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健康 科大副校長葉玉如:基礎研究新突破 腦退化症根治有望

科大副校長葉玉如:基礎研究新突破 腦退化症根治有望

AD阿爾茨海默氏症是逐步惡化的疾病,首先是記憶的問題,漸漸就會失去活動的能力,思考與判斷都會產生障礙,需要在病發早期確診AD及進行正確的治療方法。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19-06-06
灼見醫療

採訪、攝影:黃晨曦

標籤: 公大講堂神經細胞突觸腦退化症葉玉如記憶認知障礙香港科技大學
葉玉如教授在公大講堂分享最新有關AD基礎及新療法研究。
葉玉如教授在公大講堂分享最新有關AD基礎及新療法研究。
0
SHARES
1.8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編按:阿爾茨海默氏症(簡稱Alzheimer’s Disease,下稱AD),又稱腦退化症,一直以來都是老年人的惡夢。公開大學5月9日特邀請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葉玉如教授主講《從神經科學到人類健康》,分享她與實驗團隊最新有關AD基礎及新療法研究,講座整理如下:

神經細胞運行過程

神經細胞是由神經前體細胞產生的,神經細胞通過連結與其他細胞溝通形成迴路,其中必須是天然去到正確目的地,生出突觸和樹突棘的結構向外擴展,繼而形成非常龐大的網絡──神經網絡。

在胚胎發育時期,如果神經細胞發生問題就會導致神經發育的疾病,例如小腦症,大頭症。研究在胚胎發育的時期改變某一些大腦特定的基因,觀察哪一些腦前葉的結構被改變。例如將訊號改變,就會導致遷移出現缺陷,令神經細胞停留在原本地方,無法到達大腦表層。透過小鼠實驗發現神經細胞異常的情況下很大機會引致癲癇症,自閉症等疾病,由此可見訊號遷移的過程非常重要。透過該實驗我們能了解到某些神經疾病機制是如何發生。

神經細胞與其他神經細胞連接溝通可調控人類不同的行為,包括認知功能。眾所周知,記憶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認知功能,讓我們從獲得資訊,到加工,儲存,取回訊息的一個過程。我們用眼去看,用手去接觸這個世界,用耳去聽,通過這些感覺器官,獲得資訊,暫時儲存在大腦中,作為短期的記憶。當我們重複「獲得資訊」與「儲存」的過程就會成為長期的記憶,例如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多次反覆閱讀課本內容,才能牢牢記住所學的知識。

收藏記憶的地方稱為突觸──兩個神經細胞會合、交換記憶的地方。在突觸收到刺激,突觸前的細胞就會釋放神經遞質,然後刺激突觸後的地方。

突觸的重要性

突觸是儲存記憶的地方,樹突棘是突觸的主要位置。當我們學習的時候,突觸是會改變,無論數量,大小,形狀都會產生變化,是可塑性的。有健康的突觸才有正常的神經網絡活動,時間與空間是非常協調的,相反,若突觸發生異常變化,神經網絡亦會發生問題。因此突觸的活動是非常重要。

例如當學習30分鐘後,細胞骨架會產生變化,神經遞質受體會聚集在突觸,然後變大,其傳導亦會增加。然而,當樹突棘一直漲大的時候,是需要一個調節的機制,降低對信號的敏感度,從而維持神經細胞環境的穩定,正常地運作。團隊發現了EphA4受體是調節突觸可塑性的過程,能令突觸由大變小,並且發現EphA4受體的激活降低突觸上神經細胞受體的表達,即是降低突觸的功能,減少神經細胞之間的溝通。這個發現為研究記憶障礙各方面病症及分子機制奠定了重要的基礎,通過基礎研究理解神經發育及可塑性分子細胞機制,例如神經突觸如何調控學習與記憶能力;免疫系統在大腦裏面的作用機制。進一步來說,通過這個基礎研究理解大腦裏病變的機制,以及發現新的斷診及治療方法。

AD阿爾茨海默氏症

AD阿爾茨海默氏症是逐步惡化的疾病,首先是記憶的問題,漸漸就會失去活動的能力,思考與判斷都會產生障礙。病變的時候,突觸是會發生變化,活性會降低,從研究患有AD小鼠腦部可見其樹突棘形狀偏小以及數量也較少。雖然現今AD的病因尚未清楚,但AD患者大腦內的變化已開始有所理解,例如患者腦內會有兩種不正常的沉澱,包括澱粉樣蛋白斑。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長者因AD去世,超過85歲的長者超過一半會換上AD,每3秒便會有一個人確診患上AD,現今全球逾5000萬人患有AD,並預計2050年會增加3倍,即有1.5億人的驚人數目。現今所面對的挑戰是患者太遲求診,因為當病徵明顯的前幾年患者大腦已開始發生病變,突觸功能異常往往在早期開始發生。由於AD病因非常複雜,有很多致病的因素尚未理解,而且缺乏客觀診斷工具。所以必須在早期已有可診斷的工具,如生物標誌物,以及有效的干預治療方法。若果AD發病時間延遲5年,預期AD病人的數目可減至一半。

