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往的遊戲培訓當中,我經常問參加者以下的問題:「當你還是兒童,每次玩遊戲的時候,你父母通常的回應是什麼?」答案也離不開以下幾種:「做完功課沒有?」「玩『創』你個心」「不要整天只顧着玩。」在華人社會,普遍有「遊戲貶意」的情況,遊戲被視為不事生產、不能賺取金錢及對社會沒有貢獻。讀書比遊戲重要,背誦比遊戲重要。遊戲彷佛是無所事事的時候才出現。
在外國,遊戲理論已經超過100年的歷史,遊戲研究亦提供大量資料,支持遊戲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學者Stuart Brown(2009)比較遊戲及氧氣同樣重要,但當我們不留意時,遊戲便會在我們身邊慢慢消失。
林志垠(2021)提及對孩子來說,玩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必須。透過玩耍,孩子可以提前體驗「世界的縮影」,培養創造力、想像力與專注力,還有解決問題、批判性思考與溝通協調的能力。
這些能力重要嗎?重要!因為未來的教育並不是以知識為中心。林志垠(2021):「從前以培養學習努力的教育為優先,現在培養的是學習能力,必須要有批判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玩」不再等同不事生產,而是透過遊戲培養未來主人翁的能力。正如我們每天「致力透過遊戲教育培育世界領袖」。在香港推行遊戲教育,先要由老師及家長培訓開始。我們向老師、家長分享遊戲教育的重要性,需要他們自己先經驗遊戲。
曾經到小學進行有關遊戲教學的老師培訓,完結前,老師分享:「如果每天上堂也可以玩得這樣開心,學生必定不願意下課,更加喜愛學習。」這一句小小的總結,道出了遊戲教育的真正意義,也是我們的小小心願。
參考書籍:
1. Brown, S. & Vaughan, C. (2009). Play──How it shapes the Brain, Opens the imagination, and Invigorates the Soul. Penguin. New York: Avery, a member of Penguin Group (USA) Inc.
2. 林志垠(2021)。《猶太爸媽這樣教:培育孩子的六大未來能力,打造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善於合作的下一代》。台北市: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