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盤點Art Tech交流案例

盤點Art Tech交流案例

2013年的黃色巨鴨熱潮,同年6月改玩縮細版,在商場大型玩具連鎖店設置十部3D打印機,教導學生複製迷你版「點心籠鴨仔」,將以前只是應用在工業的3D打印科技,推廣到創客、工藝等範疇,推廣電腦美術。

林桂光 作者: 林桂光
2021-07-31
教育眼

標籤: 3D打印數字化教室沉浸式技術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社交平台電腦藝術
學校可以「無紙美術」為發展基礎,研發更多利用一般學校方便配置的科技硬件和軟件。(Shutterstock)
學校可以「無紙美術」為發展基礎,研發更多利用一般學校方便配置的科技硬件和軟件。(Shutterstock)
0
SHARES
230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承接上文:〈反思人工智能的現代美術教育〉(「亞太創藝談」系列之29)

科技教育,包括科普教育、教育科技、創客教育、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目前在發達地區的主流發展方向和藝術教育、美術教育一樣,都是強調「技術」確實需要,但不是學習和教育的一切。在課程規劃和教學設計上,都要關注教育的本質問題,就是學習態度的轉變、學習範式的轉移、探究意識的建立,以及核心素養的培育,技術學習只是「鷹架作用」其中一項輔助元素,所以學習目標及教學設計必須適當安排才能產生增值效果。

在「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課題討論,科技的切入、介入和融入可以有幾種形式,例如科技主題學習、硬件和技術直接應用的創作、科技概念的跨學科借用和延伸學習等,學校和教師可視乎科技水平的校本特色和學與教情境差異而自行選用、拓展。為方便讀者回顧專題文稿介紹過的High Tech及Low Tech案例,以及不同科技項目的應用,先在這裏逐項作簡單盤點,往後再談「低成本、低技術配置、普及推廣」的Art Tech教學設計。

High Tech Art

愈來愈多的藝術家尋求突破美術傳統表現的界限,大量攝影、影片、文字、裝置、雕塑、紡織品、程式設計作品,都有利用智慧型機器人、3D打印、體感技術、虛擬情境、雲計算等創新科技,進行探究、創作。

目前比較熱門的藝術科技創作,便是各種所謂沉浸式多媒體藝術(Multi-media Art),其實也有藝術家開始探討利用生活無處不在的代碼(code)來創作,抗衡與反思生活。而利用數學程式,或大數據進行超視覺感受的光影創作,也一直有藝術家探索。

不少學校開始研究「智慧教室」、「智慧校園」建設,為學生配置合適移動學習設備,推動「個性化學習」和建構個人學習「數碼檔案」。無論從逐步建立學生個人「學習歷程檔案」出發,以及美術學科建議設立學生「作品集」(portfolio)入手,愈來愈多不同形式的學習記錄出現,也有利「多元學習評估」,甚至發展平台式網上能力及創作表現評估。

再進一歩利用電腦及相應軟、硬件,配合開放或限定網絡平台,能夠進行的學習及創作可能性便會更多,例如數碼繪畫、動畫設計、短片創作、多媒體實驗、互動藝術裝置、美術編程等等。

圖為意大利一所沉浸式多媒體藝術展覽。(Shutterstock)

Low Tech Art

從簡單技術應用的角度審視,60-70年代出現的動態雕塑(Mobiles)或動能藝術(Kinetic Art),均是利用聲、光、電等一般科學技術及以非傳統藝術形式,來描繪時間和空間元素的動態作品。進入80-90年代,在電腦科技急遽發展,以及建立了數碼網絡,視覺藝術創作在數碼科技應用和創新形式表達上的選擇可以有很多。

但最普遍看到的便是利用一般電子器材或圖像軟件,去創作具科技美學的電腦圖像(CG)或數碼藝術(Digital Art)。也有利用網絡的交互特性和變異概率,嘗試創作一些實驗性、互動性的網絡藝術(Web Art)。

內地十多年前已開展「數字化教室」課題,地區美術學科也在進行初階電腦設計、數碼繪畫教學研究,探索簡單數字化環境下新型美術課堂的教學模式。例如在中學開設校本電子攝影課程、編寫數碼攝影教材、組成攝影小記者班或興趣小組,開展特色教育。也有開設「新教材攝影與學生短劇」的數碼化美術課堂,有創意地組織學生理解美術作品,以情景劇的方式演繹作品內容,再以數碼影像的方式記錄師生活動。

合作畫、集體創作固然是美術教育方便進行協作拓展的類型,多鼓勵學生在課前及課後利用移動設備進行群組交流、信息建檔及意見協調,也有利認知和掌握科技。利用網絡視像平台進行跨地區學習也是資源拓展的一種方式,看到有本地小學國畫課,在內地小學美術老師實時視像指導下,進行遙距”V-learning”。

由於美術教育科技變革渉及數碼化、網絡化、信息化的學習和互動,再加上有機會組織不同類型的交流活動,所以有需要思考如何應用移動設備、互聯網、虛擬空間和社交群組的互聯、互通的「電子化學習」(e-Learning)設計。