Aβ不能及時清除,就會沉澱成澱粉樣蛋白斑。

結合基礎研究 探索新治療方法

現時市場上有兩種治療AD的藥物──酯酶ACHE抑制劑(避免ACH被分解)以及NMDA受體拮抗劑(減低過度活化NMDA而引致的毒性),還有一種是以上兩種的組合藥。然而,這些藥物只能針對病徵,卻不能根治。

我們團隊在中藥中找到鉤藤鹼可抑制EphA4受體活性。利用水迷宮測試小鼠空間的記憶能力,透過不同的指示令小鼠學習隱藏平台的位置,從而測試小鼠不同情況下的記憶能力。患有AD的小鼠記憶力明顯比正常的小鼠低,但是,在服用鉤藤鹼後小鼠在平台逗留的時間有所加長,由此可見鉤藤鹼對患有AD的小鼠是有幫助的。實驗結果顯示鉤藤鹼能夠恢復神經細胞之間溝通以及學習能力,因此有潛力成為治療AD的藥物。

免疫細胞失調可以是新的AD治療靶點。在大腦中除了神經細胞之外,還有大腦免疫細胞──小膠質細胞,作用是清除大腦裏面的Aβ。每個人體都存在白介素-33(1L-33)免疫蛋白,能在人體受損後發出警報,提醒啟動修復過程,若果1L-33的基因表達降低,就會導致患上AD。原理是1L-33經過受體ST2結合,使到神經細胞有正常的功能。然而,ST2有另外一個可溶性的soluble ST2 (sST2)也可以與1L-33結合令到ST2獨立出來,從而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在輕度認知障礙症患者也發現大腦中的sST2增加。換言之sST2是1L-33的抑制劑。實驗團體將1L-33注射到患有AD小鼠身上,結果在兩天之後小鼠記憶能力有明顯改善,神經細胞能力已被修復,同時發現小鼠腦中已減少澱粉樣蛋白斑數量。通過這項研究確定Aβ所形成的澱粉樣蛋白斑是導致AD的關鍵因素,而透過注射1L-33增強小膠質細胞,從而能夠吞噬澱粉樣蛋白斑,降低腦部炎症反應,保護神經系統功能,達到治療AD的效果。

中醫藥的小分子鉤藤鹼以及1L-33調節免疫細胞失調的新研究療法例子已進入臨床實驗,若然結果正面,將正式用以治療AD患者。現今診斷方式主要依賴病人病史,認知功能檢測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是缺乏客觀及量化依據,往往AD發展到後期才確診,最好干預方法是在突觸受損的前期,因此我們需要尋找方法在病發早期確診AD及進行正確的治療方法,例如開發生物標誌物。

1L-33在大腦中增強小膠質細胞功能。

首個針對中國AD人群的研究

基因是其中一種獨特的生物標誌物,基因的突變與之後功能的變化是疾病產生的重要因素。現時已經發現DNA的突變是與AD發病是有關的,帶有這個發病的分子標記人士患病風險是較高的。其中遺傳的風險因子包括ApoE4是重要的高風險因素,帶有ApoE4風險因子人士患病機會是比正常人高出15倍。但是ApoE4並非患病的唯一因素,現時主流的基因組合研究全部集中在高加索人群——西方白人,缺乏對中國人群的研究,因此我們需要研究中國人群的生物標誌物。實驗團隊與內地、香港醫生合作對中國人群進行全基因測聚和數據分析的有系統研究,從大資料中分析出遺傳風險的因子。這是為第一個完成針對中國AD人群全基因組測試的研究。新的遺傳風險因素以及與病變相關的信號,建立模型捕捉多基因在病變中作用的模式,對個體AD風險進行評分──低風險,中風險,高風險。為了建立更多風險評估模型與疾病檢測模型,團隊將會繼續發掘更多AD的生物標誌物。

同時人猿幹細胞模型iPSC(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亦已被建立,用基因編輯的技術將iPSC變成為帶突變基因,在AD患者血液或皮膚組織建立iPSC系統,將幹細胞培養成為神經細胞,通過藥物篩選找到候選靶向藥物,向精準醫學方向發展。

