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的8月23日,毛澤東下令炮轟金門。北京稱為炮轟金門,台北則稱823炮戰或金門炮戰。台灣軍民有紀念抵抗炮轟的活動。
60年前守衛金門的第9師師長郝柏村(後曾任參謀總長、行政院院長),參與拜祭陣亡將士的儀式。
823炮戰,是抗日戰爭(1937—1945)後的第二次國共內戰,第一次內戰在1946—1949年。
毛的炮轟金門決策,是兩岸關係中的重要事件,與三面紅旗運動(大躍進、人民公社、總路線)息息相關,也涉及與美國的關係(大使級華沙會談等)、蘇聯的共同艦隊倡議。
60年後的今天,事件背後的政治生態、外交角力,毛的戰爭與和平觀,對兩岸關係的可能影響,仍值得思索。2049年中共建政100年之前,諒有全面武攻台灣之舉。
游泳池決定 炮戰兩階段
中東事件(黎巴嫩、伊拉克)後的7月20日,毛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軍委成員列席),作出炮轟金門決定,成立福州軍區福建前線指揮所(葉飛負責)部署行動,此即「720泳池決定」。
在中共北戴河會議(政治局擴大會議)中,毛於8月20日為炮轟金門最後拍板(註1)。北戴河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建立人民公社,推動大躍進(包括土法上馬、全民煉鋼的「大煉鋼鐵」),亦涉及炮轟金門的行動。
炮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自8月23日至10月5日,實施實彈轟擊,陸海空軍封鎖金門對外運輸聯絡。
第二階段自10月6日至1961年12月,打打停停,有時打空炮(紙彈,政治宣傳品)。
1961年12月中旬,停止放實彈,只在單日放空炮(國軍亦以空炮回應)。
1978年12月,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全黨工作」轉到發展經濟。1979年1月宣布:停止炮轟金門,維持近40年的和平狀態,福建方面最近還有供水金門之舉。
密集式炮轟 吉星文殉職
據共軍解密檔案,自1958年823炮戰到1959年1月期間,共軍發動大規模炮戰7次,空戰則有13次。
8月23日,共軍前線部隊在兩小時內發炮3萬多發,三位國軍將軍陣亡。
毛說:「頭一天……,趙家驤就是這個時候打死的,另外還有一個副司令吉星文也打死了,俞大維身上也染了一點血。」他還講「狂生夜坐」的鬼故事,並伸出舌頭扮鬼,說:「不要怕鬼,你愈怕鬼,你就不能活,……我們不怕鬼,所以炮轟金門、馬祖」(註2)。
毛的談話暴露幸災樂禍心態。炮戰中殉職的趙家驤、吉星文(均中將)、章傑(少將),都是金門防衛副司令官,曾參加抗日戰爭和第一次國共內戰;在盧溝橋七七事變(1937)中,吉星文是抵抗日本侵略的國軍英雄(團長)。毛提到的俞大維,是炮戰時的國防部長(表);其侄黃敬(俞啟威曾是江青的「青島情夫」),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黃敬之子俞正聲是中共政治局常委、政協主席(2013.3—2018.3)。
有狂生夜坐 開炮唬嚇人
從毛的一系列講話、年譜和解密檔案觀察,炮轟金門是「狂生夜坐」的「暢想曲」。
毛習慣「半夜辦公」,愛翻古書(包括古代小說諸如《聊齋志異》),常有「狂想」(或稱「暢想」、「革命浪漫主義」)。一些「歌德派」的頌歌,稱1958是他的「暢想年」(後來有文藝界頌歌「十三陵水庫暢想曲」),既有大躍進加快過渡到共產主義天堂的「暢想」,又有土法上馬、全民煉鋼和7年超英國的「狂生夜坐」幻想品,更有「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敢想、敢說、敢幹」、軍事化的「人民公社」。
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瘋狂式政治運動,引發毛「鼓足幹勁」的狂熱,衍生炮轟金門的奇想。這是「狂生夜坐」的常態。
穿睡衣開會 說打而不登
