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灼見名家 -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 -

生命之幕

珍.芳達 Jane Fonda (Wikimedia Commons)

一位40歲母親周前因癌病去世,遺下了七歲的兒子和兩個5歲的女兒。我還不及好好的認識她,但就被她的堅毅和剛強懾住了,患上同病的女子都活不上一年,而她卻活過了五年。

據說她所患上的原位癌,基因的成素是主因。她家族裏的女輩因為這種癌病致命,現在醫學都可以用數字來說明。她對自己孩子的愛自然引帶了一份無比的生命力,在癌擴散至其他主要器官的日子,仍不忘訓導,督促、實踐家教,計劃一切。母愛的生的本能,跟死的本能(Thanato)決戰。這位母親婚前是國家級的公關顧問,統籌世界級的體壇活動,長袖擅舞。我出席她的葬禮,主禮的神父用蠟燭形容她的一生,說一枝長長的蠟燭,如果從未燃點,多高多長都是徒然;相反,一枝從頭到尾都在燃燒的,燭光照亮人前。她雖然不過活過人生的頭一、二幕,好戲在前,但還是自圓自足的一個精彩故事。

人類最大的挑戰

珍.芳達五年前在TED講座系列裏以「生命之第三幕」為題,發表了一場動人的演說。她的演說之所以扣人心弦,除了她以「凍齡」的外表,說服觀眾生命自身的潛能以外,還有樂觀積極的態度以及進取可信的理由。其實「生命的第三幕」,比「第三齡」等概念更具創造意味,且比生命的序幕更令人期待。

珍.芳達說現今日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莫過於「長壽」。我們比起上世紀的人多活了平均34年,也就是多了三份一的人生。但人們的看法還是把高齡視為人生的低谷,以致用各種疾病的語彙來形容。(筆者便聽見一位60歲的女士認真問醫生,是否真的有「老人除」?問的時候花容失色,身上塗上濃烈的香水。)生命的第三幕依珍.芳達娓娓道來,是把它看作人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的一段,具有特殊意義。她甚至以上樓的攀升、完整、全力以赴以及真誠來形容。如果態度正確,進入生命第三幕的人們理應更豁達、包容、看透得失、明白事理,因而更易滿足。關鍵在於不從他人的外在眼光打量自己,而是以內在的智慧來領悟,那才是力量的源頭。

垂死掙扎的聲音

悲觀來自決定論的思考,不少致命的疾病來自基因或遺傳,因而有着各種無何奈何的沮喪,但相反的邏輯卻提供了饒有意義的思考。珍.芳達引用一位作家對自身因疾病體力衰退,作反彈陳述:「在我的肌肉萎縮之際,我的創作靈感卻特別盎然,當我的喉嚨難以作聲,我方才聽到自己的心聲;當我的軀體變得細小,我才發現到自己。」如果這是生命第三幕的狀態,那可以是躊躇滿志的,因為進入第三幕,前兩幕遺留下來的事情便得清理一下,那包括人生的遺憾、歉疚,沒說的話,應清理的各種債務,要補償的付出。每個進入第三幕的人都會知道自己之前的劇情;從前選擇中斷與遺忘,現在坦然面對。

生命的第三幕,人們以為是空洞、單調、無聊,並刻意活得如他人所料一樣,其實正好相反,它可以把前兩幕的人生變調,甚至改編,重新來一個起點,要做的事至為重要。珍.芳達說女性進入第三幕的人口將佔世界之最,改變人們的看法,要看她們了。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