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文化 省思歷史 觀照現世

省思歷史 觀照現世

──華府 Poetry Extravaganza(詩魂群英會)後記

人間的悲劇和不公義,都可透過詩以戲劇性的鋪陳喚醒世人。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讀詩和寫詩能夠讓人們興發振奮,觀察世態,與友交流,發抒胸中塊壘,依循這些標準,詩魂群英會無疑是場成功的跨族裔文學盛會。

陳詠智 作者: 陳詠智
2016-09-18
韻諫春秋

省思歷史 觀照現世

省思歷史 觀照現世

省思歷史 觀照現世
0
SHARES
479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陳詠智附識:喬治華盛頓大學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於7月23日,假座 Estelle & Melvin Gelman Library,委任我主持英語「詩魂羣英會」A POETRY EXTRAVAGANZA/ UNA POESÍA EN ECO POETRY IN ECHO,由我為自己垂十年始就之英詩集《1937金陵祭》(Mass For Nanking’s 1937)作專題講座。同台者涵括了九歲到80多歲、不同輩份、語境與族裔之各代詩人,不啻是當代詩魂羣英會。經蒙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副會長張純瑛女士慨允,謹此恭錄其《後記》鴻文。

 

封面圖片說明:參加詩魂群英會的詩人們於會後合影。(作者提供)
 
撰文:張純瑛
 
7月23日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辦一場詩歌朗誦會──Poetry Extravaganza(詩魂群英會),旨在宏揚詩歌欣賞,並透過與會詩人的多元族裔背景與詩作,促進族群間的瞭解和包容。
 
在會中朗誦自己詩作的共計九位詩人,除了成長於港澳的陳詠智和出生於閩南的梁旭華,其餘七人都是生長於美國的詩人。兩位是非裔美國人,兩位是 ABC。九人年齡從九歲到將近九十歲,職業涵蓋眾多領域,朗誦的詩作因而呈現百花齊放的風貌。
 

詩人年齡從九歲到九十歲

 
打頭砲的詩人是九歲的何卓知(Isabella Ho)和十歲的鍾曉盈(Michelle Chung)。兩位小女孩年紀雖幼,但在眾人面前朗朗誦讀自己的詩毫不畏怯,頗有大將之風。何卓知的 My Favorite Game of Tennis〈我喜愛的網球比賽〉,將揮拍擊球、追逐如風的颯颯英姿,寫得活靈活現,並以贏得美國公開賽和溫布頓網球盃為日後標竿,充滿「人小志氣大」的豪興。她的父親是來自澳門的工程師,母親是來自台灣的醫生,從沒想到女兒會對寫詩有興趣。父親何鴻溢相信,寫詩能訓練女兒的文字表達能力,他樂觀其成。
 
鍾曉盈的 Eurasian Lynx〈歐亞山貓〉,詩風遒勁有力,很難相信是出自十歲小女孩之手。她描繪山貓蹲在雪地裏等待獵物出現,時機成熟時一躍而上,動靜得宜,霸氣中不失優雅,儼然有英國詩人 William Blake(1757 – 1827)的名詩 The Tyger〈老虎〉之風 。
 
Grace Cavalieri 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製作訪談詩人的廣播節目 The Poet and Poem〈詩人與詩〉長逾30年,著有18本以上的詩集和小說,寫過26齣劇本,為二齣歌劇配詞,撰寫詩評詩介。當天她朗誦了四首近作,一首是紀念過世的丈夫。長年浸淫在詩香世界,讓年近90的 Grace Cavalieri,迄今仍才思敏捷,風度雍雅,證明「腹有詩書氣自華」確實不假,詩實是最好的美容保養品。
 

