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稽首:我和顧嘉煇老師的晚年情誼,「城市花園」的密約、「赤軀隨遇」的善緣

稽首:我和顧嘉煇老師的晚年情誼,「城市花園」的密約、「赤軀隨遇」的善緣

煇哥的離去,為我帶來傷感,往事一幕幕飄入內心,很不捨,必須在此道出感激。這一年來,太多長輩走了;生離死別,我已感受春夏秋冬。到底,活着是「打斷你的腿,再給你一支拐杖」,推你再上進的過程,我也漸覺疲累。

李偉民 作者: 李偉民
2023-02-25
下里文人

標籤: 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藝術發展局顧嘉煇香港流行曲
煇哥的離去,為我帶來傷感,往事一幕幕飄入內心,很不捨,必須在此道出感激。(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煇哥的離去,為我帶來傷感,往事一幕幕飄入內心,很不捨,必須在此道出感激。(香港中文大學圖片)

2023年,葉落,落滿天。消息傳來,音樂大師顧嘉煇殞落。他是香港的英雄,沒有他,沒有香港過去音樂的光芒。

我的心,七零八落。

事情巧合得有點玄機:在2013年,朋友和我想建立一個YouTube文化平台,邀請了煇哥來到我的辦公室,接受訪問。晚年,他很少答應訪聊,還一個小時呢,感謝他「錫」我,才應承。當時,大師言無不談,有些內容太坦直,我們主動刪掉。但是,大家都忙,這平台的事情,不了了之。

前陣子,我發覺儲存這個訪問的CD-ROM也發霉了,氣壞;突然,藝術發展局Angela找我:「你可以找到顧嘉煇先生嗎?藝術發展局想訪問他,給香港留下珍貴的紀錄,向大師致敬!」我說:「煇哥已隱居在溫哥華,很難再見任何外人。『剛剛遇着啱啱』,我有這個訪問片段,我問問兩位朋友Ricard和Takkie,如果他們同意,便把CD-ROM送給藝術發展局吧,可拿去復修!」

過了個多月,Angela告訴我,他們很高興接收這「禮物」;兩天後,竟收到噩耗,大師走了!離世時,92歲。

大纜都扯唔埋的朋友

2015年,顧嘉煇退休,同年,他獲得政府的金紫荊(GBS)星章榮譽;這件事情上,我想說一個故事,用以感謝一個現已退隱的政界長輩。

在煇哥退休的前後數年,我和他常約在北角城市花園酒店coffee shop聊天;下午茶時分,那裏沒有多少客人,但是,落地玻璃牆外面,街頭有賽馬會投注站,老百姓熙來攘往,和煇哥的心境恬靜,成橫尾忠則似的迷幻對比。

煇哥住在北角半山,來城市花園容易;他時間觀念很強,常常早到,一個白髮老人家,衣着低調,暗灰的顏色,坐在遠遠一角,靜靜地玩手機,不認識他的遊客,哪知道這位身材細小的長者,原來是香港的音樂偉人。我忙,喝完茶,沒有時間送他回家,他上了taxi,抱着我送的大袋小袋零食,手不知道從哪處伸出道別。慈祥的笑容,煇哥從來不吝嗇。他的離別側影,至今,仍在腦海屢屢浮現,好內疚,對他不夠體貼。

沒有機緣在煇哥「最紅」的70、80年代交朋友,首先,我們年紀差別很大,另外,我也不屬於他身邊五光十色的娛樂圈。最重要的原因:他盛年時忙得食不暇飽,身邊圍了一圈圈的人,我這小子,恐怕動武也擠不進去。大概20年前,我當藝術發展局義工時,在香港管弦樂團的音樂會認識了煇哥,兩個「雞啄唔斷」,於是,有幸成為他本來「大纜都扯唔埋」的朋友。

顧嘉煇先生和作者。(作者提供圖片)

隨人的共鳴

面前的煇哥喝了一口茶:「熱鬧,是表面的,大家都是為了工作;到了我這年紀,寧靜最難得,也是我最享受;能不見的人,便不見。」我問:「那段日子,你最懷念哪個人和哪首歌?」無論何時,煇哥的笑容總是靦腆,他笑:「黃霑。我的曲,有了他的詞後,那首歌,便會猶如『骨和肉』連在一起。其實,我許多歌曲的音調,為了『曲詞合一』,黃霑會叫我如何改動,只有他,有這個音樂修養跟我一起『困』。《上海灘》的成就,便是我倆腦袋合體;當黃霑和我討論歌詞的時候,談的,其實是人生。歌曲嘛?應該是《忘盡心中情》!」

