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上旬去星馬,新加坡的一位記者談及台灣政治,問我:「選前你引述過,誰當選,誰倒楣?現在半年過去了,你有什麼新看法?」我說:「有了執政機會,做得好,是全民之福;做不好,豈止是總統個人倒楣?」
在去年總統大選投票前,我寫過這幾段話:
哪位參選人有本領,(1)在不接受「九二共識」下,兩岸能持續穩定交流?(2)在不增加稅收下,在不推動使用者付費下,提供更多社會福利?(3)在不痛下決心、六親不認下,國會可以改革,媒體可以回歸正道,政商勾結可以減少?
「改變」困頓台灣策略
問三位參選人三個基本問題:你要用什麼方法及策略保證能「改變」今天困頓的台灣:
(1)新政府能與中國大陸和平交流、合作雙贏嗎?你會公開宣示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嗎?馬總統已經搭建兩岸橋,你要如何做「過橋人」,爭取台灣更多的機會及利益?
(2)台灣在兩黨對立、操縱族群、官員無能、民代失責、國會癱瘓、媒體誤國、經濟衰退、競爭力下降等現實下,你要如何來扭轉頹勢?
(3)多年難解的問題一個個都需要解決:從年金到廢核,從高齡化到少子化,從低物價到低薪資,從小確幸到「確不幸」。參選人有什麼「政策」既可治標,又可治本?即使有目標,也缺少工具,更沒有財源。「寶島」台灣漸漸變成台灣「空島」—人才外跑、投資不來、老人不少、年輕人不生。
這就是為什麼我聽到這種不厚道,卻又真實的評語:明年一月誰當選,誰倒楣。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平台,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