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10天上任的新一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周日正式亮相並發表講話。這個班子的特點是來源更加廣泛,堪稱「五光十色」,但籌組班子時間倉卒造成的制約,磨合和協調更加艱巨,這對候任特首李家超的挑戰更形突出。由治及興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如何做到開局良好,是中央和全港市民的期盼。李家超在記者會上表示將會優先處理住房問題,是選對了方向;能否在短時間內交出時間表與路線圖,則是取得市民信任的關鍵。
獲得中央任命的21名司局長,15人是現任問責官員或退休公務員,來自「外界」6人,3人是現任立法會議員,3人是專業界別翹楚。李家超以「多元、團結、忠誠和執行能力強」來形容這個團隊,若能完全實現,有效管治可期。忠誠是大局改變後的必要條件,相信經過中央的核查(vetting),符合愛國者治港的標準。
新政府似穩中求變 無可厚非
多元是挑選團隊標準的可控因素,班子包括現任官員留任和晉升,以及返聘退休官員,特別是財政司長這些關鍵崗位,有利於政策延續,以及維持公務員系統的穩定;外來加入的問責官員,則有利於改革積弊,兩者缺一不可。問題是新一屆政府的側重點在於維持穩定還是大刀闊斧改革,抑或是穩中求變。
從候任班子的組成人數與比例看,似乎是穩中求變的可能性大一些,這也無可厚非。董建華上任第1屆政府,宣布多方面的改革,被形容為「到處點火」,終於因為國際金融風暴等等形格勢禁的因素,致使多項改革無疾而終。古今中外關於改革的經驗教訓是不能操之過急,但不無憂慮的是,任何政府嘗試改革遇到阻力,在「坐穩」後就不思進取,改革淪為口號。
多元的班子未必會導致不團結,相反,清一色政務官組成的班子也有明爭暗鬥。管治班子是否團結,一般來說取決於特首的領導;在新時代的香港,中央政府的因素更加重要,因為對香港實施全面管治,其中需要監督管治團隊每一名成員的表現,雖然不會過問每一個做法,但如果有違中央的期望,自然會及時通過特首加以「提點」。
至於如何協調各問責官員全力以赴完成既定工作目標,則是特首本人的領導力問題。據聞李家超相對於過去的特首,比較願意聽取意見。他手持尚方寶劍,加上個人親和力,如果做到相得益彰,班子團結應該不是問題。
高官亮相講話 未見很好協調
管治班子集體亮相的記者會上,各問責官員分別發表講話,除了都感謝中央和特首的信任,以及好幾人都提到「新篇章」3個字之外,總的來說看不出來有很好的協調,有的是按照個人角度出發,細數自己任職過的部門,或者處理過的範疇,以說明自己有能力勝任新崗位;有的按照自己對新職位要求的理解,宣示個人的處事原則,或者施政重點;有的強調個人獲得支持的來源,不一而足。從三司看,只有律政司正副司長,講話的方向與重點相近,應該是事先協調充分。任何新組成的班子都需要磨合期,新一屆特區政府的班子,看來需要更大的力量去促成磨合,而且,市民對於「蜜月期」的容忍度,比過去要低得多。
新班子的4大特點,最關鍵的還是執行力問題。各問責官員的能力與識見幾乎都無可挑剔,如果政策符合民意、政府有足夠資源、設計周詳,立法會審議時提出更好的建議,官員的執行力不會有問題,但世事如棋,各種條件瞬息萬變。李家超提出的管治理念,是以結果為目標,並提出以KPI(關鍵績效指標)作為讓市民監督的標準,看似容易,刻下只能希望他「如願以償」。其實,很多長期的積弊,以及各種複雜因素交織而成的難題,肯定不能一蹴即就,比如住房問題;若能及時交出解決問題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可能已經是執行力成功的一大半。
住房、教育與醫療問題的「三座大山」,李家超承諾限時拿出方案的只有住房問題。但從任命的人選看,建築師出身的何永賢,在政府部門浸染30年,能否打破蕭規曹隨的陋習,挑戰甚大。教育與醫療問題需要大刀闊斧改革,盧寵茂醫生披肝瀝膽,蔡若蓮任教育局副局長5年,但同樣遇到兩個極其「頑固」的部門。兩人都是有擔當的人選,但是否會用藥過猛,或者無力正乾坤,都要拭目以待。
一國兩制下半場 新政府需實現良好開局
香港經過黑暴的嚴重破壞,以及疫情的重創,已經元氣大傷,加上住房、教育與醫療等等已成老大難問題,可以說是百廢待舉。現在正值實施一國兩制下半場開端,中央提出要由治及興,新一屆管治團隊需要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是做到開局良好。
李家超在記者會上承諾,將以「誠懇的態度,聆聽、溝通和接觸市民;積極有為,以贏得巿民的信任;為市民所想、解市民所困;提升施政效能;與市民和各界攜手共進,帶領香港共創更美好的明天」。這些都是良好的願景,唯有提升施政效能,才是實現開局良好的保證。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