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美國東部時間7月13日,在賓夕法尼亞州進行競選活動時遭行刺,僥倖只是耳朵輕傷,特朗普事發後還高舉拳頭,口中念念有詞,連說三聲「Fight 、Fight 、Fight 」,但亦有網民懷疑他在爆粗,說的是「Fxxk 、Fxxk 、 Fxxk」。
事件發生後,坊間大部分的輿論認為,特朗普入主白宮,已經是穩操勝券。我倒覺得發生這樣的突發事情,大家即時的反應是有點過激;事實上,刺殺事件並不會為兩方的形勢,帶來重大改變。
今次美國大選,選民可以分為三批,一批是特朗普的「鐵粉」,縱使特朗普十惡不赦、官司纏身,但這些支持 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選民,都會投票給共和黨,刺殺事件對他們是零影響的。在政治光譜的另一端,亦有一批極端仇視特朗普的選民,他們的態度是Anyone but Trump;他們亦不會受刺殺事件影響,投同情票給特朗普。剩下便是少數的中間派游離票,這些游離票左右的7 個搖擺州份,是決定下屆白宮主人關鍵。
刺殺事件不會改變支持或反對立場
選民投票,往往基於感覺,多於理性分析。刺殺事件沉澱之後,特朗普能否藉英雄形象而加分呢?難說!如果我是中間派的選民,我會覺得投票給一個製造分裂、周身惹火的候選人,未必是國家之福。選總統畢竟不應該是靠同情心。
觀乎最新選情,特營亦有令人擔心的地方。按常理,如果特朗普是勝券在握,他應該保持低調,避免犯錯,維持領先局面。但看他近期的一兩個決定,有點像被(以為)勝利冲昏頭腦。事件一:他選擇了39歲的俄亥俄州參議員萬斯作副總統候選人,萬斯政見比特朗普更右,選擇萬斯作副手,無助特朗普爭取中間的游離票。事件二: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近日大放厥詞。他要求台灣自付軍費,並且認為美國不應該支持一個晶片業的競爭對手。這些當然是未經深思熟慮單為討好粉絲的說法。
最新民意調查,在搖擺州份,特朗普仍然領先,但縱使他最終勝出,也不會是因為這次刺殺事件。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