我笑起來:「歌詞寫道:『昨天種種夢,難忘再有詩,就與他永久別離,未去想那非和是。』你喜歡這首歌,因為掛念黃霑嗎?」他沒有回答:「你說『是』,就由你『是』吧!」我明白的:藝術家,如歌詞所說「赤軀隨遇」及「那非和是」,都不想具體地限制自己作品的演繹;隨人的共鳴,才是最好的。

水流走,上天,雲亦在。煇哥告訴我的一點一滴,仍在心頭。煇哥謙虛:「我的一生,只是『好彩』!」戰後,他從內地來香港謀生,在50年代,少年的他,因為歌星姐姐顧媚的關係,認識了她的男朋友花顯文,並跟隨他學琴,久而久之,煇哥成為仙掌夜總會(位於今天的告士打道六國飯店)的樂師。

他回憶:「晚上,別人輕歌曼舞時,我當伴奏。原本以為結婚、生仔,就這樣走完人生!但機緣巧合,世界頂級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校長看到我在夜總會的演出,說我是可做之才,免收學費,但要去美國修讀,我如何維持家中生計?那時候,我已有了小孩子。幸好,恩人歌星方逸華介紹電影大亨邵逸夫給予經濟支持,鼓勵我飛去美國追尋音樂夢。」我大笑:「命運憐愛音樂大師顧嘉煇!」

邵逸夫先生。(邵逸夫獎圖片)
邵逸夫先生。(邵逸夫獎圖片)
顧嘉煇先生朋友方逸華小姐。(Wikimedia Commons)
顧嘉煇先生朋友方逸華小姐。(Wikimedia Commons)

他害羞的時候,嘴巴閉上:「才不是呢!出道的時候,別人嫌我麻煩,常常攪錯我的『煇』字為『輝』,害得他們要改來改去(煇哥是廣州的書香門第,父親才懂挑用這般冷門火字部的『煇』)!其實,在我心目中,真正的音樂大師是《不了情》、《今宵多珍重》、《南屏晚鐘》的作曲家王福齡,他50年代從上海來香港,80年代逝世,在他紅的年代,我只是小子,作的第一首歌《夢》是他指點出來,可惜那時沒有版權費這回事,音樂人收入也不多,大家極不重視作曲家,更不會頒授什麼獎項。很痛心,時代沒有給他recognition!故此,我擁有的,只因我『條命』好咋。」這番話,我謹記在心,後來,機會到來,我協助了煇哥得到他應得的社會地位recognition!

幸運食正 中西潮流

三十六陂,無論吹春風、飛細雨,煇哥溫文如故。他說:「我人生的第一個階段是在夜總會度過,沒辦法,亂世人,生計最重要,第二個階段是TVB(無綫電視)。60年代,從Berklee念完音樂回來,白天,去邵氏(香港最大電影公司)當兼職配樂;晚上,回夜總會工作。後來,蔡和平找我入TVB幫手,做音樂總監,我答應了,報TVB老闆邵逸夫之恩嘛;於是TVB的電視劇集主題曲由我負責。」

我拍拍他:「因為你有料……」他張大細眼:「邊度係呢!所謂時勢造英雄!當時,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70、80年代,大家沒有其他娛樂,天天看電視,我的主題曲入了他們耳朵;而且,香港歌開始脫離廣府小調風格,加入現代元素,例如新派編曲手法,我食正中西潮流啫;最走運的,是因為我負責TVB的音樂,比別人佔優勢吧!當時,唱片大賣,有budget找來數十人的中、西樂團伴奏,現在,舊套路不容易啦!」我搖頭:「今天,電子製造出來的種種樂器聲音,總是假假哋!」

煇哥從來不讚揚自己半句,更不怕吃虧,中國人所說的「謙謙君子」,就是他。有一次,他拿一份和唱片公司的合約給我看,我覺得他吃了大虧,他泰然自若,溫和地說:「看看將會怎樣吧?現在得個知字。」

友誼,不用吃喝熱鬧,更不用多見;當偶爾看窗,雲經過,使你想念一個人,那人便是你的真正朋友;煇哥和我沒有太多共同朋友,生活圈子也非一樣,我們聊天,經常只有他和我兩個人,但是,他是我非常掛念的老人家。

顧嘉煇2015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政府新聞處資料片段截圖)

一生熱情,放了在繪畫和音樂

近年,煇哥長居加拿大,我懶,沒有飛去探望,因為時差,打電話不容易找上,我會打電話給Danny(他是待人以誠的好女婿),問問煇哥在加拿大的情況。有一次,Danny請我去油街的一家酒店吃中菜時,為我接通電話給煇哥和煇嫂,他們在家打麻將,開心自在,煇嫂是開心果,永遠哈哈哈,很懂開玩笑,她和老公,永遠一凹一凸;拜拜時,我說了一句:「贏多啲啦!」天呀,竟成了最後的離別語。

