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發表的報告,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抨擊,是意料中事;小組意想不到的,是報告發表的時間和方式,竟也備受非議。報告被指是故意選擇在打工仔提早放工的除夕下午發表,而發表報告的記者會只有小組主席和副主席出席,小組其他成員和政府官員無人露面,加上會場不設座椅,說明政府有意貶低小組報告的重要性。
小組推動的公眾參與活動,為期5個月,至去年9月底才結束。活動內容包括185場小組與市民及持份者直接交流、邀請市民填寫網上及實體問卷、隨機抽樣的電話調查,以及接納公眾通過郵寄、傳真、電郵、電話或親身提交的意見。至活動結束,小組共收到超過近3萬份問卷和近7萬份以其他方式提交的意見;隨機抽樣的電話調查成功訪問了3000多人。所有這些數據和意見,交由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整理以及獨立分析。
政府貶低小組工作?
小組早已承諾,要在2018年年底向政府提交報告。小組收到港大的分析報告時,已是10月下旬,距離年底只有大約10個星期。在草擬報告的這段期間,秘書處的工作固然十分緊張,小組成員也要付出大量時間閱讀資料和審議文稿,主席和副主席更是日以繼夜地埋頭苦幹。小組最後一次會議是在12月27日星期四下午,在該次會議上仍討論了多項對文稿的修改意見。秘書處整理好所有意見,印出報告的最後定稿,僅能趕及在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發表,沒有別的選擇。
小組主席31日上午向行政長官提交了報告,下午就發表報告舉行記者會。政府官員不出席記者會,小組認為是合適的,有助彰顯報告的獨立性;官員也不宜同場回應記者有關報告內容的提問。小組的其他成員有多人表示樂意一起出席;但大家都明白,由主席和副主席負責全部說明和回應,效果是最好的;主席出於對成員的體諒,便叫大家都不用出席了。
至於會場安排沒有考慮記者的工作方便,確實是缺失。如果這是為了貶低小組的工作,尷尬的只會是政府:行政長官已表示要重視小組的報告。對於公眾已形成的負面觀感,小組只能無可奈何,且看政府接下來的回應。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