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2019年9月25日,團結香港基金提出「港人組屋」計劃,政策措施包括新建公屋可租可買、租金津貼、鎖定補價、首次置業免息貸款等,實踐全民安居願景。香港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分享他過去36年房屋政策心路歷程,以下為內容摘要:
我在36年前,第一次做公營房屋的研究。當時房委會主席王䓪鳴,研究項目是公屋富戶政策。我就與廖柏偉教授一起寫文章,在1985年發表。我繼續對房屋政策有興趣,愈做愈深入。
房委會的問題很容易明白,但改革不了。經過36年後,我明白箇中原因。
公營房屋政策的特點是過去數十年裏,每次遇到問題時,就想辦法解決當時遇到的問題。十年過去了,舊問題暫時解決了,遇到新問題時就唯有小修小補,好像傷口上貼膠布。六、七十年後,房屋政策累積很多「膠布」。要修正過去問題時,過往的問題會互相爆發,所以不知道從哪裏解決好。
香港第一個公營房屋是徙置區。徙置區並不是解決房屋問題。當時政府建設徙置區,安頓寮屋居民,方便政府在寮屋區收地發展經濟。
六七暴動源於房屋問題
香港60年代出現很多問題,因為房屋政策的改變,很多樓宇需要拆卸,導致銀行擠提,甚至倒閉,民不聊生。1966年香港天星小輪加價事件發起人蘇守忠就在這背景下產生。之後發生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六七暴動。
六七暴動的背景就是房屋政策嚴重出了問題,從此事正確認識房屋政策的起源。
70年代,港督麥理浩上任,檢討暴動的因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香港有很多社會經濟問題,特別是房屋問題,從此香港大規模興建公營房屋。公營房屋是解決60年代後期問題的主要彈藥。
到了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資產上升,在全球化下,出現先進科技,產生供應鏈,工業轉型,房地產全面飛升。樓價飛升得如此快,未能趕及在80至90年代買樓,以後就沒有機會。唯一一次機會就是亞洲金融風暴,但沒有人敢買樓。風暴過後,就到沙士(SARS),樓價在低潮過後一直上漲,從此出現問題。
先要解決貧富懸殊問題
香港今天遇到問題不是房屋問題,而是貧富懸殊的問題。房屋問題是貧富懸殊表現最集中的象徵。所以要解決香港問題,先要解決香港貧富懸殊的問題。貧窮家庭沒法子上流。在房屋政策裏,就是房屋階梯斷了。事實上,房屋階梯沒有斷了,但因為沒錢,梯階太高,沒有力量爬上去。
怎樣解決?其實無法解決的。子女跟錯父親就沒有置業希望了。現在只有一個父親,就是政府。如果不認政府做父親,就沒法子了。既然房屋階梯的梯階太高,政府不如給「高跟鞋」市民,讓他們爬上去。房屋政策的簡單做法,就是需要穿着「高跟鞋」的人,政府這位父親給他們「高跟鞋」就可以。父親不給的話,就沒人給你了。
就算政府找更多土地,建更多房屋,房屋階梯還是不夠高爬上去。這不是供應問題,而是購買資金不足的問題。所以公營房屋租戶要平買單位,鎖着價格。居屋要補少點地價。鎖着價格。不符合買政府樓的人士,就參考團結香港基金的港人組屋計劃。問題不是房屋問題,而是價錢問題。這個問題沒人能解決的。
現在社會病了,由於整個世界變了,中國開放,全球經濟改變,導致工業轉變,樓價飛升,資產價值上升,但整個社會無法提供足夠增加收入的方法,因此房屋階梯消失了。唯一的補救方法,就是新加坡組屋政策。政府要有很大的魄力和毅力推出多種政策,符合不同人士的需要。政府不做,就沒有選擇,就是「攬炒」。
延伸閱讀: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