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教育 父母要培養孩子這些潛能

父母要培養孩子這些潛能

我們常以為,美國的小學強調快樂學習,但沒想到那兒的學校同樣不利於好奇心發展。這倒不是因為美國的老師覺得好奇心沒用,他們其實也身不由己。

留學媽媽 作者: 留學媽媽
2017-02-25
教養女王

父母要培養孩子這些潛能

父母要培養孩子這些潛能

父母要培養孩子這些潛能
撰文:桃爸
 
封面圖片:研究顯示,孩子在上學之後,好奇心開始明顯減退。(Pixabay)
 
「激發好奇心是確保孩子們吸收、記住信息的最好方法」 。
 
這句話我們大概都知道,但時常忘記,更別提去實踐。它出自這本《飢渴的大腦:兒童好奇心起源》(The Hungry Mind: The Origins of Curiosity in Childhood),作者是美國知名心理學家、頂尖文理學院Williams College心理學教授Susan Engel。
 
閱讀此書,像是在兒童的成長世界漫游,滿目所及,皆是熟悉又陌生的景像。好在有Susan姐洞察幽微,如剝洋蔥般,層層剝開好奇心之源。
 
雖然有時她想要說的不過是看似簡單的常識,但「常識」不正是時下教養所缺失的嗎?
 
言歸正傳,Susan姐所關心的問題是這樣的:
 
1、大體而言,好奇心會伴隨成長而減弱。但有的孩子會一直保持很強的好奇心,有的卻不然。為什麼?
 
2、家長和老師都說好奇心重要,但孩子上學後(即5-12歲),好奇心明顯減退。美國的學校怎麼就成了抹殺好奇心「幫凶」?
 
3、最後,我們能做什麼,幫助孩子培養好奇心?
 

一種衝動

 
人之初,本好奇。心理學家Daniel Berlyne認為,好奇心類似飢餓、性欲,乃人之本能,超越種族、文化。可以說,人和其它物種的一大區別就是這種消除未知、了解萬事萬物的衝動,儘管很多時候,了解本身並無實際價值。
 
好奇發生的時候,我們感受到的多是一股躁動。緣何躁動?因為意外。換言之,當某事物不符合慣常認知時,我們感到意外和驚奇,進而產生探知的意願或行為。所以,Susan姐這樣定義好奇心:
 
當期待被違背時所產生的一種求知衝動;它可通過文字或者行動表現出來。
 

一樣好奇

 
2歲前的寶寶都是好奇寶寶,他們積極主動地建立自己的認知框架。有實驗顯示,90%的嬰兒在被帶進一個新房間時,會花20秒左右掃視新環境。而在日常生活中,若是他們用手指比劃什麼,可能是在傳遞內心的好奇。
 
嬰兒的認知能力遠比我們想像中強大。他們不僅想知道「是什麼」(what),還想明白「為什麼」(why)。另有實驗顯示,1歲的寶貝便想要明白「how」、「why」這類復雜問題,具有心理學家所稱的「認知性好奇」(epistemic curiosity)。
 

差異初現

 
Susan姐指出,3歲以後,好奇心發展開始出現分化。有些小孩明顯表現得更加好奇些。在心理學家Chouinard的研究中,有的孩子每小時平均會問198個問題,有的則只問69個問題。
 
為什麼?
 
簡單說,內外因素,互相交織,共同作用,讓好奇心的發展出現分化。
 
內因(孩子本身):氣質、智商
外因(家庭環境):情感依附、語言指紋、家長姿態
 
氣質:站在普通的陌生房間的門口,一個3歲幼童敢不敢進去?這部分取決於孩子的天生氣質(temperament)。有的孩子從小就喜歡探知新鮮事物,有的則對此畏懼。與生俱來的開放氣質(openness),無論強弱,是影響好奇心發展的顯著因素。
 
智商:毋庸置疑,人的智商存在差異。智商高的小朋友,處理信息和對比事物的能力更強一點。碰到新鮮事物了,需要有處理信息的能力,好奇心才能得到滿足,進而探索下一個新鮮事物。這也是為什麼智商會影響好奇心的發展。
 
情感依附:滿足好奇心需要探索未知。對一個3歲小孩而言,踏出探索腳步的重要前提是有個安全的港灣,即高質量的依附關系(attachment)。換言之,親子關系差的話,孩子易焦慮,少安全感,而這樣的孩子怎敢向未知進發呢? 
 
