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政局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日本政府為實施福島重建計劃,公布需要將核廢水悉數排放出太平洋,引起多國健康疑慮及強烈反對。他們呼籲要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看待經淨化的核廢水,對人體及環境傷害「微不足道」。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0
灼見報道

採訪/攝影:劉思鉻

標籤: 入口管制幅射核廢水灼見原創福島核事故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解釋排放流程。

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事故至今12年,因冷卻損毀的核反應堆、雨水及地下水滲漏而產生了近40萬噸核廢水,當局表示,為實施重建計劃,需要悉數排放出太平洋,引起多國健康疑慮及強烈反對。日本官員及日本東京電力公司日前派員來港向傳媒解釋淨化及排放程序,呼籲要以理性、科學的態度看待經淨化的核廢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或會收緊入口管制,視乎各方報告再決定措施的範圍。

駐港領事:透明發放資訊、持續監測冀釋疑

日本當局今年2月預告,由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和國內的原子能管制委員會把關,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審查已到達最後階段,預計最快到2023年3至4月左右就能完成,並實施排放,屆時完整報告將會上網公開。日本駐港總領事岡田健一表示,對於港澳市民在災後的捐贈表示十分感激,又形容港澳每年進口大量日本食品(2021年1550萬港元),會透明坦誠地提供科學證據釋疑。

他稱,「日本比其他國家有更嚴謹的標準,過去9年沒有發生任何放射性材料洩漏,也會確保食材安全才允許出口。原有55個國家及地區對日本實施入口管制,當中43個已取消,相信港澳市民可以放心享用來自福島的食材。」日本經濟產業省資源能源廳原子力發電站事故處理對應室調整官田辺有紀也強調,經淨化的水已淨化大部分放射性物質,至日本原子能管制委員會標準的100分之一以下。日本政府及國際原子能總署等第三方會在排放後持續監測及審視海洋情況。

岡田領事表示,相信港澳市民可以放心享用來自福島的食材。

氚含量是世衛標準的1/7

田辺有紀指出,日本通過多核種除去設備(ALPS)等淨化核廢水,但當中一種物質「氚」本來便存在於自然界,因而無法淨化,只能透過海水將濃度稀釋至100倍以上,也因此,「氚」不會積聚於人體,會隨水一起被排出體外,釋放的幅射也非常微弱。而且,經稀釋後的含量將低於每公升1500貝克(Bq),是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標準的七分之一。

她表示,世界各地的核設施也會將「氚」排放入海洋,福島核電廠計劃用數十年時間排放總量720兆貝克的「氚」,大概22兆貝克一年。中國有核電站2021年排放90兆貝克,但加拿大核電站排放1190兆貝克;法國更高達10000兆貝克,是日本政府計劃每年的排放量450倍。如果繼續儲存核廢水,儲存老化有可能造成洩漏,後果更嚴重。

田辺強調,排放不會造成跨國影響,含高濃度「氚」的海水受限於2至3公里。當局會在日本面向太平洋沿海地區設立監察點監察水質,每年大約採集200個樣本,尤其是接近捕魚所在地。2020年4月,福島的漁業已獲准重啟。

圖示排放核廢水的模擬情況,顏色標示「氚」的濃度。(簡報截圖)

11國專家不時檢討 中國專家在內

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廢爐推進公司計劃管理室中長期計劃小組經理佐藤學補充,所有處理系統及海洋的監察數據會適時在東電網站上公布,公司每年會檢查64種放射性物質的稀釋情況。

他指出,一個由多國專家組成的第三方委員會正不斷檢視(review)稀釋情況,包括來自中國的專家。最近一期調查在去年11月完成,結果即將以中、英、日、韓4國語言上載至IAEA網站。東電也製作了一套動畫解釋排放流程。(https://www.tepco.co.jp/zh-hk/decommission/progress/watertreatment/index-hk.html)

