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4月,是北半球的春天,應該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清明,萬物生長此時,應該帶着清清淺淺的笑意。可是,疫病把我們囚禁住了。
疫情兇猛,把我們的距離拉遠了,學校停課,已經兩個多月。我們嘗試用科技把彼此的距離拉近點,於是,我們有了各種模樣的網上課堂。從研究院一直到幼稚園,波瀾壯闊,半點沒誇張。兩個多月下來,大、中、小學等都有網上學習的需求,老師苦心鑽研如何隔空授課;學生由怎麼登入、怎麼「舉手」開始,努力適應;家長從配置器材、騰出家裏的上課空間,甚至從旁督促子女,積極配合,如何停課不停學,成為一時「顯學」。
福禍相倚,一體兩面。假設任何事,哪怕是再糟糕的事情,都有其得失,這次疫情過去之後,當我們重新審視這一波劫難在沉重代價以外的所得,網絡教育實行方面的飛躍,必然會在清單之內。沒錯,學到了什麼很重要。在一片「停課不停學」的呼聲之中,孩子最需要的,到底是什麼?疫病來襲,社會的部分運作緊急停擺,這不幸的事實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藉此在孩子的心裏留點什麼?使這次戰疫,在他們的成長上發揮到積極的意義?
衞生意識與照顧自己
「保持衛生,好好照顧自己」,相信是孩子們所學到的,最直接鮮明的課題。性命攸關,社會整體的衞生意識驟然提高了。鋪天蓋地的報道,連小孩都知道病毒的傳染力驚人,要勤洗手,注意衛生。相信,這有如17年前沙士(SARS)時一樣,保持清潔的習慣和方法,會變成生活信條,甚至民間習俗,深深印在這一代人的腦海裏。
關懷顧念和思考能力
網絡聊天現在成為我和同學們溝通的常態,孩子在線上向我抱怨很久沒有出去曬太陽了,更多的是訴說特別想念學校和一些多月不見的人。有些人平日天天見、常相聚,現在突然見不着,特別讓人擔心記掛。他們可能是學校裏的同學、興趣班的朋友,也可能是住得比較遠的,因為疫情而鮮有外出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
情,無論何時何地,都是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赤子之心對情的感應尤其敏銳。我們要欣賞孩子的善良,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給想念的人送上問候。等疫病消散,我們記得好好擁抱!欣賞孩子柔軟的心,懂得顧念和關愛。既然疫病把我們囚禁在家裏了,那就善用在家的時間,就疫情的新聞,引導孩子思考更多。關心社會:想一想,疫情下,社會上有需要幫助的人,付出關懷;想一想,疫情下,幫助我們的人,心存感恩。關心世界:看一看,地球的另一端,那裏的孩子是不是和我們一樣也停課了呢?關心地球:想一想,為什麼人們說病毒的源頭是野生動物?想一想,人類究竟做了什麼?想一想,我們是不是虧欠地球太多?還可以補救嗎?
訊息真偽與資訊素養
網絡科技的發達,24小時無間斷為我們帶來外面的消息,我們即使深居簡出,仍然眼看四方、耳聽八方,但同時考驗着我們的判斷能力。記得,有一段網上瘋傳的短片,講述意大利威尼斯因疫情爆發,人類活動減少,天鵝「回歸」運河上暢泳,其後證實是假消息。疫情襲港之初,也流傳過一段短片,片中描述一本地醫院要醫護人員自費購買口罩,引發廣泛討論,及後被發現內容並不屬實,醫院作出澄清,風波才稍為平息。虛假的消息,在太平日子,可能引起一場虛驚。在疫症蔓延的當下,小則引發民眾搶廁紙,大則引起更大的恐慌,足以使天下大亂。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朱子家訓》
「流言止於智者」,這是古老的智慧。在21世紀,發言更隨便,聽言也更便捷,我們更要藉此教育孩子,不能輕率,謹慎思考非常重要。
同樣道理,世界如此紛亂,這次我們的考驗是疫症,而我們不知道下一個考驗會是什麼。我們藉此要教給孩子正確的觀念,不人云亦云,也不譁眾取寵,不隨便轉述未經證實的消息。蘇格拉底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應該用三個篩子過濾一遍!第一個篩子叫做真實。」可見,這是東、西方哲人的處事原則。放在現今社會,就是資訊素養,其實也是為人處世的正道。
自律慎行和品德修養
當疫病把全世界囚禁起來,同樣也把全人類的命運綑綁起來。瘟疫蔓延時,突顯自律的重要:恪守本份,約束自己,同舟共濟,相反,放任妄為,自私自利,害人害己。共同抗疫,不免犧牲部分個人自由,知易行難,不妨信手拈來和孩子討論:醫學上肯定了保持社交距離,有助中斷病毒的傳播鏈,但在非常時期,反面教材卻比比皆是,外出旅遊、逃避險疫措施等不配合防疫工作的,仍然大有人在。難道為了個人的自由和喜好,就可以為所欲為,罔顧公眾利益了嗎?這值得引導孩子深思。
世間浮躁,怨念累累,眾聲喧嘩,我們要教育孩子自律慎言。既然我們的共同對手是病毒,世界上沒有誰能獨善其身。那麼,世界上也沒有任何一宗感染個案是值得慶賀的,無關身份、職業、國籍和種族……每增加一個患者,都增加了其他人感染的風險。這除了是患者本身的不幸,也是整體的不幸。「沒有任何災難事不關己,沒有任何痛苦應該幸災樂禍!」慎思因果,自律自重,謹言慎行!這是品德,也是修養。
停課不停學,也是一種經歷。一場疫症,教會人們的事情太多,可以告訴孩子的事,也實在太多了,多到難以用網課來承載,也未必就比上學時所學到的少。讓孩子張開眼睛──世界上每一天發生的事都是教材;生活中每一個場景都是教室;人生的每一步都在學習──不為疫病所囚,停課未停學,說的不只是孩子,而是我們每一個人,只要我們願意。
當疫病把全世界囚禁住了,2020年的4月,香港很多家庭過了一個不掃墓的清明節。「人間四月天──是愛是暖是希望」,草木回青,萬物萌發,清潔而明淨,清明這個節氣,透露的是季節過渡,也是新希望、新生命的象徵。我們曾經有過這樣的傳統:清明插柳,祈願平安健康;斷風箏線,讓風箏隨風飛走,寓意霉運和疾病一起被帶走。多麼希望,當春天過去,我們就會突破重重圍困,從病魔布下的樊籠裏釋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