語言指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環境,獨特到讓Susan姐稱之為「語言指紋」。她的團隊曾經連續5天錄下12個家庭的晚餐對話。讓人吃驚的是,家長在吃飯時回答孩子問題的風格迥然不同:有的草草應付,快速進入下一個話題;有的則利用問題激發討論,延展話題。難怪Susan姐總結說,愛提問的孩子通常有愛提問的媽媽(她說這話時,顯然忘記了爸爸)。
 
家長姿態:Susan姐認為,小孩子的好奇程度與媽媽的好奇程度有很強關聯(注意不是因果關系)。美國兒童心理學家Johns & Endsley的研究則顯示,當小孩看到家長主動探索世界時,自己也更願意去探索。套句俗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長對待事物的姿態—冷漠無感,還是興趣盎然?—形塑著孩子的好奇心。
 

上學之後

 
上小學後,學校就成了影響孩子好奇心發展的最強因素。不幸的是,Susan姐的研究顯示,孩子在上學之後,好奇心開始明顯減退。
 
Susan的團隊走進10間教室(幼兒園和小學高年級各5間),總共錄下50小時的行為數據。然後,她們逐個去數孩子們的三大好奇心行為,即提問、針對性的注視和把玩某物。
 
研究結果令人乍舌。平均地,幼兒園教室每2小時存在2.6段(episode)好奇行為,但在小學5年級教室,這個數字僅有0.40段。所以,Susan姐精辟地總結道:「孩童(children)是好奇的,學生(students)卻不然」。
 
我們常以為,美國的小學強調快樂學習,但沒想到那兒的學校同樣不利於好奇心發展。這倒不是因為美國的老師覺得好奇心沒用,他們其實也身不由己。
 
在每一堂課,老師們都需要完成明確、量化的教學目標。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是確保孩子們掌握知識,而不是鼓勵詢問和探索。所以,每當孩子展露出好奇心,提出偏離教學目標的問題時,老師便會覺得這是在妨礙「學習」,只得「善意」提醒,將課堂拉回「正軌」。無意中,老師成了壓抑孩子好奇心的「幫凶」。
 

愛、問、玩

 
孩子的好奇心如同幼苗,需要呵護、培植。那麼,家長可以怎麼做呢?
 
遺憾的是,Susan姐並未提出針對家長的建議(給老師的建議倒是很多)。但從她扎實豐富的論述中,我們還是可以提煉如下幾點,供爸媽們借鑒。
 
愛。如上所述,幼童與爸媽之間高質量依附關系是探索未知,發展好奇的基石。這點想必無需贅言。
 
問。Susan姐認為,如果孩子在10歲左右時,能在沒有成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地提出問題,尋找答案,這將是無價的能力。既然老師們已經在學校孜孜不倦地傳授知識,爸媽在家庭教養上則大可關注老師所忽視的東西——提問能力。與其擔心孩子的詞彙量,不如多關心他是否提出有趣的問題。
 
具體而言,爸媽們需注意:和孩子相處時,是否鼓勵提問?是否耐心解答疑問?是否一起再多問幾個問題?若孩子的問題得到解答,求知欲得到相應滿足,他們會更有動力提出新的問題,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玩。這裡指孩子一個人自由玩耍的時間。Susan姐援引過往兒童發展研究指出,獨自、自由玩耍的時間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極度重要」。所以,給孩子獨處的時間,想干嘛就干嘛,做點白日夢也很好。
 
最後,讀完這本200多頁的英文書,我印像最深的一句話是:「擁抱模糊,避免混亂」(embrace ambiguity, avoid chaos)。這個世界變動不居,繁復混雜,承認無知是令人愉悅的,也幫助孩子了解:有時候,無知的滋味妙不可言。

更多精采文章

  • 雅虎:特朗普密令授權CIA做「黑客帝國」 對中俄伊朗發動網絡攻擊雅虎:特朗普密令授權CIA做「黑客帝國」 對中俄伊朗發動網絡攻擊
  • 完善香港加密資產行業監管的建議完善香港加密資產行業監管的建議
  • 自由與港獨自由與港獨
  • 選辮子 造辮子 抓辮子選辮子 造辮子 抓辮子
  • 美國大選的啟示美國大選的啟示


