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是覺悟真理者、偉大思想家和導師,了解我們每一世由於因緣各異,性格、習性、生活環境不同,對佛法的理解和修行也不可能只有一個模式,所以佛陀留下了不同的修行法門,讓今生有佛緣的眾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修學的方法。
佛教傳來中國以後,大師們根據經典依教立宗,為東土的學佛人提供了多樣的修行途徑。例如隋朝智者大師奉行《妙法蓮花經》的天台宗,唐朝有六祖惠能大師發揚光大的禪宗(雖然標榜「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但是也非常重視《金剛經》),都是用定、靜、觀想為主要方法,提升心的質素到悟、菩薩、佛的境界。但修行方法不同的大德,其中不乏在能夠成佛之前,希望能往生淨土繼續修行,以《淨土三經》立宗的淨土宗既是獨立成宗,以念佛為本(本尊是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為目標;但是淨土這個目標地也是其他法門共通的,現代很多不同流派的道場都在法會和早晚課時誦讀三經之一的《佛說阿彌陀經》。
追逐經濟損環境 人人有因果責任
最近從新聞報道看到法國一些抗議示威,畫面上出現的行動頗為激進。本來抗議的原旨是因新增減排稅的公平性具爭議,當然對其他社會現象或政府政策不滿的民眾也會趁機參加,但演變成暴力的警民對峙,破壞街上的店舖甚至具歷史價值和地標性的公物,示威過後的一片瘡痍,反映了雖然是相對較富裕的地區,很多人的心還是不安和煩躁。
在我們居住的東亞區,大自然也發出了對我們多年來因盲目追逐經濟增長和無窮盡的物慾而破壞環境的強烈警號,幾十年未見的超級颱風天鴿、山竹相繼出現,日本也反常地風災連連。若《佛說阿彌陀經》描述的樂土是我們精神和物質世界的理想指標,現在很多地區都可能是負數了。
佛陀在經裏描述阿彌陀佛在淨土說法,是個無諍的理想國度,淨土的修行人能夠專心學佛成佛,那裏的居住環境也非常宜人,地方寬敞,鳥鳴、風動、花草都能說法。佛陀了解我們的嚮往,佛理教我們回歸本性(本來面目),只要我們了解慈悲衍生智慧,深信因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能諧和一點。
集體調控物慾,多注重環保,就可能鳥語花香,那就是現代大德聖嚴法師和一行禪師推動的「人間淨土」。一切由心造,人類的共業是善是惡,要共同努力,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因果責任。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