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灣出版了一本書名《太極米漿粥》,講以梗米兌水煲成的米水,有治療功效,提到這方法出自中醫古書《傷寒論》。那幾年,這位作者在網上有專頁,引得一群家長喜愛,但過了一會,可能太紅,開始有中醫西醫攻擊,說誇大效果,這位作者大師便在網上消聲匿跡了,但書還是能買到的。
非主流即無用?
講自然療法、中醫、偏方,任何不是主流的東西,都易被扣上神棍之名。有一部分人崇尚「專業」及隨之而來的「監管」,有一部分人追求「正典」、「原教旨」,覺得有個保證。我傾向覺得任全藥或療法,本由自然而來,不是由人而發明和分類,故不太着緊出處。
有時候,當看到真正醫到的人被叫神棍,所謂專業的人來來去去,用倒模方法卻被說為穩陣,更令我漸漸忽略這些標籤,當然這種說法會被視為過分開放。我只是覺得,將知識分來分去這個不是中醫範疇、這個只是普通民間智慧、這個營養師不認同……這樣的分類對病人有何意思?大部分人只想知道──什麼安全地幫到身體。連講講梗米都要求它師出有名,太過苛刻了吧?
米漿所醫到的病,當然包括所有病──任何幫助扶正身體的東西,最終也是幫身體自我修復的,自我修復過程可以令很多病都消失。在這個意義上,我對其全無懷疑。且我從小至大,也感覺到自己體質上是需要米飯的。坊間有很多戒碳水化合物的說法,但我個人感覺及經驗是:亞洲人體質十分需要米飯,也是所謂的「湊米氣」。
我在大學時曾戒米飯當減肥,結果常常便秘。米飯明明纖維不多,物理上不是有助排便的料子,後來才明白補的是「氣」。即使不吃水果和菜,若有米飯,我天天也是「暢通無阻」。後來有一朋友分享,她從小氣管不好,有時說話無力,多吃飯的日子,會覺得氣喘的次數減少,如游水練氣一樣,米飯亦幫她補氣。
有米才有健康
米漿的做法繁複,要有米和水的比例,亦要用火喉維持着大滾,最後亦是不要渣,只要漿(米水),網上有不少教學影片。另一重點是要於早晨吃。早上氣血開始運作,第一口就補氣,效果明顯(喝中藥我也喜歡早上喝,感覺血氣走得快一些,可以帶藥走順點,且若有排毒或好轉反應,也不會影響睡眠)。
父母一般也忙,不是大病,難以付出太多時間去製作單一食療。所以若是普通小問題,我會建議取「米」取「時間」,只要這兩個條件,可以做到「早晨第一口吃米漿」的大半功效。可以的話煲粥,沒空的話就翻熱昨夜米飯。早餐吃粥或飯,之後搭點薑水喝。如有咳嗽或便秘,用這個方法,通常連續3天會有改善。
若是較嚴重或難纏的問題,如濕疹或久咳,可以3餐也吃薑粥,重點是多水少米。當然最好是其中第一餐用米漿(不用薑)。
米的種類很重要,一定要用梗米,即圓圓短短的,不是尖長的茉莉米。當中以日本的越光米、珍珠米或台灣的台梗米最好,若買到中國東北產粳米也可。這些產品並不便宜,但米是天天也會吃,亦有療效,絕對值得花錢!沒病沒痛,一星期吃幾次,也是很好的保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