詩人職業涵蓋眾多領域

 
即將前往澳門大學任教客座的喬治華盛頓大學資深文學教授 David McAleavey,著有多本詩集,經常參與詩作研討會,當天也與會眾分享了創作的心血結晶。
 
不同於上述兩位專業文學人,Jim Beall 是太空物理科學家,也是著有兩本詩集的詩人。他任職於海軍研究實驗室(Naval Research Laboratory)的太空科學部門,也執教於馬里蘭州聖約翰學院(St John’s College) 。會後我問他,太空物理是嚴謹理性的科學,和浪漫率性的詩南轅北轍,腳踏不同領域,彼此會排斥,還是相融?他回說,理性的科學不斷啟發他,將研究的心得以感性的手法寫成詩發表。他在聖約翰學院既教太空物理,也教文學詩歌。他讓我想起16、17世紀「形而上詩派」(Metaphysical School)的開山宗師鄧約翰(John Donne 1572-1631),長於談玄說理,天文地理、科學器物,無不可入詩,詩風奇崛詭異。而西方推崇的「文藝復興人」(Renaissance Man)如達文西,不正是科學和文藝無所不精嗎? 
 
當天詩人中有兩位是非裔美國人。曾執教哈佛的 A. B. Spellman,是首位被聯邦政府禮聘擔任美國國家文藝基金會副會長的非裔美國人,他的爵士音樂造詣很深,著有多本談論爵士樂和詩的集子。他也年近90,同樣腰幹挺立中氣十足,朗誦的詩充滿了音樂名詞,如聲音、韻律、節奏、拍子等。

 

非裔女詩人吟誦族裔苦難

 
另一位非裔詩人是卡特──瓊斯(Sheiila Carter-Jones)博士。這位氣質溫恂的女士獲得博士學位後,曾在匹茲堡大學和公立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然而,成長於賓州西部一個煤礦小鎮的礦工家庭,使她終身對社會底層的非裔,尤其是婦女,持續投注關懷,成為她寫詩的靈感泉源。
 
當天她朗誦的 Tired and Going Home〈疲倦不如歸去〉,主角是「皮膚是溪底泥巴深褐橄欖色的女人」(Her skin is the deep olive brown mud of the creek)。這些生活在美國南方各州的非裔婦女,日復一日打掃貴婦人的房子,筋疲力盡,「低垂如一條濕抹布,被緊緊絞乾,放平, 掛出去曬乾──然後再被使用。」(Drooped like a wet rag, turned in tight twists, smoothed,  /Hung out to dry–will be used again.)她們靠勞力掙錢,品格清白,沒有怨言,但在禱告時心底常泛起「不如歸去」的無聲呼喚。最後三行寫道:
        
但當我看到她們皮膚的泥色──喬治亞的紅土,
(But when I see the mud in their skin —  Georgia’s red dust,)
 
我明白她們都將回歸塵土,
(I know to the earth they all must return,)
 
再被使用。
(To be used again.)
 
在另一首詩 Coming Clean Beneath the Skin〈皮膚下面的清白〉中,女詩人提到一位被三K黨以斧柄重擊留下頭頂疤痕的男子和她1960年遭受警察毆打的礦工父親,訴說非裔因為膚色承荷的屈辱。會後我向卡特──瓊斯博士致意,我們對於近年層出不窮的非裔遭警察暴力對待,感到不知伊於胡底的憤慨和無奈。        

 

梁旭華詩詠西裔小女孩

 
會中也安排了西語裔心聲的表達,詩人是教授西班牙文學的中國女詩人梁旭華。她看了2009年的記錄片 Which Way Home《哪條路回家》後深受感動,而以片中九歲女孩歐嘉為主角,分別以英文和西班牙文寫出 Olga─The Brave Girl〈歐嘉──勇敢的女孩〉一詩。歐嘉是宏都拉斯人,和小友伴爬上墨西哥的貨運火車頂,要偷渡到美國找尋三年不見的父母,也憧憬在明尼蘇達的雪地玩雪。她相信上帝會保佑她平安度過高溫的沙漠,順利和父母團圓。梁旭華為她的勇氣動容,在詩尾祝福她得到天使庇佑﹕
   
因為甚至我們的上帝
(Because even our God)
 
也會來崇拜妳
(Would come to worship you)
 

