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必須坦承,自己在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裏算是一個怪人。選擇到英國留學修讀英國文學也是因為自幼酷愛讀些冷門奇怪的小說,到了報名選科時驚覺自己最擅長的就是當個職業「書蟲」,倒也是求仁得仁。不過無可否認的是,我校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狀元探花成群結黨走入三大的校門,其中選讀醫科、法律和金融的多不勝數,即使在學生時代是運動或音樂高手、曾參加過不少國際大賽,報讀大學時卻極少考慮走職業運動員或音樂家的路。畢竟,在香港這個國際金融都市,讀文科即使將來收入比不上成為名醫大狀的同窗,也總能謀得份教職養家餬口,說不定一個不經意還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補習天王呢!但能成為頂尖演奏家或拿金牌的又有多少個呢?
不過筆者卻有一位非常有趣的同學──馬思敬(Jonathan),不但自幼就下定決心要走職業音樂家這條路,甚至他是筆者所認識的朋友裏極少數真的會把音樂融入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的人。音樂家背後要付出的努力固然絕非常人能想像,但在香港這個社會裏,除了音樂這個界別本來就是very competitive(競爭激烈),更多的壓力其實來自周遭的目光。當考級和比賽成績被視為唯一標準,音樂作為一門藝術以及傳播美與歡樂的媒介的本質,似乎在這座節奏急促的城市裏找不到生存空間。但筆者這位朋友性格開朗,甚至有點過度活躍;看似終日活得沒心沒肺,卻以無比認真和充滿尊敬的態度看待他心愛的長笛。這種冷靜與熱情的矛盾亦反映在他的演奏裏:他看似毫不費力就吹出空靈動聽的樂曲,不過稍微學習過木管樂器的人都知道這絕非易事,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若非長年累月的練習,又怎能在台上遊刃有餘呢?
拒絕填鴨,着重溝通探索
Jonathan和筆者一樣都修讀了IB課程,雖然我校當時能提供的選修科目比較少(基本上和DSE的文科理科完全相同),不過Jonathan後來和我分享卻提到幸好學校開設了音樂科,不但讓他獲得老師的專業指導及跟同學交流合奏的寶貴經驗,而且IB和DSE音樂科課程最大的分別就是DSE只有古典樂和中樂而IB卻包含世界音樂和爵士樂,讓學生能接觸到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
此外,IB課程裏的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亦容許學生擁有更大的自由度,以Jonathan作例子,這個評分制度讓他能把最擅長又熱愛的音樂演奏活用於文憑的制度裏:他在中五一整年所進行的持續性CAS就是和幾位同樣吹長笛的同學組成一個迷你樂團,並每星期彩排,最後共舉行了四場演奏。
此外,作為校內管弦樂團的長笛首席,他亦曾在一次音樂部門的宣傳演奏中擔任樂團指揮。看着Jonathan在校園內帶領着50多位樂手一同合奏這一幕,這其中體現的不正是現在社會僱主經常強調學生們要具備的領導技巧嗎?但看到他如癡如醉地指揮着同學們演奏出美妙的樂聲時,你一點也不會覺得他是在交功課做報告,而是真的像《交響情人夢》裏的〈S樂團〉一樣!
現在,Jonathan正於倫敦的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就讀音樂學士學位(Bachelor of Music),主修長笛,副修長笛爵士樂。他表示來到英國後,不但認識到很多和他志同道合的年輕音樂家,其中最令他大開眼界的就是在音樂學院裏他能接觸到不同風格的教授,單是爵士樂和古典樂就分別由3位教授分別授課,而最有趣的是兩位古典樂教授所提倡的風格很不同,但他們卻完全不會干擾學生的選擇,只是讓他們自己思考探究。比起注重教授門派的亞洲,歐洲開放的音樂環境簡直就是百花齊放,讓他深深體會到音樂的各種可能性。
此外,在倫敦舉辦的各種音樂會的票價也對學生非常友好,其中一個手提電話app “Student Pulse”就提供了很多學生優惠,據說最便宜的學生票低至5英鎊!當然,從最實際的角度去看,古典音樂界最頂尖有名的比賽大多在歐洲舉行,對於希望盡量多參加比賽累積經驗並打響名堂的青年音樂家來說,從倫敦出發乘搭廉航只需幾個小時就能到達比賽城市,但從香港出發卻起碼需要花費十多小時和昂貴機票,無論是經濟層面上的負擔還是對旅客精神上的消耗,都絕非最好的選擇。
取捨與自由
暑假開始前,Jonathan邀請了筆者及一眾舊同學去他下個星期於香港演藝學院舉行的個人演奏會,其實正是因為這個邀請,筆者才生起請他分享他的故事這個念頭。
在整理訪問錄音時,筆者突然想起早前在電影中心看的那套關於香港藝術家黃仁逵的紀錄片《水底行走的人》;電影裏面黃仁逵簡直字字珠璣,句句鏗鏘,其中他那句「金句」更給筆者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我爸爸問我知不知道畫畫會很窮。我說我知道,而且知道很久了,窮又如何呢?」
歸根究底,很多人擔心走音樂這條路沒有前途,背後最大原因不就是怕窮嗎?錄音裏Jonathan興高采烈地說起他有一次巴黎旅行時因為旅費不夠而突然決定要在街頭賣藝、拿起隨身攜帶的長笛即興在地鐵站表演,最後短短一個小時就掙了11歐元。11歐元雖然不夠吃一頓法國大餐,但也絕對足夠去超市買幾條法棍解決一餐。所以呢,人如果能認清什麼時自己最重視喜歡的事情,並能作出取捨的話,很多看似複雜的障礙都會迎刃而解。音樂是不會騙人的,只有真正喜歡音樂的人,才能透過演奏把那份感動傳達給觀眾。筆者不單欣賞Jonathan的音樂才華,更難得的是,他那顆從未改變的赤子之心。
作者簡介:
鍾曉蓉 Helena Chung
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現為英國杜倫大學英國文學本科生。熱愛寫作、文學、電影及旅遊,所寫的評論曾發表於《香港01》和「映畫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