在大躍進和「豐產衛星」升天(畝產只有幾百斤吹成幾千、上萬斤)的亢奮下,毛有炮轟金門的狂想,但並無勝算的十分把握。他致函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黃克誠,稱「睡不着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一鼓作氣,往往想得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時難免失算。」(註3)。
有點荒謬的,炮轟的「戰略意圖」最初並不清晰,毛並未向軍方說得「精準」,軍方總政治部誤以為要速戰速決打下金門。據《毛澤東年譜》引述的解密檔案,總政治部的對台廣播(8月27日)稱:「對金門的登陸進攻已經迫在眉睫」、「決心解放祖國的領土台灣及沿海島嶼」。
炮轟的戰略意涵,最初是「意在擊美」。9月初,毛說:「美國說……要撤退金門、馬祖,但是蔣介石又不撤。你不撤我就打,你一撤我就可以不打,你全部撤走我可以一炮不打。」
曾任《人民日報》總編輯的吳冷西,在其回憶錄也透露毛的談話:「我們的要求是美軍從台灣撤退、蔣軍從金門、馬祖撤退,你不撤我就打。」
吳冷西又說,8月25日(823炮戰第3天)毛在北戴河游泳場休息室召開高層會議,他「穿着睡衣就主持開會」,說:「我們不說一定登陸金門、也不說不登陸,……登陸金門不是一件小事。」(註4)
官方出版物《毛澤東傳》稱,毛的「最初預想」,「是要通過炮擊來封鎖金門,最後逼使蔣介石集團放棄金門,達到收復金門的作戰目的」(頁858)。
後來,毛不再強調「兩撤」,改以「打而不登」為炮轟主調。其因,一是無登陸成功的把握;二是未忘古寧頭戰役的「慘敗教訓」。
1949年10月24日,3野的葉韋兵團(葉飛、韋國清第10兵團)率28軍、29軍,渡海強攻金門古寧頭,以慘敗收場。據共軍解密檔案,在三天三夜的惡戰中,共軍9000多人戰死或被俘(註5),幾乎是全軍覆滅。
以炮戰摸底 又涉及整人
炮轟的意涵,首先是「摸底」,既試測共軍自身的炮兵作戰能力,更試探國軍的防衛、應變能力,觀察美國的反應:有無逼使蔣介石撤出金、馬的決心。
整人、製造恐怖,達到恐慌不安,是第二個意涵。毛愛整人,9月上旬說:
「金門島把廈門變成一個死港,馬祖島就把我們閩江海口塞住了,這得整它一下。……美國人不整是不行的。」
吳冷西的回憶錄,也提到毛整人;毛說:「這次炮轟金門,……就是要整美國人一下」,「有機會為什麼不整它一下」。
毛的整人,後來是時轟實炮,時放零炮。9月13日,他致函周恩來:「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是打零炮」,「白天黑夜打零炮,……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後來,周回應毛:「對金門作戰方針,仍以打而不登,斷(絕金、馬的後勤補給)而不死,使敵晝夜驚慌、不得安寧為妥。」
以戰逼和,是第三個意涵。密集炮轟與時打零炮交錯,使美、台極為緊張,迫使美國恢復大使級會談(華沙會談)、台灣接受統一的談判。
拒共同艦隊 給蘇聯顏色
許多年來,港、台和外國述評823炮戰的文章,大都說毛與蘇聯赫魯曉夫有軍事合作,炮轟金門是增進合作。事實並非如此。
我的解讀是:「給蘇聯一點顏色看」,是炮轟的另一意涵。
炮轟金門前,北京請求莫斯科援助海軍建設(核潛艇)和沿岸防禦被拒絕;蘇聯大使尤金又傳錯話,說蘇、中、越可建立共同艦隊,毛認為有損主權而拒絕。赫魯曉夫又不支持大躍進,亦令毛很不滿,炮轟金門是向他警告:不靠蘇聯也敢幹。
註1:《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七十年》,軍事科學出版社(北京,1997),頁481。
註2:《毛澤東思想萬歲》,頁290。
註3:《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7冊,頁326。
註4:《憶毛主席》(吳冷西),新華出版社(北京,1995),頁74、75。
註5:同1,頁352。
本文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作者修改、補充、附表後授權本網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