留學媽媽

由一群痴迷教育、熱愛寫作的海外留學媽媽創立,溫柔且強大。我們重視香港和國外教育信息,希望將先進理念方式「引進來」,與各位父母分享共勉。我們堅信家庭教養是最好學校,希望與你互相扶持心靈成長。教養無處不在,給孩子和自己最優質實用的原創資訊。
View all posts

編輯精選

香港文化博物館「眾裡尋她」展館。
灼見文化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作者: 編輯精選
2023-01-29
俄烏戰爭升級的可能性極高。(亞新社)
國際觀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6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3
港大美術館由即日起至2月26日展出丁公的作品。
字旅相逢

衍通中西藝參化,庸德雅傳氣韻新──「困乏多情‧香江藝緣:丁衍庸的中西藝術」展覽

作者: 馮珍今
2023-01-21
雷賢達剖析了港股為何去年下半年跌幅如此深。(灼見名家製圖)
灼見專訪

專訪雷賢達:2022年全球罕現「股債雙殺」  對今年市況有何啟示?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1-20

影片

  • 美國傑出大學如何依靠社會資助、募款傳統 運用良好資金管理 維持國際一流教研──郭位教授與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校長對話
  • 曾鈺成:香港三次政改帶來什麼教訓?五部曲不復存在?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豬:小心飲食 升職有望;鼠:紅鸞星動 祿勳喜慶;牛:注意長輩 謹慎投資;虎:病符纏身 提防詐騙
  • 曆法世家蔡興華評十二生肖運程 有哪些生肖犯太歲? 羊:官符纏身 太歲三合;猴:吉吉重來 慎用國印;雞:歲破大耗 以靜制動;狗:春風得意 量入為出
  • 曾鈺成:立法會議員每年有多少天有薪假期?答案:零天
  • 曆法世家蔡興華:《通勝》春牛圖、地母經透露哪些吉凶? 流年方位須注意什麼宜忌?
  • 曆法世家蔡興華:從1月1日、1月22日(正月初一)、2月4日(立春)四柱八字測兔年大運 疫情何時受控? 木旺不利樓價? 哪個月出行要小心?
  • 香港蘭藝會會長朱劍虹:購買年花 如何從花瓣、花蕊、花粉、葉子選擇健康蝴蝶蘭?
  • 曾鈺成:港英時代官員兼任議員,保障行政主導;回歸後立法會議員因何不得兼任官員?
  • 林偉樑醫生x 家庭芳療師Joanne Lee:如何辨別合適精油?怎樣提防摻假產品?精油為什麼可改善家庭關係?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新年祝願新年祝願 常霖法師
  • 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專訪雷賢達:全球正歷經範式轉移 低通脹及平錢時代不再返 本社編輯部
  • 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陶傑:哈里夫婦是列寧的隔世接班人 編輯精選
  • 虎年臘月的回顧虎年臘月的回顧 張建雄
  • 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債務危機由非洲看到美國 張建雄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將面臨怎樣的經濟新秩序? 劉寧榮
  • 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荔枝窩民宿開幕 恢復在地經濟重要一環 本社編輯部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完美風暴vs崎嶇復甦 劉寧榮
  • 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2023年全球政經新格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動力與隱憂 劉寧榮
  • 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為何中國占星日漸式微?一探中國占星歷史 蔣匡文
  • 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港大微生物學系首證新冠病毒人傳人 論文獲選《刺針》200年來醫學發現里程碑 編輯精選
  • 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戴爾計劃將其供應鏈遷出中國: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謝祖墀
  • 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兔年國際大勢:中美分道揚鑣各自發展已成定局 關品方
  • 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人工智能與大國博弈 彭泓基
  • 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賴慶芳:眾裏尋她千百度──走訪香港文化博物館 編輯精選
  • 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舞蝶迷香徑  翩翩逐晩風──宋徽宗的藝術成就和汝官窯瓷器 李大齊
  • 環境營造·設計思維環境營造·設計思維 程介明
  • 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美德允提供主力戰車 俄烏戰爭勢升級 本社編輯部
  • 數據在握2025數據在握2025 黃淑儀
  • 什麼是認知障礙症/失智症?什麼是認知障礙症/失智症? 編輯精選

推薦作家

  • 張宗永
  • 周光蓁
  • 陳文鴻
  • 陳穎
  • 常霖法師
  • 徐區懿華
  • 劉銳紹
  • 郭位
  • 徐鍾冰心
  • 艾雲豪
  • 盧兆興
  • 李大齊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