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香港表演藝術的發展時滔滔不絕,抱起結他彈奏時優雅陶醉,華道賢教授身兼學校事務的掌舵人、老師及表演者等多重身份仍然游刃自如,他既是致力培育優秀演藝人才的教育家,亦是一位傑出的古典結他演奏家。
華道賢教授於2012年出任香港演藝學院校長,五年過去,他每天仍能發掘到令他更愛香港的地方。每逢周末,他都與太太在城內到處逛,荃灣三棟屋博物館、旺角的花園街、金魚街,都是令他充滿驚喜的地方。「炎夏之下走在街頭,看到售賣金魚的地方隔壁可以是高科技店舖,這種強烈的對比很有趣,也是減壓的好方法。」
穿越大街小巷 尤鍾本土文化
來港後,他的另一興趣是粵劇藝術。粵劇由音樂、服裝、道具以至演員舉手投足都有其意思,讓他非常着迷。「它是非常獨特的表演形式,真正代表本土文化。我也喜見近年它被活化,新作往往能夠反映當下社會。希望將來有更多香港人重拾對它的熱愛。」經常遊走旺角又熱衷粵劇,如此「貼地」的他廣東話又有沒有進步?他大笑:「哈哈,沒有呢!連的士司機也從來沒有聽懂我說的話!」
推廣古典結他 與年輕人交流
華道賢教授除了是一名30多年來於高等學府從事教育行政工作的人,也是一名傑出的古典結他演奏家。每天晨早或晚上,他都會抽空練習。是沉澱思緒,也是洗滌心靈的妙法。事業生涯中最令他自豪的其中一章,就是在澳洲創辦了達爾文結他節,凝聚了結他界的大師與後起之秀,也孕育了一群具鑑賞力的觀眾。來到香港,他依然積極推廣古典結他,亦喜與本地年輕演奏家合作交流。「作為一名教育家,其實我每天也在我的學生身上學習。年輕人充滿新鮮的想法和激情,給我很大的衝擊。」
行政工作與創作看來兩走極端,但華道賢教授卻認為兩者相輔相成。他以當年出席演藝學院迎新日,即席拿出結他演奏作例子。「學生最初可能會覺得很訝異,但同時會與我感覺更親近,明白我不只是校長,也是藝術家,更能清楚理解他們的想法和表演者要面對的挑戰。」華道賢教授醉心研究結他,仍然鞭策自己在技藝上的追求。「演藝學院的存在,是為了服務學生和香港。即使從事藝術行政,也要保持着對表演藝術的一團『火』及同理心,才能在工作上制定出真正有助學生發展的政策與規劃。」演藝學院於8月將會舉辦「Early Music Forum」,為大眾邀來國際頂尖演奏家的演出,而演藝學院的學生亦有機會與這些技藝超群的演奏家合奏,身為召集人的華道賢教授認為:「這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而我絕對是大力支持。」
談到香港文化以及演藝學院未來發展,華道賢教授希望繼續為學生安排更多外訪交流機會,擴闊視野。剛過去的首屆香港演藝學院節,則讓六間學院學生的畢業作品進一步走進大眾視野。硬件方面,新的教學大樓正在密鑼緊鼓,亦希望未來可為學生興建宿舍。「宿舍不止是解決學生住宿問題,而是希望建立年輕的演藝社群,凝聚創作力。」然而,華道賢教授始終深信藝術重於「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此他寄語同學,「永遠保持你對藝術的熱情,勇往直前。你的周遭會因為你的堅持而改變。主動與別人合作,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從中學習與突破自己。」
原刊於《演藝通訊》,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