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地標珍寶海鮮舫,日前告別香港,轉赴東南亞。珍寶海鮮舫被拖到南海西沙群島附近海域時,遇上風浪導致船身入水,傾側後翻沉,最終無力回天,沉入約1000米深的海底,據說極難打撈修復。
海鮮舫沉沒 具象徵意義
這或許只是一次普通的航行事故,還幸沒有人命傷亡。但珍寶海鮮舫有港人太多的集體回憶,於上世紀香港的流金歲月,有象徵意義,讓港人格外感到唏噓,無限傷感,十分遺憾。翻篇的歷史一頁,處境都變,情懷未變,過去了沒法追。不少市民為事件感到震撼,網上評論排山倒海,感慨萬千。
有認為珍寶海鮮舫沉沒事件極具象徵意義。它看上去高大威猛,華麗璀璨,那是因為停靠在母港,大樹底下好乘涼,一旦走出去,根本沒法生存,瞬間沉沒。這條船簡直可以說是香港命運的寫照,是一則生動的無聲寓言。遭遇風高浪急的世界,香港特區如果沒有「一國」主導,那就只能夠在未知的海域中航行,容易失去方向。
一國兩制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離不開「一國」的主導,才有「兩制」互動的空間和動能。「一國」主導,中央引領,才是最重要的指路明燈。
中國海底打撈技術日趨先進
話說回來,中國在打撈海底沉沒物品方面,其實經驗豐富。海底打撈沉船技術,中國不是最早掌握,但是目前已經成為世界最強。西方的水下考古整體打撈技術,始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當年中國的水下考古還沒有誕生。中國的水下考古,到1987年才正式成立。35年前,中國這方面的技術,人才和裝備都是零。
然而中華民族就是有不服輸的血性,只要我們決定要進入任何領域,最終一定能夠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2007年,中國水下考古團隊成立僅20年,聯同廣州打撈局,成功實施套箱法,從海底整體打撈出「南海一號」宋代古沉船。水下套箱的整體起吊噸位,達到當年世界最高紀錄的4000噸,一舉成為全球水下考古在沉船整體打撈領域的第一名。
今年3月,國家文物局公布,正式啟動「長江口2號」古沉船的水下考古整體打撈工作,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正式打撈出水。中國水下考古團隊聯同上海打撈局,運用弧形樑套箱組合技術,預計將會完成1萬噸的起吊噸位。(珍寶海鮮舫的排水量只有3300噸。)
西方國家一直重點採用海底拆解,以暴力提取文物的方法,快速打撈文物,快速變現出售。所以他們早期的水下沉船整體打撈,在技術和裝備方面一開始就走上錯誤道路,沒有更高水平的要求,因此技術和裝備發展停滯不前,現在已經落後於中國。反觀中國的水下考古,最近和上海打撈局合作研發出最新的打撈沉船裝備,採用了核電站的弧形樑技術,用最先進的隧道盾構和對接技術,整體穿越海底(等同在沉船下面挖一條隧道)提取古沉船。
新港府須心繫市民 呈請中央幫助打撈
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向國家打撈局提出,呈請助力打撈珍寶海鮮舫,相信能夠輕易做到。因為在深海打撈,雖然不算是舉手之勞,但技術上估計沒有問題,事在人為。就看新一屆特區政府如何在文化歷史、保育傳承方面有嶄新的概念,有順應民意民情的思維,能否及時糾錯。
本屆特區政府不處理珍寶海鮮舫問題,究竟錯在哪裏?涉及政府體制運作凡事推諉於資本力量和市場運作的過時思維。這方面反映了本屆政府的政治文化和領導心態,問題十分複雜,以後有機會再詳細分析。珍寶海鮮舫7日前被拖離香港,不少市民躑躅岸上流連,依依惜別同吞聲,不捨之情滿胸臆。
新一屆特區政府捍衛香港繁榮穩定的同時,應該心繫市民的利益福祉,有同理同情之心。本人生於斯長於斯,和香港絕大多數土生土長的中國同胞一樣,對這塊土地飽含深情,對香港情況十分熟悉,始終關心香港繁榮穩定,始終心繫人的根本利益和長期福祉。
是時候重整心態上路
一國兩制在實踐的過程中,發展是永恆的主題,融入國家大局是唯一正確的道路。香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有許多有利的發展條件和獨特的競爭優勢。當前國內持續快速發展,更是港人難得的機遇。回歸以來歷經25年的曲折迂迴,尤其是過去3年過渡期的驚濤駭浪,現在是時候重整心態上路,可謂機不可失,時不我待。
原刊於「點新聞」,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