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生活 生孩子要不要讓男人看?

生孩子要不要讓男人看?

《素女經》裏對女人的性器各部位分別形容為「琴弦」、「昆石」、「赤珠」、「麥齒」、「谷實」等,把男女交合稱為「愛樂」,認為性交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行為,壓抑性慾、杜絕性交是有害的。

王安妮 作者: 王安妮
2016-05-28
說東道西

生孩子要不要讓男人看?

生孩子要不要讓男人看?

生孩子要不要讓男人看?
0
SHARES
1.4k
VIEWS
Share on FacebookShare on Twitter

女友們和我媽媽的意見相左

 
有個女朋友 Coco,40歲了,管自己叫做「齊天大剩。」就是單身到底的意思。其實我發現,自從自己當了母親後,和單身女友的話題減少了。真是有句話:這世界上有兩種女人,​​一種是生過孩子的,一種是沒生過孩子的。單身女性最熱衷的話題是男女情感,我20幾歲的時候和閨蜜們在一起也很喜歡談這個話題,也寫過《俗不可耐》、《哈佛情人》這樣愛欲情仇的小說。但是當了母親後,對孩童權益、教育、弱勢群體會更關注。我和 Coco 自然話就少了。
 
但這天,Coco 主動跟我提到生孩子。她跟我說,千萬別讓你丈夫看你生孩子,尤其是下身,看過之後可能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性,以後他可能會有心理障礙。我說,「你在開玩笑吧。你單身,連婚都沒結,怎麼知道的?」她說都是其他女朋友說的。果真,我遇到另一個女朋友 J,她想讓她的女兒女婿生第二胎。但是她的女婿說還沒有從第一次生孩子的那種驚心動魄的經歷裏走出來,不想生孩子的事情。我這個女朋友 J 就說,「看來,生孩子不能讓男人看。」
 
我媽媽的觀點正好相反。她說,你生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丈夫陪伴在身邊,他會體會到你做女人的辛苦,因此會更加珍惜你。我生產三個孩子的時候,丈夫都是在身邊的,不全是因為媽媽說的原因。當然,媽媽是個非常智慧的女人,很多時候她的意見都很有前瞻性。但是這件事,我的想法很簡單,在我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需要最愛的人在我身邊。我生老大老二的時候,我丈夫、父母都在產房為我加油。到了生老三,我父母在蘇州幫我照看兩個大孩子,我和丈夫住在上海的醫院。對我而言,丈夫在身邊,更多的是一個情感決定。至於朋友說要不要男人看,我是這麼想的:生命的繁殖是非常 Powerful 的一個經歷。男人上戰場生離死別都能經歷,看到流血血腥的東西是再正常不過的,生命創造的過程怎麼會嚇倒他們?如果是,這樣的男人不做丈夫也不可惜,畢竟,男人應該像鬥士一樣的活着。當然這也是因人而異,如果你選擇了一個見血就容易暈的男人,那也沒有辦法。
 

性潔癖?

 
女人愛化妝,剃體毛,都是想有一定隱私並把美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是人的天性。我的女朋友們沒有真正說出來為什麼不想讓男人看自​​己生產。我想原因也是概念上的:性器官是醜的,生孩子生殖器變形,更不能看。記得人大校友中國有名的性社會學家潘綏銘,在他的一項研究中,提到了「性潔癖」這個詞。意思就是覺得兩性是骯髒的,生殖器以及分泌物是骯髒的,性會帶來恥辱感。他說不論社會進步多少性教育依然還是個禁區,是教育的缺失。 「到2015年的時候,這三種『性潔癖』基本達到甚至超過了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男人覺得女人的性器官髒的人,竟然超過一半,達到55.4%;覺得性生活本身就髒的男人,居然也達到了46%。尤其是,覺得對方的性器官或分泌物髒的,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最多的。」
 

生殖器是美的

 
我覺得生殖器是美的。如果不美,男女為什麼要彼此親吻這裏?為什麼在遠古,會有生殖圖騰與生殖崇拜?中國古代對女人的性器官各個部位用「玉門」、「花心」、「瓊台」、「玉理」、「春水」這些高雅的詞彙來形容。《素女經》裏對女人的性器各部位分別形容為「琴弦」、「昆石」、「赤珠」、「麥齒」、「谷實」等,把男女交合稱為「愛樂」,認為性交是一種順應自然的行為,壓抑性慾、杜絕性交是有害的。而性事在《紅樓夢》中,更是用浪漫的「雲雨」來表達。
 