我和煇哥在北角城市花園酒店的茶聚,很像世界名著Tuesdays with Morrie(《相約星期二》)的故事:中年學生定時探望老教授,沒有激動場面,兩個人,恬靜地坐下來,談過去,聊人生;我就像哼着歌曲《滄海一聲笑》、《嘆十聲》……

在2000年,煇哥還沒有宣布正式退休,但已退下音樂前線,香港和溫哥華「兩頭住」,享受人生。我趁機,在他脫離了忙到「頭頂出煙」的人生階段,介紹了香港舞蹈團認識煇哥,以大師的樂章編了一個舞劇,煇哥在策劃了概念後,具體執行交給徒弟。

公演當天,我陪伴煇哥去香港文化中心觀看,平時的他,聲色不動;但當天,我第一次看到「工作動感」的煇哥:他坐在VIP位置,表面平靜地欣賞,但手指卻一直在打拍子,猶如舞動着暗藏的指揮棒一樣,毫不鬆懈;當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便疾速傾身告訴我如何改善,他的耳提面命,令我也認真起來:「好!好!還有數場表演,散場後,我一定轉告舞蹈團的同事!」哈,感覺他不是作為觀眾,而在認真工作,我也當上了小助理。這一次的回憶是難忘的,因為我看到煇哥critical的一面,而且,他的耳朵有如磁力共振掃描,就算是微小的差錯,也給他檢測出來。

煇哥說:「我的一生熱情,放了在繪畫和音樂。音樂,以往是我的謀生技能,現在不用靠它搵食,但我仍然喜歡研究音樂!」煇哥厲害了,作為老人家,卻是「電腦精」,有空便搜索最新電腦科技,創作音樂;他笑:「好多作嚟玩吓啫!沒有發表,例如我試用XXX(他說了一堆我聽不懂的『Apple電腦』名詞,自慚形穢) 。」記憶中,他最後一首公開發表的純音樂作品《將軍令狂想曲》,好像是為2008年為香港中樂團演奏會新編的。

他告訴我一件趣事:「我為TVB創作的新聞報道主題音樂,都用了幾十年,於是,建議他們停用我這首『嘟、嘟、嘟……』,並作了一首新的background music給TVB。」我不同意:「嘩,你那首『嘟、嘟、嘟』音樂,是全港700萬人的集體回憶;而且數十年前,你領先使用電腦做音樂,那層次,『醒神』到不得了。每逢聽到這『嘟、嘟、嘟』,大家知道香港TVB或台灣TVBS的新聞報道開始了……」大師忍俊不禁:「對了,TVB說這首音樂已成為電視台的corporate identity,不可以更改,故此,沒有採用我的新曲;哈,期待將來別人能夠做出更好的主題音樂,取代我的『嘟、嘟、嘟』吧。人,總敵不過潮流的巨輪,我『工整』的東西,也許會敵不過riffs and runs。」我呼籲TVB把當年煇哥的這首未曝光news music公開,作為向他致敬!

晚年愛繪畫 追求恬靜

煇哥晚年愛繪畫,和我商量如何妥善處理他的畫作。我說:「先找畫廊朋友談談。」他在手機loop這些西洋畫給我看,多是寫生,很有意境。他笑:「做音樂,常要和人『交手』,我想安靜一點,還是作畫比較自如:一個人,『鍾意點就點』,只有顏色陪伴我,眼前看到的,都是美麗。」

後來,專家和煇哥談過,她指出困難之處:「大師你的音樂形象太powerful了,全港市民都接受了你是『音樂大師』,如要換個畫家身份出現,只可以玩票,假設你的畫作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那對你太不公平了!視覺藝術,將是另一條費神跑道!」煇哥同意:「好呀!自己得閒畫吓;過去,我的音樂,都是給deadline逼出來的,也累了,不想在畫作上再repeat這一套。」

我覺得晚年的煇哥,只追求二字:恬靜。故此,不必要的找上門事情,「推得就推」,人,也不想多見。在煇哥孫女的婚宴中,他告訴我有出版社找他出自傳,有香港的、內地的。我已認識煇哥多年,知道他的脾性,我說:「哈,千頭萬緒,先整理你的數十年照片吧!」他笑:「哈,整理舊東西,是一種恐懼。」其實,他的生活已隨心所往,沒有壓力。人生,當中沒有deadline,便沒有推動力,但令人惋惜的,自傳一事,無疾而終。大師,沉醉於他的『樂齡宅男』電腦世界,那裏,輕輕鬆鬆,按一下鍵盤,便是大千世界。

