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會開放,男女結合多有衝破封建範籬。男歡女愛,互相傾慕時有所聞,一拍即合愛情,屢見不鮮。其後的恩愛離合,則各有姻緣造化。本篇書生慧眼,見到意中人毫不猶豫求成夫婦;女慕良才,即允成終身眷屬,豈料天不造美,悲淒收場。
孫恪夫婦倆這樣生活了十多年,生了兩個孩子。袁氏持家甚嚴,生活融洽,但不愛與人交往。後來孫恪得舊友推薦為經略判官,一家人便遷往南康。
相逢緣恨淺 袂別情更深
在旅途中每經高山樹林,袁氏都愛流連一番,但又不見得特別愉快欣賞。到了端州,袁氏對丈夫說:「距離這裏五里,河邊山上有一間峽山寺,寺中有個老僧惠幽,是舊相識,他是個有道之人,你去拜會他,對你到南康做官,一定有好處。」孫恪聽從妻子意見,備了齋菜到寺,袁氏更打扮整齊帶同二子上山。
孫恪發覺妻子對路途十分熟悉,有點奇怪。見到老僧,袁氏將手中碧玉戒子獻上,說是寺中之物,要交還給他。但老僧說自已也不記得了,隨手收下。後來他們一起吃齋菜,剛吃完,忽見有數十隻野猿,臂連臂的從松樹中跳下來吃東西。怪怪地悲啼一會攀藤而去,一忽兒便無影無蹤。
袁氏見了,戚然動容,臉露哀傷,叫僧人取出筆墨,在壁上題了一首詩:
剛被恩情役此心,無端變化幾湮沈,不如逐伴歸山去,長嘯一聲煙霧深。
寫完詩後隨手把筆擲到地上,撫摸着兩個兒子的頭痛哭起來。回首對孫恪說:「你要好自珍重,記着我們的恩情,我們就此永別了!」孫恪正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只見妻了的衣衫裂開,變成一隻猿猴,向着剛才叫嘯的猴群追去。將抵深山,快要消失的時候,卻又走回兩步,向孫恪凝視一番才戀戀不捨低頭離去,一瞬功夫,即消失在密林中。
孫恪見到這樣的景像,嚇得魂飛魄散。過了好一會,擁着兩個兒子痛哭起來。在旁的老僧這時說:「我記得了,這是我做小沙彌時養的野猿,十分通靈,討人歡喜。一次一胡人經過,送了她這碧玉環,我便懸在她頸上。不久,高力士要了牠,送入皇宮。聽說安史之亂逃去無蹤,想不到今日會遇到她呢!」說罷,搖頭欷歔歎息不已。
回首戀戀望 恩情永記心
孫恪更是惆悵難堪,停舟在江邊八九日不去,想起妻子,也沒有興趣做官了,便攜着兩個兒子,隱居鄉野,終身不娶,抱憾而歿。
本篇寫袁女多情,嚴守婦道,有情有義,卻悲淒無奈。小說的結構,迴環曲節,收放起伏,扣人心弦。最後猿身突現,飄然遠去,猶回首戀戀不捨愛侶。眸光瑩瑩,珠淚滿眶,其情深義重,勝盡千言萬語。使人在驚疑錯愕之中,哀傷寞寞,淚痕沾衣。
這篇短短的愛情故事,無論人物性格的描述,寫作上的技巧,均臻至高境界。先是孫恪和袁女的多情傾慕,互相欣賞,好事一拍即合,暢快人心。而然他們的愛情終於受到考驗,張生指出袁女乃精怪所變,要孫恪殺之自救,又合情合理。孫恪的猶豫,張生的當頭捧喝,最後袁女的洞悉奸計,恍至眼前。然袁氏顯出法力而一笑置之,化戾為祥,讀者均為書中人慶幸。
全篇中孫恪、袁女、張閒雲,老僧,個個光明磊落,都是正面人物,均具高逸可愛個性。全篇中沒有一個壞人,而能逼出一篇悲淒雋永的愛情故事,觸動人心,令人傷感迷醉,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小說高手。
愛情傳奇選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