美國著名的畫家喬治亞·奧科夫畫的女性性器官,如盛開的花瓣。我想用 celebrate 這個詞。我們女人應該 celebrate 做母親的那個時刻,很美的事情。記得小時候,我寫過一首長詩是獻給畫家梵高的,叫做《月光下的向日葵》,有一句是這樣的:「你和我,怎樣在血的潮汐中相識,那個心跳的日子何以降臨?」那是有感於他畫的向日葵象徵燃燒的生命火焰,那是愛的最強光。這句詩詮釋了我後來生產的感覺。尼采說過,我們熱愛人生不是因為我們習慣於生而是我們習慣於愛。因為有了愛,對生命有敬畏,生殖才如此美。
 
(封面圖片:Pixabay)

更多精采文章

  • 從颶風災難中看美國人的互助精神從颶風災難中看美國人的互助精神
  • 美國的六十年代:一個狂歡反思的年代美國的六十年代:一個狂歡反思的年代
  • 移民父母不要失去自己的風采移民父母不要失去自己的風采
  • 留美學生的境遇如何?留美學生的境遇如何?
  • 移民孩子性格培養的重要性移民孩子性格培養的重要性

0

王安妮

原名王蕤,中國80年代久負盛名的少年天才作家和媒體人。 17歲開始寫書。保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後轉入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大眾傳媒專業畢業。她在《華盛頓郵報》、《財富》、《時代周刊》、《南華早報》等多家英文媒體任職過,並曾在美國國務院做過翻譯。也是西方媒體推崇的享譽世界的雙語作家,用英文寫了兩本小說,中文出版十餘部。回中國後,先後任 InStyle、Tatler 等時尚媒體中國區總編輯。現在創業並定居北京。王安妮有三個孩子。作為一個作家,她關注中西文化對比,尤其在女性與教育問題上見長。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林鄭月娥強調,以「封區」形式要求區內居民強制檢測,並非只做一次,政府日後一定會加以採取。
灼見報道

新增81宗確診 本港染疫人數破萬 政府圍封佐敦疫區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3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不認為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會違反「循序漸進」的原則。(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曾鈺成:協商產生特首不符合《基本法》「循序漸進」規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有深圳口岸辦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暫未有農曆新年經深圳灣口岸到深圳的人數預測。(亞新社)
灼見報道

進入深圳者分流到市外隔離 預約過關每日名額2000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2
2020年1月21日及23日台灣及香港分別發現第一宗新冠肺炎病例,一年過去,台灣及香港呈現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情景。(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報道

香港與台灣抗疫一周年 相同疫情下的不同情境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容教授表示,對理大而言,由於建築、地質學、 應用科學、工程學院等許多學系都對月壤抱有極大興趣,因此,希望能向國家申請少許月壤到港,以便展開相關研究。(灼見名家圖片)
灼見專訪

理大研發表土採樣儀器 助力嫦娥五號成功攬月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1-01-21

影片

  • 馮檢基:葉劉淑儀BNO建議弄巧反拙 中央宜保留港人回流太平門《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金融現泡沫吉中藏凶 對抗病毒靠傳統錦囊《辛丑牛年運程》
  • 施永青:後特朗普時代美國不太平 拜登繼續制約中國會發動熱戰?《灼見政治》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 雷鼎鳴:蓋棺論定特朗普破壞美國政治根基 內外施政一敗塗地《灼見政治》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關錫堯:水塘安全無人問!千斤重擔有誰知? 編輯精選
  • 置業的迷思置業的迷思 常霖法師
  • 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林行止:輸打贏要古有之 舉國大亂今才見 本社編輯部
  • 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羅乃萱:正向教育如何幫助子女? 本社編輯部
  • 下月11日六星連珠下月11日六星連珠 蔣匡文
  • 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大歷史看美國與中國 廖書蘭
  • 牛年說太歲牛牛年說太歲牛 文相濡
  • 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蔣匡文博士:疫情仍反覆 生意漸復甦《辛丑牛年運程》 本社編輯部
  • 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反制英BNO措施宜深思後果 王永平
  • 秋冬防「蛇」突襲秋冬防「蛇」突襲 温愛詩

推薦作家

  • 顧小培
  • 胡燕青
  • 余遠騁
  • 温愛詩
  • 廖書蘭
  • 張建雄
  • 盧兆興
  • 雷鼎鳴
  • 丁望
  • 黃錦輝
  • 蔣匡文
  • 馮孝忠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