最簡單可以由移動學習(m-Learning)概念開始,借助常用的社交平台,例如Telegram、Instagram、WhatsApp、WeChat、Facebook、Google等,開設學習主題群組,促進「學習圈」的點對點互動、學習交流和小型創作成果展示。

在教學變革的發展過程,還可介紹和鼓勵利用各種手機應用程式(mobile apps),下一步就是配合學校學與教條件和變革準備,去研發加強科技元素應用的美術教育課程。特別是利用不同網絡平台、資訊網站、社交群組,去設計促進綜合學習、跨領域學習、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創新課改。

其中更可以着力鼓勵學生多透過移動設備、交流軟件,記錄學習歷程和意見交流,融入移動學習模式。或者可以嘗試加入利用學習記錄和個人表達內容,配合「數碼化教育」(ICT)目標,評估學生的適應性和教育成效的自適應學習模式,作為學與教持續優化的依據。當然,推動網絡化創作檔案(Web-based Portfolio)及網絡評核(Web-based Assessment)都是美術教育的科技變革中很重要的創新環節。下面先談談兩項科技學習案例。

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多透過移動設備、交流軟件,記錄學習歷程和意見交流,融入移動學習模式。(Shutterstock)

數碼科技

在電腦美術未盛行初期,已有科學家及數學家,嘗試將數學關係或方程式,利用電腦語言及視屏展示。1952年美國Ben F. Laposky使用示波器作出一個抽象的圖像”Oscillons”,被視為電腦藝術的開始。其後不少工程師與藝術家對於透過數學演算、系統概念與程式邏輯的電腦繪圖功能、影像介面與互動控制之可能性模式產生極大的興趣,並進行創作研究與發表,開始叫做「電腦藝術」(Computer Art)。

歷史上第一個電腦藝術展則是1965年2月Georg Nees於德國斯圖加特科技大學畫廊(Studiengalerie der Technischen Hochschule Stuttgart)的展覽,談過的「藝術編程」,會是「電腦藝術」的現代化拓展。

學校可以「無紙美術」為發展基礎,研發更多利用一般學校方便配置的科技硬件和軟件,去表現的創新視覺藝術學習內容。看到新界有中學致力發展動畫課程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九龍則有中學利用VR技術開設美術欣賞創新課程,也是很有發展的嘗試。

3D打印科技

90年代,應用於工業層面的3D打印科技比較成熟,如珠寶、鞋和建築設計。近年潮玩3D打印首辦或創作3D納米雕塑,3D打印遊走在科技、創客、工藝和美術等不同範疇。

香港3D打印的美術創作應用也有一些例子:2013年的黃色巨鴨熱潮,同年6月改玩縮細版,引入3D立體打印技術,在商場大型玩具連鎖店設置十部3D打印機,教導學生複製迷你版「點心籠鴨仔」。亦有商家投資「3D打印陶瓷」再用窯燒,過程可隨意加上顏色繪畫或手工修飾。2017年中生產力促進局曾舉辦「魅力維港耀全城」3D打印設計比賽,邀請中學生利用3D打印機,重新設計及製作20個維多利亞港兩岸地標建築模型,創了一個健力士紀錄。

3D打印科技在美術課堂應用,中高年級可以進行建模的程式學習、編程改造技術、不同印材的試驗、3D打印機操控等,去分組進行藝術創客教育探究。低幼年級可考慮例如由立體打印筆的工藝創作,或用現成3D模型的上色以及造型組合、拼貼、堆疊等美術創作開始學習。

下次再盤點其他科技項目的美術學習應用案例。

「亞太創藝談」系列之30

更多精采文章

  •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三:機械人、無人機與藝術編程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三:機械人、無人機與藝術編程
  • 包容性學習、問題導向和協作學習、終身學習包容性學習、問題導向和協作學習、終身學習
  • 21世紀學校教育的10個創意21世紀學校教育的10個創意
  • 3D-Printing在現代美術教育的應用3D-Printing在現代美術教育的應用
  • 理大研發全新防毒3D打印物料   10分鐘殺滅逾九成新冠病毒理大研發全新防毒3D打印物料 10分鐘殺滅逾九成新冠病毒

0
  • 反思人工智能的現代美術教育
  • 香港高等教育如何更上一層樓
  • 理大校長滕錦光:目標是所有人安全走出來
  • 香港城市大學優秀畢業生開展精彩職業生涯
  • 港獨這個稻草人

林桂光

藝術教育行政人員,司職教育局學校督學及中小學課程發展30年,熟悉課程及學習活動設計。業餘探討現代纖維藝術及數碼藝術的發展,並對「知識管理」及「移動學習」等課題進行探究。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廣州市少年宮少兒美術學校顧問、香港電訊盈科附屬信息科技教育部STEM策略顧問、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創會會長、香港藝術館之友會首任理事。
View all posts
標籤: 3D打印數字化教室沉浸式技術灼見原創灼見獨家社交平台電腦藝術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在位於科學園的盧煜明教授創科公司,盧教授(左)與筆者合照。(文灼峰攝)
文字因緣