更多精采文章

  • 科大與微眾銀行攜手 成立首個粵港合作銀行業聯合實驗室科大與微眾銀行攜手 成立首個粵港合作銀行業聯合實驗室
  • 科大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助腦退化患者科大成立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 助腦退化患者
  • 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從生活中獲取科學靈感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從生活中獲取科學靈感
  • 大麻大麻
  • 顧小培:服用健康食品舒緩思覺失調顧小培:服用健康食品舒緩思覺失調

0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公大講堂神經細胞突觸腦退化症葉玉如記憶認知障礙香港科技大學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馮康醫生表示,若香港能普及接種率,加上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有效,預計到年底疫情應該有希望受控。(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醫療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即使打了疫苗,仍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習近平說,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觀察者網圖片)
灼見報道

習近平: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鄭永年:盼中國深度開放 可改變亞洲格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蒙代爾生前曾說過一些「金句」,為美國傳媒津津樂道。(灼見名家製圖)
國際觀

美前副總統蒙代爾高齡93逝世 曾聯署公開信〈中國不是敵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4-20
蔡英文(前中)4月15日在招待美國代表團晚宴上表示,她期待深化台灣和美國的夥伴關係。(蔡英文facebook)
大中華視野

日捲入中美台政治 台勢成中美爭拗磨心

作者: 盧兆興
2021-04-19
阿拉斯加會談會場。(美國國務院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作者: 丁望
2021-04-16

影片

  • 術數名家文相濡:賀錦麗陰卦主宰白宮 印第安人對美國總統詛咒會否應驗?
  • 施永青:回歸後北京與西方進行香港爭奪戰 逼中央改變對港政策 反對派付出慘重代價
  • 曾鈺成:任立法會主席時難制止不檢點議員 修訂議事規則非多此一舉
  • 張炳良教授:泛民政黨不參選有什麼出路?香港政局遽變需要新思維
  • 鄭赤琰教授:中美關係交惡 李顯龍不偏幫 新加坡非共不反共 爭取中國支持
  • 張建雄:潮看《三國》 三大智者、三大聰明人、三大被低貶人物
  • 葉劉淑儀:英美民主人民並非當家作主 政治制度究竟從眾還是從賢?
  • 中大醫院行政總裁馮康醫生: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未止 香港市民如何自求多福?
  • 黃錦輝教授:後疫情中國未來五年發展布局 香港再工業化如何善用內地資源?
  • 曾鈺成:沙嶺殯葬城爭議反映新界北發展滯後 政府寧要大規模填海而讓新界土地閒置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福島核廢福島核廢 陳文鴻
  • 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顧小培:打疫苗「血栓的疑惑」 「捽」針口弄巧反拙 本社編輯部
  • 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律師雙雄志同道合 名家書畫只展不賣 本社編輯部
  • 黑與白黑與白 常霖法師
  • 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戰狼不吃這套 紅粉熱議杯麵 丁望
  • 哀之還是嘲之?哀之還是嘲之? 張建雄
  • 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瀟湘夜雨 千古傷心人莫大 楊興安
  • 明德格物明德格物 陳家偉
  • 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褚簡寧「退下火線」 停主持「清心直說」 大減報章專欄 本社編輯部
  • 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北京會整治香港的地產商嗎? 施永青
  • 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天下去得的中國市場 張建雄
  • 中國霸權?中國霸權? 陳文鴻
  • 陶傑:王夫之死陶傑:王夫之死 編輯精選
  • 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8-18 months for Aug 18 Rally Prompted Global Condemnation818黎智英等九子判刑8-18月 全球嚴厲譴責 Jimmy Lai + 8 Jailed for… 楊必興 P H Yang
  • 悼花園街悼花園街 黃珍妮
  • 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段崇智:吸引海外華裔學者 服務粵港澳大灣區 本社編輯部
  • 探索半山廢棄公寓  Exploring Abandoned Apartments at Mid-Levels探索半山廢棄公寓 Exploring Abandoned Apartments at Mid-Levels 楊必興 P H Yang
  • 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段崇智校長:中大在大灣區發展 有互利共贏機會 本社編輯部
  • 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公務員不獲讚賞 士氣低落原因 湯文亮
  • 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住屋供應短缺 城規會責任最大 施永青

推薦作家

  • 曾國平
  • 海星
  • 洪蘭
  • 丁惠芳
  • 李文基
  • 鄧希煒
  • 張玉峰
  • 陳景祥
  • 謝祖墀
  • 胡孟青
  • 鄭楚雄
  • 張灼祥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