2015年,煇哥決定做一個紅館大型告別演唱會,跟着榮休。我為橙新聞寫了一篇文,簡述他一生的輝煌成就(https://m.orangenews.hk/details?recommendId=83559,也在天地圖書出版的書《佬文青律師》登載了)。突然,某政壇長輩給我電話,她說:「我是煇哥的樂迷;看了你的文章,覺得煇哥那般偉大的成就,香港人必須通過政府向他致謝!」她是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風雲人物。我答:「對呀,你看黃霑對香港樂壇貢獻良多,走了,社會竟無聲無息。」她問:「演唱會完了嗎?」我數數手指:「還有一星期。」她立即說:「給你兩天時間,整理好煇哥的資料,連同你的文章,快快給我。」

數天後,她再給我電話:「你可以邀請某政府長官去看煇哥的演唱會嗎?」我答:「好,我安排煇哥在演唱會和她見面!」終於,那天晚上,我如臨大敵,額頭冒汗,安排好所有的細節,我邊看邊向這位官員解說,顧嘉煇大師對香港流行音樂的浩瀚貢獻;我知道她是來「考察」;官員只是點頭,小心地不多言。

同年,煇哥終於獲得了香港政府頒發金紫荊榮譽獎章;可惜,我「大頭蝦」,忘記介紹煇哥和我那位長輩見面,因為我的錯,煇哥和「俠士」此生緣慳一面。長輩和我那次的努力,慶幸沒有白費;當然,最重要是煇哥實至名歸,才可得到這個超級榮譽。人生,往往是機緣巧合,說破了,成就是否綻放光芒,坦然地、釋然地,都躲不過上天的祝福或咒語;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可做的,便是做好人、做好事、多積福。

煇哥的離去,為我帶來傷感,往事一幕幕飄入內心,很不捨,必須在此道出感激。這一年來,太多長輩走了;生離死別,我已感受春夏秋冬。到底,活着,是「打斷你的腿,再給你一支拐杖」,推你再上進的過程;我,也漸覺疲累……

煇嫂及家人,生者要快樂呀;生命,花謝煙滅,讓我們把對大師的懷念,寄放心坎,以後的路,愛和他共在。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香港變化了,不再是一個insulated box,而是大國的一部分,故此,要做「紅」本地音樂,只靠小城的熱熱鬧鬧,再不足夠,只能碰巧「時勢造英雄」,「食正」內地大市場,才可再出現另一位顧嘉煇,可惜,正如煇哥常常告訴我:「形勢大於人!」再來一次香港流行音樂的天時、地利、人和,絕不容易;故此,老師的成就,我大膽在此存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夜已盡,月未央;黯然,我尚神傷。想起Timi Yuro的歌曲Interlude:荏苒如夢;又想起Alan Walker的Faded:影隨光束在……更想起顧嘉煇……想起我們多年的善緣……我太多想起……

回憶,像按下傷患,但我堅持寫完這篇文章,選擇用文字,沉痛地向大師在此永別。

顧嘉煇先生和作者。(作者提供圖片)

更多精采文章

  • 悼念顧嘉煇和Uncle Ray悼念顧嘉煇和Uncle Ray
  • 文化藝術開拓偉人陳達文:香港要成為文化中心,香港人的內涵仍缺少了什麼? 文化藝術開拓偉人陳達文:香港要成為文化中心,香港人的內涵仍缺少了什麼? 
  • 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特首政策組專家組成立  委任王于漸劉兆佳鄭永年等56人
  • 佛誕感言佛誕感言
  • 入學面試眾生相入學面試眾生相

  • 憶鄧師立光
  • 舞台口罩兩年祭
  • 無形的韓國電視台

李偉民

資深律師;閱歷豐富文化藝術工作者,包括編劇、電台主持、話劇出品人、舞台監製、報紙、雜誌、網媒作家。作品有《活得更風騷》、《共罪命鳥》、《毗陀羅咒》、《被告:香豌豆》、《佬文青律師》、《佬文青的藝述》、《風流不被雨打去》等。
View all posts
標籤: 灼見原創灼見獨家藝術發展局顧嘉煇香港流行曲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協助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先進製造。(Shutterstock)
灼見創科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
2023-05-23
佛山市一家開發氫能燃料技術的企業來港考察,與本地能源科技及政商各界會面交流。
灼見報道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3
任景信認為,無論是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或是碳排放,數據聯通絕對有好處。
灼見專訪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2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 常霖法師
  •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陳家偉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編輯精選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張建雄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潘銘基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編輯精選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本社編輯部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本社編輯部
  • 逢危須棄逢危須棄 吳家豪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南韓開始衰敗南韓開始衰敗 蔣匡文
  • 中年幸福婚姻特質中年幸福婚姻特質 羅乃萱
  •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
  • 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移民專家的人生多元選擇 張灼祥
  • 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習近平主席與《星空奇遇記》 陳奕偉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