陳詠智哀歌南京大屠殺

 
詩魂群英會的壓軸節目,是由歷史學者 Carole Sargent 博士自陳詠智新出版的悼念南京大屠殺英文詩集 Mass For Nanking’s 1937《1937金陵祭》中摘取一首詩朗誦。陳詠智本身是音樂學家,但對詩的熱情不下於音樂,經常作詩填詞,也提筆寫英文詩。他耗費十年心血寫就英詩集 Mass For Nanking’s 1937,得到美國詩壇三大泰斗 Grace Cavalieri、AB Spellman and David McAleavey 強力推薦並撰序,經由喬治城大學史學家 Anna Lawton 博士所創辦的華盛頓新學人(New Academia)出版社發行。該詩集將南京大屠殺的慘絕人寰,以史詩格局呈展於英語讀者前。
 
《1937金陵祭》詩集作者陳詠智(中)、南京大屠殺受難者之一的家屬夏笠老先生(右)、 李德怡教授(左)
 
會中並放映美國正義勇士 John Magee,1937 年冒生命危險在南京大屠殺現場偷攝的相片,而且請到當年受難者的家屬──現年87歲的夏笠老先生,蒞場為日軍的暴行做見證。
 
當天出席的聽眾約百人左右,華人與外族裔皆有,包括一位韓國女作家。聽眾非常享受詩作的多元主題和風格,隨着朗誦詩的跌宕起伏,不時發出會意笑聲或嘆息。由於日本在戰後一再否認南京大屠殺,某些與會的非華裔聽眾和詩人們對此所知不多,聽到陳詠智詩中描述的殺戮慘況,見到歷史相片,無不大為駭異,心頭沉重。
 
最後,退休文學教授 Judith McCombs 女士朗誦 The Poem and the Poet: A Drama of Poetical Injustice and Revenge 做總結,指出人間的悲劇和不公義,都可透過詩以戲劇性的鋪陳喚醒世人。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認為讀詩和寫詩能夠讓人們興發振奮,觀察世態,與友交流,發抒胸中塊壘,依循這些標準,詩魂群英會無疑是場成功的跨族裔文學盛會。
 
原刊於《世界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圖片由作者提供)

更多精采文章

  • 板眼工尺:傳統曲藝與現代歌曲板眼工尺:傳統曲藝與現代歌曲
  • 悼六四30周年──民主歌聲獻中華悼六四30周年──民主歌聲獻中華
  • 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敢有歌吟動地哀——向六四遇難者及其家屬致哀致敬
  • 天涯咫尺祭金陵:〈華盛頓詩歌韻之夜〉拾遺天涯咫尺祭金陵:〈華盛頓詩歌韻之夜〉拾遺
  • 鵑啼泣我詩腸辟──詩作六首鵑啼泣我詩腸辟──詩作六首

1+

陳詠智

美國詩人學院會員,美國交響樂團聯會會員,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名師講座教授,喬治華盛頓大學當代華盛頓傑岀詩人檔案收集委員會常委,美國綠山學院和瀋陽音樂學院客座教授,紐約大學翻譯系碩士班考委, 華盛頓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總裁;曾任華盛頓藝術俱樂部《悼念南京大屠殺八十週年詩歌韻之夜》、喬治華盛頓大學《詩魂羣英會》及駐美意大利使館《國際詩歌之夜》監製主持、中國交響樂團、江蘇演藝集團顧問,美國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南卡州、新澤西州文化委員會、華盛頓市府評委 ;華盛頓交響樂團副主席、華盛頓青年交響樂團發展總監、國家室樂團行政總監、Commissioner for National & Community Services 華盛頓全國/社區服務委員會專員。 其作品 A Fugue Of Tone Rhyming 入選 2009年美國Tom Howard 作詩比賽高評「Highly Recommended」;英詩集 《Mass for NanKing’s 1937》 於2016年由華盛頓 New Academia 出版社發行;其詩作已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詩人與詩篇》項目錄音存檔。其中詩發表於《香港文學》、《信報月刊》、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學術論文發表於哥倫比亞大學、倫敦京斯頓大學、日本天理大學、香港大學、華盛頓DC大學、馬里蘭大學等大學學術會議。2007年陳詠智帶領12位美國聲樂家參與南京大屠殺70週年紀念音樂會的演出, 擔任合唱指揮;名列《美國名人錄》及《全球名人錄》。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強調,愛國愛港是每一個特區從政者必須堅守的政治倫理。圖為今年5月31日,習近平在北京會見香港候任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左二 )。 (亞新社)
灼見報道

