all posts
標籤: 吳江舟中詩卷多景樓詩冊宋四家書法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研山銘米芾苕溪詩卷虹縣詩卷蜀素帖行書香港故宮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布林肯表明今次事件是不負責任的行為。(亞新社)
國際觀

布林肯押後訪華 指「氣球事件」不可接受 京智庫憂外部安全風險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4
中總會長蔡冠深(中)與兩位副會長王惠貞(左)及楊華勇(右)出席記者會接受採訪。(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報道

中總會長蔡冠深:在世界舞台推廣香港優勢,為工商專業界提供服務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行政長官李家超主持「你好,香港!」啟動禮。(政府新聞處)
灼見報道

「你好,香港!」展開全球宣傳活動 50萬張機票送旅客 8萬張贈香港居民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3
布林肯訪華期間,將尋求討論俄烏戰爭。(美國國務院圖片)
國際觀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2-01
去年8月,張婉婷拍攝的紀錄片《給19歲的我》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後,好評如潮。
字旅相逢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作者: 馮珍今
2023-02-01

影片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中美關係繼續主宰中概股表現?哪些板塊能推動恒指向上?
  • 黃錦輝教授:美國死心不息打壓TikTok所為何事?華府一名官員的意見 反映美國文化自信不再?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 【兔年投資錦囊】基金教父雷賢達:除了估值平,港股升勢有什麼因素推動?美股何時轉勢反彈?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在電影中,捕捉永恆的片刻──專訪張婉婷導演 馮珍今
  • 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從The First Slam Dunk看體育發展 何劍輝
  • 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從玻璃之城走出的科學家──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幸福常隨幸福常隨 常霖法師
  • 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幸福快樂美滿的人生心態 張建雄
  • 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美英政府擅長特務滲透和扶植傀儡 陳鳳翔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如何培養健康的孩子? 馮文正
  • 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年年是好年──韭菜花炒生死戀 李文基
  • 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為師之道:當學生有新想法 千萬不可說不──獨家專訪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系終身教授、台積電首席科學家黃漢森博士 本社編輯部
  •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編輯精選
  • 誰殺死了紙皮婆婆?誰殺死了紙皮婆婆? 徐家健
  • 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中國「既濟」台灣「不濟」的現象 張建雄
  • 生存的力量生存的力量 廖書蘭
  • 能加人工嗎?能加人工嗎? 李志強
  • 撲滿的故事撲滿的故事 譚寶碩
  • 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美國務卿元宵節訪華 俄烏戰爭有望弭兵? 本社編輯部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泡腳對改善長新冠後遺症有什麼好處?配哪些中藥可以補陽、袪濕、活血、化瘀? 本社編輯部
  • 節日高「炎」飲食修護攻略節日高「炎」飲食修護攻略 林嘉良
  • 婚姻觸礁婚姻觸礁 黃珍妮

推薦作家

  • 盧兆興
  • 李志強
  • 劉銳紹
  • 陳鳳翔
  • 張宗永
  • 車品覺
  • 卓王詠詩
  • 常霖法師
  • 何劍輝
  • 徐家健
  • 陳文鴻
  • 周光蓁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