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上周撰文,描述熱心市民到專責小組各個巡迴展覽地點認真表達意見的感人事例。文章在專責小組成員當中引起很大的共鳴。
作為小組委員之一,我到各展覽點當值的時間比不上很多其他委員,更遠不及馬不停蹄的黃主席。可是,我每次當值,都遇到不少像黃主席文章描述的熱心市民;有穿着校服的學生,有衣飾整齊的上班族,有提着購物袋的家庭主婦,有步履蹣跚的長者:他們停下了腳步,仔細地觀看展覽、閱讀資料,然後認真填寫問卷。有的花上大半個鐘頭才把問卷完成,除了勾出他們支持的選項,還寫下文字,提出補充意見。
不要以為這些市民都是毫無異議地支持政府的政策,或者毫不懷疑地接受專責小組提供的資料;他們各自會有不同的觀點,有的在填寫問卷之餘,並會對在場的小組委員發表口頭意見,有時情緒還頗見激動。正因為他們對土地和房屋政策很有看法,所以願意花時間留下來提出意見,希望得到專責小組重視,切實向政府反映。這些市民的參與,正是公眾諮詢的意義所在。
刻意製造民意的行為
黃主席文章最後說:「沒有一個收集意見的方法是完美無瑕的。無論小組如何努力,始終無法完全杜絕刻意製造民意的行為。但只要大家能抽十餘分鐘填寫實體或網上問卷,表達你的意見,真正的民間智慧還是會走出來。」
黃主席為人厚道,只是點出「刻意製造民意的行為」,沒有指斥刻意破壞諮詢活動的無賴行徑。那幫人舉標語、喊口號,撕毀諮詢問卷,製造混亂場面,阻礙公眾參與。他們自稱表達民意,但他們的所作所為,正是妨礙市民前來表達意見。
專責小組上周六舉行的首場公眾論壇,同樣遭到這些人的搗亂。他們不是來提意見、講道理,而是拉橫額、撕文件,不停地叫囂;主持人因他們破壞會場秩序要求他們離開,他們反指大會「處理手法粗暴」。這種搞事的無賴行為,在各種公眾活動司空見慣。搞事者不用付出任何代價,即使終要被逐離場,他們在傳媒面前演戲曝光的意圖,已經得逞;而一心到論壇發表意見的市民,卻被他們佔用了時間,且被逼看戲。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