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中國大陸發生了一位浙江大學博士生跳進錢塘江自殺的事件,他的遺書被公開了,內容讀起來讓人心痛。
他寫道:「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歡,也不太適合這個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裝,也不願再撒謊,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難。所以單純就是,有那麼點累了,所以就算了。不想責備任何人,至少此生為止認識的沒有壞人,愛你們,也希望你們愈來愈好。要說有什麼遺憾那就是對不住家人吧,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對不起啊,媽,也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剩下愧疚,只願下輩子投胎不做您的孩子,也不想再讓您受傷。最後就想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不怪任何人,不想給大家添麻煩。也請不要找我,因為真的找不到了,畢竟錢塘江嘛。不想要葬禮,安安靜靜的就好了。走啦,各位,勿念。此生緣盡,只願沒有來生。」
26年的人生讓他覺得很累,而且活得虛假,這是怎樣造成的呢?是不是現代的家庭環境、學習制度都讓孩子不勝負荷?他要為着父母的面子、自己的面子而活?在無邊的壓力下,生命之重變得不能負荷。做回自己對他來說很難,就是說他沒有勇氣,亦沒有力量去表達自己真正的內心世界,所以一直活在孤獨、封閉的精神狀態之中,這是環境造成的嗎?還是他自己也要負上一部分的責任?
他承認一生中沒有遇到壞人,所以他其實是很幸運的,表面上是有足夠的關懷與愛,但是這愛就進不到他的內心,滋養他的生命。他也說愛家人呀,但是這愛是沒氣沒力的,只停留在腦子裡,不是真正讓他有牽腸掛肚的感情的愛。他也知道自殺會傷害母親,而且心中有愧疚感,但就是不能阻止自己輕生的念頭,他的愛是愛自己的感覺比愛他的母親更深刻,背後是一個封閉、疲倦、麻木,但卻很固執的自我。他寫的時候,亦很冷靜,說的話都是頭腦想出來的話,不是真帶有感情的,心是真的死了,所以才會萌生死的意願,就是那麼強烈的厭世感。
性情桎梏 禍害之源
現代教育着重能力或者才能的培養、具體成果的展現,有各種各樣的考試作為考核的制度,生命在這個過程中被遏抑了、扭曲了、生命力受了外在的遏抑不斷萎縮,本該有的抗壓能力、創造力、追求價值的精神力量都被消磨,人變得只剩下一個空殼,是極端脆弱和容易受傷的,加上情的世界沒被好好栽培,在功利主義、效益主義之下,家庭關係、朋輩關係、師生關係都變成目標為本,真正的感情不能培養起來。
情的世界本是生命的內涵,缺乏了情的滋養生命便變得更加匱乏。這一個個案,當事人並未受到很特殊的衝擊,但是他的生命就在一個空殼之中慢慢萎縮,把他推向死亡。性情本來是追求美好的動力,是一切價值追求的根源,這個根源枯乾了,生無可戀,沒有什麼值得追求的活着反而變成了負擔,所以,自殺者的累,是因為生命本身成為了沒有意義的負擔,他自然不願意活下去了。這個感覺令他非常害怕,不願再受類似的折磨,所以許下一個毒誓:但願沒有來生!
救治枯乾生命的源頭活水
價值追求的確立,是生命動力的根源,性情就是追求光明美好的動力之源。現代人就是不懂,平白浪費了很多珍貴的生命。西方現代文化引領人類走向世俗化、物質化、功利化,現代中國也避免不了,加上過去百多年戰爭不斷和政治動盪,傳統價值系統崩潰,造成了一個極之虛無年代。五四以後,走上了與傳統割裂的歪道,形成了一個虛無世代,沒有生命意義是時代的病,是比一切其他流行病更嚴重更厲害的病。
能救治這病的只有重建生命意義的教育,但這種教育不能訴諸文字概念,或是政策口號,只能透過體會,讓個體生命有內在的價值體會,由此重新建立價值系統和正面的人生觀,這絕非易事,但這才是活水源頭,生命真正的根本。
空虛的人生不值得留戀,這是常見的慨嘆。其實也不只出現在年輕的時候,這也可出現在任何時候。筆者前數月也撰文提及「空心病」,即北大清華等國內一流大學學生高比例的厭世,現已證明此病已是一廣泛為害的流行病。
脆弱的生命從哪裡來?必然是自小得到過分的保護,沒有經歷鍛煉而來。光明的力量必須自幼培養,不能等待。一個年輕生命的喪失,是時代的病敲起的警鐘,我們必須有所醒覺,虛無之病已瀰漫在空氣之中。
性情教育必須回歸社會
黑暗的虛無力量已經瀰漫於整個社會,除了痛惜之外,我們有辦法嗎?霍師很早便提出了警告,時代的病其中一個是大虛無(2006年發表〈時代的使命,生命的開通〉,收於《成長的鍛煉》一書,時代的十大特點之第八項便是大虛無,繼之而來的是大墮落與大死亡)。要對治虛無必須重建支撐生命的價值系統,必須透過性情的開發,透過各樣的鍛煉令生命更堅強,讓生命成為有承擔力的存在,這便是性情教育的使命。因此,性情教育回歸社會刻不容緩!
有嚮往的人生才值得活,在生命終結之後,乘願再來。願「不再有來生」的毒咒永不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