官媒:《香港國安法》築牢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屏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張仁良校長:教大積極推動教育科技 培育創新人才
灼見專訪

張仁良校長:教大積極推動教育科技 培育創新人才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9
李家超新政府的司長、副司長和行政會議成員的陣容,顯示了幾個突出的特點。(亞新社)
大中華視野

淺析李家超的司局長和行政會議成員

作者: 盧兆興
2022-06-27
曾鈺成認為,新班子必須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灼見專訪

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5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及行政總裁文灼非(右)詢問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左),如何考慮美國這個因素。(灼見名家圖片)
名家觀點

陳茂波:港人要有「底線思維」迎接不同挑戰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6-24

影片

  • 霍詠強:回歸25年香港為何走向極端政治化?認清BNO本質 英國有善待香港嗎?
  • 雷鼎鳴:美國怎樣違反世界秩序為所欲為?面對挑戰 如何千方百計挖中國牆腳?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 林翠華教授: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 曾鈺成:李家超新問責班子有什麼特點?如何達至中央與港人期望?
  • 嚴浩:減肥為什麼不能衝動?晚餐應該怎樣吃才有效果?多吃健康的油才可以減肥?
  • 雷鼎鳴: 美國軍事、工業、傳媒複合體如何影響國策?世界一哥為什麼愈來愈不受各國歡迎?
  • 何毓贄校長x彭智華:學會品賞紅酒有什麼好處?香港可成為葡萄酒中心嗎?
  • 文相濡:用梅花心易為李家超起卦 占卜馬航客機失蹤及英國脫歐均應驗
  • 曾鈺成:智庫有助施政,打手破壞和諧,特首應予區別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珍寶一別成永訣?狂瀾欲挽或未遲珍寶一別成永訣?狂瀾欲挽或未遲 關品方
  • 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陶傑:移民英國,其實沒有離開過香港? 編輯精選
  • 我的修行路我的修行路 常霖法師
  • 削弱俄羅斯談何容易削弱俄羅斯談何容易 張建雄
  • 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供應鏈會大幅撤出中國? 謝祖墀
  • 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香港人才流失比失業更令人擔心 施永青
  • 齊白石等大師名作  將於天際100展出  慶祝回歸25周年齊白石等大師名作 將於天際100展出 慶祝回歸25周年 本社編輯部
  • 50年一起走過的日子 期許香港重新出發50年一起走過的日子 期許香港重新出發 張量童
  • 姊妹們,網上情緣騙案在香港大增50%:「殺豬盤」渣男的4大特徵姊妹們,網上情緣騙案在香港大增50%:「殺豬盤」渣男的4大特徵 李偉民
  • 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文相濡:從李家超得1416票反對8票起卦剖析運程 任內困難重重如何險中求勝? 本社編輯部
  • 看《聲生不息》有感看《聲生不息》有感 蔡世鴻
  • 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八九請願未了情 燭光仍在記憶裏 丁望
  • 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李家超班子出爐 曾鈺成:新班子具備堅定愛國愛港政治立場 本社編輯部
  • 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未來做好準備就不必擔心未來 潘燊昌
  • 教城與Microsoft合辦編程大賽 鼓勵學生智用AI教城與Microsoft合辦編程大賽 鼓勵學生智用AI 本社編輯部
  • 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老爸老媽為何不快樂? 本社編輯部
  • 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俄烏戰爭影響內政 美宜懸崖勤馬 黃錦輝
  • 文言的困難文言的困難 陳章華
  • 湯告魯斯的笑容湯告魯斯的笑容 張灼祥
  • 加里寧格勒加里寧格勒 陳文鴻

推薦作家

  • 釋證嚴
  • 盧兆興
  • 徐區懿華
  • 周光蓁
  • 湯文亮
  • 劉銳紹
  • 常霖法師
  • 施永青
  • 徐家健
  • 霍詠強
  • 張海暘
  • 關品方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