田辺也指出,IAEA會在排放前後不斷審視情況。

圖示福島核電廠20公里以內的海水監察點。(東京電力圖片)

不合規格產品一律不准出口及銷毀

港人對於食品素質憂慮極大,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輸出國際局審議官道野英司解釋,當局自核事故以後便實施監察計劃,強調所有不合規格的海產和農作物一律不准出口及銷毀。若有企業逃避監管或會被禁制出口任何產品。同樣地,所有監察數據都是對外公開,上載至官方網站,包括駐港領事館。

他指出,在2022年核查的逾22000個樣本中,均沒有發現超標情況,日本食物的健康風險可謂「微不足道」。針對海鮮,日本政府每年也會檢視約200個樣本。自2023年度起,將採用快速氚分析方法以求更快獲取當刻的安全資訊。在目前制度下,日本政府規定放射性銫(radio-cesium)的上限是香港及澳門規定上限的十分之一。如港澳規定嬰兒食品及一般食品上限皆為1000Bq/kg,日本規定嬰兒食品為50Bq/kg;一般食品為100Bq/kg。

英國前首相約翰遜兩次在國際場合飲用來自福島的桃汁罐並表示好喝,道野英司也以此為證明福島產品安全。

「污水」說法 日官駁「不是事實」

日本外務省國際原子力協力室長佐藤慎市稱,日本政府以安全、有承諾、可問責、可溝通為四大原則與諸國解釋排放核廢水及食品安全事宜。多國傳媒及民眾指摘核廢水是「污水」,佐藤反駁稱不是事實,排放前有做好稀釋,而排放核廢水屬全球核設施適用做法。

他表示,不當資訊傷害了福島民眾及產品的聲譽,對重建百害而無一利,呼籲支持災區人民,恢復生計。當局正積極到世界各地舉行宣傳會。田辺也指出,當地官員也是在享用當地出產的食品,足以證明食物安全。

道野英司指出,自2018年起已不斷和港府商討解除入口管制,可以提供的數據已盡量提供。被問到會否在食品標示清楚沒有受到污染,他則認為沒有必要,但個別企業可以加上類似標籤,提升競爭力。他呼籲港府以理性、科學態度看待現有數據。

道野英司(左一)指出,自2018年起已不斷和港府商討解除入口管制,可以提供的數據已盡量提供。(主辦方提供圖片)

立會議員反對 稱「自私自利」

較早前(3月14日),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曾召開會議,討論相關事件對食物安全的影響及對日本食品的進口管制。多名立法會議員表示反對日本做法,促港府提供短中長期方案。

該會主席、立法會議員陳凱欣直言,日本行為自私自利,建議港府禁止相關水域產品入境,並促政府交代如禁止產品入境,需要多少時間通知香港飲食業。

謝展寰指目前所得資料均指高風險海水限於福島附近,要視乎國際原子能機構及中國專家研究後再有定論。初步想法是先評核結果,不排除水產按情況禁止入口,或者有證書才可以入口,如情況穩定數年後考慮放鬆,但產品來港可能需要複檢。

中國外交部亦已一再重申,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入海;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更敦促日本,不得自啟動核污水排海。

更多精采文章

  • 美國危機管理失靈美國危機管理失靈
  • 第二期消費券2000元 最快於7月16日發放第二期消費券2000元 最快於7月16日發放
  • 國產大客機商飛處女航  短期難挑戰歐美市場地位國產大客機商飛處女航 短期難挑戰歐美市場地位
  • 關節修復保健之謎關節修復保健之謎
  • 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有線電視的前世今生 兼談香港電視業前景

  • 「不公平」的公平獎賞
  •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 學校快速抗原測試應否取消?蔡若蓮:保護同學健康安全為先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入口管制幅射核廢水灼見原創福島核事故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梁家傑表示,公民黨劃上句點,是因為「沒有人肯接任主席、沒有人肯接任執委」,亦無從籌款,因此很難繼續。(梁家傑Facebook)
灼見報道

