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篤撐篤篤撐——阮兆輝談藝術教育的明天

阮兆輝說:「基礎不穩,很多事也做得不好。」

編按:藝以人傳,藝亡人亡。粵劇貴為中國傳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何達到薪火相傳,使新一輩青出於藍,是一大難題。著名粵劇演員阮兆輝特此寫下新書《生生不息薪火傳──粵劇生行基礎知識》,記載自己對粵劇的畢生所學所知。是次講座有幸邀請院兆輝及香港教育大學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梁寶華擔當講者,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當嘉賓主持,三人笑談粵劇文化,分享藝術教育經驗,帶領聽者認識傳統,思考明天。本文為講座節錄。

粵劇走進大學課堂 多媒體助藝術推廣

茹(茹國烈):過去多年,談論粵劇的著作出版為數不少,例如藝人自傳、粵劇教學等等。上年我聽輝哥(阮兆輝)說想寫一本講述如何演粵劇的書,我很感興趣。後來也知道出版過程很困難,幸有香港教育大學支持,又有梁寶華教授參與編纂,我先邀請梁寶華教授介紹教大的粵劇推廣工作和今次計劃的緣起。

梁(梁寶華):教大推廣粵劇差不多20年。1997年香港回歸,音樂課程需要教粵劇,故此多年前已進行些少教師培訓工作。今年1月至5月,教大更與八和會館合作開展共計39小時的粵劇通識課程,共有27名教大學生報讀。課程更邀請阮兆輝及八和多位老倌親臨校園和學生上課,學生不僅要學習欣賞,還要練習粵劇動作。是此課程辦得相當成功,未來仍會繼續推廣。

梁寶華教授特意加入影片教學,讓學生落手落腳,學習唱、諗、做、打。

至於出書緣起,全因很久前我意識到即使教大有通識課程教授演唱和一些音樂體系,但說到粵劑的唱、諗、做、打,「做」,甚至「打」,這些動作雖看得多,名稱究竟是什麼、如何才算做得好呢?我便問阮兆輝幫忙拍影片,希望學生能懂得欣賞。最初只打算拍三數段,慢慢居然拍了接近300段影片。經過有系統地剪輯,附加說明介紹及動作名稱、注意地方、怎樣才好等重要指引,既讓觀眾學懂賞識和評價演員,又讓演員借鑒阮兆輝深厚的經驗。

這亦牽涉到另一項計劃。除了輝哥和我,還有同屬教大的莫慕貞教授及台灣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的郭伯臣教授亦參與其中。我們希望透過輝哥拍下來的片段,配以電腦科技,讓學生立即知道他的動作和輝哥的相差多遠。計劃進行得相當順利,現正在試驗階段中,經過試驗後,相信能推廣到學校及兒童劇團使用。正如輝哥所說,基礎極之重要,一旦練錯,要改就相當困難,所以我們希望這項技術能助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指導下獨自練習。

茹:剛才教授介紹新書的目標是讓初學、業餘或專業粵劇演員加深基礎知識,那我相信大家都有興趣問,一本書是否能完全記載得了呢?

梁:我相信不能。我們當初拍了很多片段,輝哥可能覺得有部分的質量未必最好,於是我們挑選最好的片段出來。而且這本新書已經很厚很重,閱讀一本太重的書頗為辛苦,我們希望能去蕪存菁,將最好的片段和相片呈現給讀者細看。

茹:新書在相片、錄影內容和文字方面如何取捨?

梁:其實我們也沒有執着三方面的比例多少。不過第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輝哥做生行動作的基本示範。這些動作經分門別類,每一個動作都最少附上一、兩張照片和文字說明。後半部則載有輝哥的練習和唱曲心得等,顯示不同音樂體系的分別,十分珍貴。

根基紮實最重要

茹:不如我們請輝哥談談這本書的背後理念和介紹當中的精彩片段。

阮(阮兆輝):講到我寫這本書的原因,坦白說,我們以前學戲,最初就學握槍、握大刀時要握在哪裏、如何站立,但原來現在的人沒有學。我覺得很危險,怎會這樣呢?我第一日要學的東西,你怎麼不懂?那還可能是個演了30多年戲的人。我愈想愈怕,一個演了30多年戲的人不懂,是他輕視這些技巧,還是他的老師覺得不太重要?而且他教授子弟時自然也會忽略這部分。

