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的分分秒秒,無論付出或是與人廣結善緣,都要能把握因緣。有則故事說,歐洲冬天的氣候嚴寒,時常下着大雪。有一天大雪紛飛,一位年輕人開着電視、聽着音樂,他的父親走到身邊,拍拍他的肩膀說:「孩子,你覺得音樂好聽嗎?」
他說:「好聽。」
父親說:「聽了音樂之後,你能記得多久?」
年輕人愣了一下,不知如何回答。父親接着說:「你要不要做一件可以永生難忘的事,而且一生回想起來都會很快樂?」
他問:「什麼事如此特別?」
父視伸手指向隔壁,說:「昨夜又下了一場大雪,隔壁獨居的老太太,已經多日沒有出門購物。你能不能拿支掃把,幫老太太掃一掃屋前的積雪?」
年輕人想想,說:「好啊,只是掃掃地上的雪,沒有什麼困難。」於是他拿了掃把到隔壁清掃。
當他清除積雪,回屋不久,看到那位老太太打開房門,探出頭看一看,發現屋外路上已經沒有積雪,露出很開心的笑容,隨後提個籃子小心翼翼地出門去了。這位父親站在年輕人的身邊,問他:「你看到了嗎?老太太能出門了。」
他回過頭,高興地擁抱着父親說:「感謝爸爸,讓我知道幫助別人是這麼快樂的一件事。」
20年後,年輕人也有了孩子,於是將這個故事講給他的兒子聽。當年父親教導他的這件事,令他永生難忘,回想老婆婆看到屋前積雪已經掃乾淨時的神情,讓他永遠記得──人滿足會心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臉孔。
不要多想,在剎那間結下善緣
其實無論修行或行善,都在日常生活中;能時時保持一分善心,凡事懂得把握時間盡本分,內心就會輕安自在,生命也會更加充實美好。然而「發心容易,恆心難」,有時候看到他人行善很感動,聽到做好事也會發心投入,但是往往流於一時的感動與發心,三分鐘熱度難以成事,因此必須「把握當下,恆持剎那」。
什麼叫做「恆持剎那」?剎那,即是起一念心的短暫時間,發心立願不需長久,只要起一個心念;但是起了一念善心,要趕緊把握剎那間的心念與願力,「恆持」生生世世,恆是長久,持是把握;能把握剎那生起的好念,則終生受用不盡。
完成一件好事,需要許多因緣會聚,重要的是能否把握時間、機會,及時去做,恆常保持願力,才能發揮生命價值。我曾在豐原慈雲寺住一段時間,做過割稻、插秧、除草等農事。記得有次除草,我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一甲多的地猶如沒有邊際;尤其時逢早春,田水寒冷,面對這一大片田,不禁感到難以完成。
然而轉念:「對的事,做就對了。」當下就從手摸得到的地方開始除草,專心做眼前的工作。不浪費時間去想這片田到底有多大,只要把握眼前能做到的範圍,認真地步步踏實做,最後終將整片田的雜草清除乾淨。
人生道上,若能及時付出,慧命就得以增長;若是庸庸碌碌什麼也沒做,則慧命停滯。所以「多做多得,福慧雙修;少做多失,福慧雙休」,把握一念初發心好好地做。
自古以來,哪一段歷史不是由剎那累積?人生要用心抓住時間,做人處事一切無不是要多用心;有做就有得,做了就有感受,把握當下的一秒就是人生的永恆歷史。
原刊於《人生經濟學──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