創黨16年 公民黨宣布自願清盤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8
左起: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至生教授、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以及中大醫學院裘槎醫學科學教授、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總監黃秀娟教授。(主辦方提供)
灼見報道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5-23
協助傳統製造業利用創新科技升級轉型,實現智能化先進製造。(Shutterstock)
灼見創科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作者: 香港科技園公司
2023-05-23
佛山市一家開發氫能燃料技術的企業來港考察,與本地能源科技及政商各界會面交流。
灼見報道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3
任景信認為,無論是對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或是碳排放,數據聯通絕對有好處。
灼見專訪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5-22

影片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敘利亞歷經天災、內戰如何重建? 美國制裁下的文明古國新面貌
  • 黃錦輝教授:G7計劃把北約亞洲化會否得逞?王毅與沙利文會晤能夠改善中美關係?
  • 數碼港CEO任景信:綠色科技如何成為資本新寵、年輕人鍾情的事業?企業怎樣發掘碳數據商機?
  • 資深傳媒人張圭陽:阿富汗、敘利亞為什麼是輸出難民最多的國家?揭開塔利班政權神秘面紗
  • 葉問外甥盧文錦師傅:葉問如何智鬥軍閥排長?怎樣三招擊敗日本憲兵教頭?有沒有做過國民黨特務?
  • 太古集團唐偉邦:屋頂耕種,也是可持續發展?今日廢棄之物,是明日可用資源?
  • 曾繁光醫生:社交焦慮症是怎樣形成的? 用什麼方法克服與治療?
  • G20綠色金融推手馬駿博士:推動雙碳要年花16萬億元,錢從何來?歐盟徵碳稅,劫貧濟富?
  • 雷鼎鳴:白宮把美元武器化怎樣害人害己? 全球多國去美元化將有什麼災難後果?
  • 全球高等教育有何值得相互借鑑之處?全球化下的大學面臨哪些困境與危機?──郭位教授大問於市與全球頂尖校長對話系列總結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宿世的善根宿世的善根 常霖法師
  • 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SEN:教育界最核心的挑戰 陳家偉
  • 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小學五年級是關鍵的一年 陳家偉
  • 西安峰會西安峰會 陳文鴻
  • 蘭遊世界——東南歐系列之希臘下篇蘭遊世界——東南歐系列之希臘下篇 朱劍虹
  • 由中國出口變化看未來由中國出口變化看未來 張建雄
  • 小紅書勝IG小紅書勝IG 項明生
  •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碳數據處理應用增加 綠色科技成資本新寵 本社編輯部
  • 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21世紀兩個最重要組織:金磚和上合 張建雄
  • 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一個社會要容得下幽默 陳景祥
  • 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博文約禮的三種體驗 潘銘基
  • 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28歲《長津湖》國際作曲家Elliot Leung(梁皓一) :「成功有跡可循,香港人做嘢同外面有乜唔同?」 李偉民
  • 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證實改善腸道微生態 有效紓緩新冠後遺症 編輯精選
  • 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佛山氫能企業冀落戶香港 為灣區綠色航運作出貢獻 本社編輯部
  • 柯文哲或侯友宜會贏得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嗎?柯文哲或侯友宜會贏得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嗎? 盧兆興
  • 逢危須棄逢危須棄 吳家豪
  • 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隱藏在命盤中的治病方案 潘樂德
  • 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從吳越國「納土歸宋」看兩岸統一趨勢 關品方
  • 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從研發到製造 推動新型工業化 香港科技園公司
  • 史上最賺錢的單筆投資史上最賺錢的單筆投資 艾雲豪

推薦作家

  • 阮紀宏
  • 張灼祥
  • 廖書蘭
  • 列家誠
  • 謝祖墀
  • 周延
  • 張建雄
  • 鄭家寶
  • 羅祥國
  • 溫志倫
  • 張宗永
  • 陳家偉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