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以林鄭行政長官為首的特區政府,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
香港社會,發展相對成熟,政府財政收入及盈餘頗鉅,施政具備足夠經濟條件,可以從善而流,滿足不同階層的訴求,延續及擴充既有政策,以至推動新建設,新措施。
面對全球一體化,經濟周期波動,美國對華貿易戰,亦要配合國家大政策,維持及創造香港競爭優勢,市民期望《施政報告》扮演帶領香港社會向前邁進,以至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政策文件。其中教育施政相關篇章,預示特區投資未來的重要舉措,至為重要。
《施政報告》重視教育
縱觀本年度《施政報告》教育部分,在此以16字作總結:「資源續增,支援加強,措施理順,穩中待變。」
本屆政府,去年上台,承諾每年增撥50億經常津貼於教育方面,去年未及全面規劃所用,今年增補政策,落實資源撥款。
本年度教育施政,最大突破在確定中小學教師職級全面學位化,標誌文憑教師體制完成歷史任務。至於如何理順學位與文憑現存兩流職級的分工模式,以及是否能夠設定新學位教師職級體制,以對應新時代的學校工作,讓教師素質獲得更有效發揮的平台。如何更好的規劃,待看教育局的具體措施。
本屆政府上任一年多,教育政策的最大衝突,是小三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的施行。透過校本化或抽樣式學校參與,政策措施軟着陸,施行順利。
去年9月新施行的免費幼稚園計劃,透過增加對幼稚園的資助,政策有序施行。至於教育界普遍爭取的幼師薪級表,《施政報告》公布將按期預備,有望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
出生人囗的增減,以及雙非學生數目的變動,未來幾年,中學分區加班,小學推行三保措施,中短期內學位供求及教師職業保障的衝擊,問題足可處理。
這份教育施政頗多措施涉及特殊教育,其中多屬津貼增撥,至於如何總結本地融合教育施行的經驗,如何更進一步締造學校的共融文化,還有待政策、學校、社會的共同協作。
兩項當前教育的挑戰
《施政報告》提出兩項當前教育的挑戰,評論者較多忽視。一是行政長官明言,「要學與教更具啟發性與滿足感」,另一是加強「價值觀教育」。
資源增撥,措施增加,以至再增加紓緩教師工作的各項支援,但學與教的特定素質:啟發性與滿足感,未必可以相應提升、改善,而偏偏這重要的方面是教育政策長期以來較少具體措施應對的。
至於價值觀教育,一般學校行之已久,多元模式如隱蔽課程、各項活動、正規課堂,各有不同。既無成法,亦無指標,學校施行,套一句術語,就是「專業自主」。至於近年強調的國家觀念、基本法教育,頗多學校在具體實施方面還處於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