盧煜明25年創科之路成就非凡

作者: 文灼非
2022-08-19
2019年非洲版《秋天的童話》。
懷念羅啟銳特輯

銀河裏才是你靈魂的徜徉地

作者: 編輯精選
2022-08-19
美國總統拜登5月訪日,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日本首相facebook圖片)
今天與時光隧道

美國建印太框架 數碼和印度食客

作者: 丁望
2022-08-19
習近平說,要堅定改革信心。(中國政府網圖片)
灼見報道

習近平出訪遼寧 考察東北企業創新情況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8
李克強強調,經濟大省需要進一步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亞新社)
灼見報道

李克強南下深圳視察 促六經濟大省勇挑大樑 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08-18

影片

  • 雷鼎鳴:北京制裁佩洛西家族發放什麼重要信息?美國為何一直誤判中國國情?
  • 黃錦輝教授:美國欲通過晶片法案趕盡殺絕 中國有何化解招數? 香港可發揮什麼作用?
  • 霍詠強:香港怎樣有效改變入境檢疫措施?中國如何調整防疫五大難題?
  • 蔣匡文:李家超為何不入住禮賓府?特首辦風水有什麼不足?新政府開局能否破舊立新?
  • 曾鈺成:明年還會有區議會選舉嗎?區議會是否已經完成歷史任務?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怎樣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有什麼宜忌?推介補肝腎、強筋骨中藥
  • 雷鼎鳴:美國如何塑造中國是挑釁者角色?佩洛西訪台中了疑兵之計?解放軍可隨時封鎖台灣
  • 霍詠強:中國軍演五大軍種亮劍如何震驚世界?中美軍事信任機制遭破壞將有什麼後果?
  • 許永權X李偉民:香港有多少洗黑錢的方法?風險無處不在 小市民如何自保?
  • 曾鈺成:講科學、講規劃,郊野公園界線怎麼不能重劃?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四強對壘 英華小學蟬聯冠軍第二屆「腹有詩書──全港小學校際中國語文常識問答比賽」總決賽四強對壘 英華小學蟬聯冠軍 本社編輯部
  • 菊部回眸六十秋,麗歌紅韻樂優悠──專訪粵樂曲藝名家楊麗紅菊部回眸六十秋,麗歌紅韻樂優悠──專訪粵樂曲藝名家楊麗紅 馮珍今
  • 不讓鬚眉仗劍行  還看幗嬈解國危不讓鬚眉仗劍行 還看幗嬈解國危 關品方
  • 港大宣布任命張文智教授出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港大宣布任命張文智教授出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院長 本社編輯部
  • 海外藍絲究竟有幾多?由許智峯澳洲被襲說起海外藍絲究竟有幾多?由許智峯澳洲被襲說起 馮應標
  • 蔣匡文:李家超為何不入住禮賓府?特首辦風水有什麼不足?新政府開局能否破舊立新?蔣匡文:李家超為何不入住禮賓府?特首辦風水有什麼不足?新政府開局能否破舊立新? 本社編輯部
  • 西方只有接受更廣闊的世界才有路行西方只有接受更廣闊的世界才有路行 張建雄
  • 一位葉問詠春傳人一位葉問詠春傳人 陳家偉
  • 指月之指指月之指 常霖法師
  • 香港學界如何把「返大陸」變成歷史名詞?香港學界如何把「返大陸」變成歷史名詞? 陳奕偉
  • 工作永遠派給最忙的人工作永遠派給最忙的人 潘燊昌
  • 衛奕信:英國人眼中的香港前途衛奕信:英國人眼中的香港前途 編輯精選
  • 金庸人物生命的追求──郭靖的迷惘和愛情追逐者金庸人物生命的追求──郭靖的迷惘和愛情追逐者 楊興安
  • 梁錦松:幫助孩子獲得幸福人生    所羅門教育推出「Project M² 暑期領袖計劃」梁錦松:幫助孩子獲得幸福人生 所羅門教育推出「Project M² 暑期領袖計劃」 本社編輯部
  • 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怎樣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有什麼宜忌?推介補肝腎、強筋骨中藥嶺南中醫世家羅頌慧博士:怎樣預防骨質疏鬆症?飲食有什麼宜忌?推介補肝腎、強筋骨中藥 本社編輯部
  • 北京發布台灣問題白皮書的政治意涵北京發布台灣問題白皮書的政治意涵 盧兆興
  • 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發現:新標靶藥Lorlatinib有助改善無惡化存活期及減慢腦轉移中大與國際團隊領導肺癌研究發現:新標靶藥Lorlatinib有助改善無惡化存活期及減慢腦轉移 本社編輯部
  • 飛鏢遊戲與中國文化飛鏢遊戲與中國文化 陳家偉
  • 毛俊輝從心而發的戲劇人生毛俊輝從心而發的戲劇人生 張灼祥
  • 習主席對香港「一國兩制」的論述 對完善《基本法》的啟示習主席對香港「一國兩制」的論述 對完善《基本法》的啟示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彭智華
  • 張建雄
  • 艾雲豪
  • 何漢權
  • 張灼祥
  • 陳鳳翔
  • 施永青
  • 紀治興
  • 管仲連
  • 丁望
  • 翁美茵
  • 譚嘉明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contact@master-insight.com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