基礎不穩,很多事也做得不好,甚至有危險出現。例如以前教我們拿把子,對方拿大刀,我們要不停向前低頭,從對方的腋下位置鑽過去,對方便劈不到你。這是最基本學把子的原理。但竟然到今天仍有人問我左縮還是右縮,師傅應該一早要教的。

新編粤劇《武皇陛下》尹飛燕(左)、阮兆輝(右)(中國戲曲節2015)

我還很強調一件事,一個演員向觀眾演戲三個小時,觀眾看得最多的形態就是站、行、坐,這三項做得不好,你的表現也不會好。但原來現在沒有人練。簡單動作如站也是要練的,所以新書的封面就是我站着的照片。現在的人練走圓台,卻不知道逐步行出去。坐姿也要視乎衣着而變才能坐得好看。只是現在好像沒有什麼人注意一樣。

有些技巧不是老師沒有教,而是學生以為那不重要。亦有老師覺得學生沒有興趣而不教,基本功確是沉悶,撐着腰逐步行,怎會不悶。但我們沒有辦法解決,初學一定是悶的。我們小時候練功學戲的感覺和現在不太相同。舊時不窮不學戲,當初也沒有想過藝術二字,只視之為一種職業。學習必須聽老師話,那時人人都這樣想,現在的風氣卻好像變了。所以我們的底子能打這麼久,是因為我們沒有權覺得悶,老師說的,我們通通照做。

我出這本書是想提醒大家基本功是重要的,不能忽略。有些人說我做戲很久了,又要重新開始嗎?其實重新開始也不難的,所需時間不會太長。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為講座擔任嘉賓主持。

茹:輝哥,你可不可以介紹一下DVD的目錄分類呢?

阮:第一章開篇感言是關於我寫新書的原因。第二章粵劇生行習藝心得就說我舊時如何學習和建議。第三章毯子功基本功的示範大多是由蔡之崴老師表演的。第四章做手、身段就不用解釋了。第五章龍套、程式,龍套是借用了京班的術語,粵劇叫手下,但手下都有幾個分類,手下、程式又未聽過,便借來作龍套、程式,大家都應能明白。第六章唱腔基本功,老實說,這並不全面,因為唱功發展日新月異,很難全都歸納在一本書之中,所以我只扼要地寫梆子、二黃、結束音,曲牌體中的牌子曲、小曲、大調和說唱中南音、板眼之類的東西。唱完我也有一些講解的。大致是這樣。

DVD教學內容詳盡,如身段,拿「海青」 (註:褶子。粵劇又叫「海青」、「斜領長衫」或「道袍」,是粵劇生角穿的戲服。式樣大襟右衽、斜領、身寬、帶水袖,女式褶為對襟、小圓立領、身長略短。) 的是一個斯文人,你演時的動作切忌太大,坐下時腳尖需頂着海青;如跨腳,簡略而言,先片腿,再跨腿,最後轉身;如舞大刀要盯着大刀尾端;握全把槍時必定有一隻手握在尾端。

郵票策劃及拓展處於2014年以《粵劇服飾》為主題出版得特別郵票。(網絡圖片)

阮:其實我不是要寫一本教材書,教人做戲,而是希望將60多年不同老師和前輩傳授給我的,傳揚開去,這樣做實是對不起他們。尤其這些技巧都是很少人理的,我更有責任說出來。縱使不是金科玉律,但這些都是我學回來的基礎,基礎不會改變,當然演出則各施各法,這本書所記載的是大路子的東西。

藝以人傳 讓香港成為戲曲國際中心

茹:今次合作,梁教授和輝哥在教育藝術方法方面有何得着呢?

梁:在藝術教育傳承方面,可分為三個大方向:普及化、優化和國際化。普及化的着眼點是學校教育,若能在12年免費中、小學教育中,加入全面的粵劇學者,有助學生接受粵劇,增加未來觀眾數量,西洋音樂方面在這30年辦得相當成功就是一例,政府推廣得好,普及化是能達到的。優化則指除了演員水平,觀眾水平亦要提升,觀眾的水平高,演員的水平也會隨之提高。國際化方面,現時全世界可說被西洋音樂壟斷,但全球很多學者有研究中國音樂,透過教育普及,使外國朋友欣賞中國戲曲,香港或許更能成為推廣戲曲的國際中心。

阮:我以演員身份來說,則着重演員的修為,因為演員有責任帶領觀眾欣賞粵劇,為教育觀眾出一分力。即使有些觀眾不是全心看粵劇,但演員表現好,仍能逐步拉近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生生不息薪火傳──粵劇生行基礎知識》(天地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