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變冷,突然想起2013年8月完了北京香山一幼教會議後,正值浙江義烏「高溫假」(氣溫過熱的假期),到義烏幼園作家長課講師。酒店看電視節目「體驗學生」,一批小學生跟老師於7月到貴州七日體驗旅程。回程記者訪問,小學生說 :「我不能再挑食,不能要求高,不能亂花錢,他們很苦,要放牛、餵豬,又沒空調。」家長說:「感謝老師,他們可積極、專業、用心了。」多好的身教啊!
生活教育是幼兒學習事物基礎
中國(香港亦然)很多地方發生的不是學術教育問題,是生活教育問題,即生活發生問題。上一代的生活沒發生什麼問題,只是窮一點,大部分人的時間用來幹活,勤力做家務,努力做工作,想辦法生活;孩子天生天養,他們自然而然學習父母,模仿父母,跟着父母。繼而了解父母,體諒父母,尊重父母。可惜,現在家庭出現太大變化,家長常不在家中,幼兒不明為何父母要離開自己,孩子看不見父母親的工作狀態,即使家長在家工作,也是躲在房間中用電腦、手機,孩子也看不明。孩子有太多想不通的地方了。
從小對父母行為產生疑惑,從此不信任家長,產生不了尊重。這對幼教來說,是非常危險的事!因幼兒首會以模倣父母來作學習一切人類行為的基礎。
身教無可替代 關愛自立要從童年學起
當年義烏的富家長,「忙」得不可開交,常不在家。花上7,000至8,000人民幣聘請菲傭,目的是請一個「英文」的家庭老師。又以3,000至4,000人民幣聘請中國照顧者給小孩及老人作一切起居照顧。其他的家務,再以1,800至 2,200人民幣聘請不一樣的中國「專業」傭人去處理,他們會分成做飯買菜傭人、洗衣傭人及打掃傭人等。奇怪的只是洗衣傭人,被視為擁有專業洗衣技巧可得2,000人民幣,專業意思是到你家只完成他負責的專業便走,如洗完衣服便離開、燒完菜便離開。孩子就是這樣,跟着一群「過客傭人」過「富貴」生活!這樣嚴重忽略及浪費了童年學習行為的寶貴時段。
富父母只管買電子商品給孩子,供應一切「最先進」及「最豪華」的,去代替幼教最重的身教,以為便是稱職的父母。令孩子的自理發展?沒有;自立發展?難有;自尊發展?不可能有;關愛能力發展?產生不到。這些「生活行為病態」扭曲了孩子,形成機會發展出自私、自大、自傲、自我。
家庭教育問題可能演變成社會問題
內地傳統認為超過25-26歲是屬晚生(遲生育),而25歲屬晚婚(遲結婚)。這觀念只從生理判斷,忽視心理判斷。以前中國人過的是樸實生活,從具體經驗可感受及認知的有很多。可惜,現今過的是電子生活,只可從他人做出的構圖或他人寫的文字作認識,全是二手,不能達至親歷,令人的發展及成熟拖慢,全是被動,不能產生積極心理狀態,從而令發展遲緩。經驗決定成熟度,所以人的素質每況愈下,跟前人天淵之別。
心理素質發展遠追不及生理需要發展,這差距是不應迴避的問題,阻礙人類身心發展的障礙應去除。這是不能輕視的,因長大後,這群孩子會出現些集體行為問題,如沒關愛感,產生不了公德心,難以發展成責任感。成人前,這只屬於對家的責任感問題,只等着家長供應一切,被動消極,成為家庭負擔。成人後,便難以形成社會責任感,只等着社會供應一切,被動消極,成為社會負擔。本應是家庭教育問題,但日後便是社會問題。
期望為人父母的,要履行父母責任,請身體力行,把教育執行出來,履行社會責任。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 : 「國家命運在於搖籃人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