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9月是莘莘學子的開心日子,家長及學校會為子女準備一切,為求他們有一個好的開始,但筆者想起一些個人經驗,希望大家不需要過分強調資源是否豐富,反而需要思考如何提升心理素質及思考能力。
跑鞋的故事
筆者的中學時期是70年代,當時香港絕大部分的田徑運動場仍然以沙地為主,徑項運動員比賽時需要穿上釘鞋,才能發揮應有的速度與水準,奈何當時社會資源較匱乏,能支持購買有釘跑鞋的家庭不多,有不少學生運動員仍然選擇穿着一般運動鞋比賽。
雖然穿着一般運動鞋仍然能夠參賽,但速度以及表現定必大打折扣,而更重要的是,穿着一般運動鞋由於在沙地上的抓地力不足,跑步時容易打滑,大大增加受傷的風險。
筆者於讀書時期亦熱愛跑步,尤其擅長中距離的項目,從小學五、六年級從黃大仙跑往九龍仔運動場。當時家中只有爸爸獨力工作支撐全家人,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負責照顧五兄弟姐妹,一個人的收入支付七個人的開銷,家境較為貧困,自然沒有餘力及資源支持筆者跑步上的興趣。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筆者穿着一般平底運動鞋參加跑步訓練以及比賽,比賽表現自然難以達至最佳發揮。在高中時沒有在任何比賽獲得可以看得見的成績;當時,筆者很想擁有一雙屬於自己的釘鞋,好讓跑步時的發揮不用再受限於雙脚上的鞋。
皇天不負有心人,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原來真的會開一扇窗。筆者當時願意協助學校做一些義務工作,有一天正值收拾學校運動室時,老師着令筆者處理一堆學校需要丟棄的釘鞋,而其中就有一雙正合筆者雙腳的大小!
其時筆者正準備參加九龍仔運動場舉行的田徑比賽;然而,這些釘鞋為何會被學校所丟棄,終究有其原因;雖然這些釘鞋的外表看來只是略微殘舊,但用來把鞋釘固定的螺絲位已經磨蝕了,再也無法將新的鞋釘扭上,應該不可能算是釘鞋了。
由於筆者有熱切參加比賽的需要,因此被迫面對窮則變,變則通的人生道理,自己嘗試使用一般家用的粗頭但直身的螺絲釘,經多番嘗試後,用上比原本上跑釘位置更粗的螺絲強行銷上釘眼的位置,然後以鐵柱磨成尖釘的毅力,將大家日常所見的螺絲粗釘頭變為跑釘,最終有了自己可以參賽的釘鞋。
筆者在該次運動會中參加了4×100及4×400公尺的接力賽,幸好有很好的隊友,讓自己可以獲得金牌;筆者在中學畢業後獲得羅富國教育學院取錄,學習為人師表,在兩年的校園生活中連續參加了兩次800公尺的比賽,雖然再沒有穿着不正規的釘鞋,在眾多未來體育老師當中,仍能連續獲得兩屆冠軍,還能代表學校參加大專比賽。
逆境自強 靠無形動力
雖然以上只是筆者個人的例子,但筆者從中所得到的不只是一對釘鞋或所獲得的獎牌,而是無限的滿足感,更對日後的事業及人生有莫大的裨益;回想當年的經驗,將螺絲頭磨尖的過程中,需要花上很多天的功夫,肯定已磨練了自己的手腳協調及體魄。
原來這次的逆境自強,核心的要素是一些無形的動力,可能是因為窮困鍛鍊了解決困難的思維及習慣,也許是家庭教養的成果,但有一點可以確立的是,當一件逆境碰上了正面的解決方案,就形成了正面的循環,當自己跑步得到正面感覺後,自己也更有信心面對更大的挑戰。
筆者不經不覺已任職教育心理學家30年,現在所需要的心理素質,可能並不是在大學或專業訓練所獲得的,而是自己從眾多成長經驗中積累應有的心理素質,才可以承擔更多重任,希望大家面對逆境時,可以積極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