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任行政長官,以雷霆萬鈞之勢,高調承諾增加50億元教育經常性開支,以優化及改善教育,當中部份撥款或會用於改善幼師的薪酬及增加常額教師的職位。這新增的50億元教育經常性撥款,給教育行業帶來了一個春天,也讓高中同學思考投身教育,因為當老師也確實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
筆者記得當年在教育學院任職時,每年都參與面試新同學的工作。慣常向考生提問的問題是「你為什麼選擇入讀教育學院?」通常的回應是「我很喜歡小孩。」「我覺得教師是一份有意義的工作。」「當老師是我的夢想。」但當問及他們的「為師之夢」的時候,很多考生大多都支吾以對,答不出所以來。
對於為師之夢,不同的「師」有不同的夢。孟子的為師之夢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盡心上》)。可若你的為師之夢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話,除非你是名校老師,不然要「得英才而教育之」,這必定一個難以「圓」的夢。
有資深教育工作者的為師之夢是「才俊夢」。他夢想能為同學的規劃職志,冀望同學能在學校為日後的職業打下根基,並有良好的發展,成為行業的才俊。期望學生成為「才俊」,多麼美好的夢,多麼長遠的夢。在講求效率與實際利益的教育,他追夢的結果是「誰伴明窗獨坐。我共影兒倆個。燈盡欲眠時。影也把人拋躲。無那。無那。好個淒涼的我。」筆者覺得「為師之夢」實際點,也得有層次點。是故「為師之夢」,該視乎我們的學生及我們對教育這「職業」或「事業」的取態而定,不應單單以理念作為「夢境」。
幼稚園老師的為師之夢
據去年聯招的資料,要入讀教育大學的幼兒教育課程,平均90人爭一個學位,其競爭的激烈,較爭取入讀醫科更甚。能成功於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而抵彼岸的人,在入讀之後,必定有清純而高尚的「夢境」,這「夢境」是「建造孩子快樂的童年,把學校生活幸福化」,是故幼稚園老師的為師之夢,該是「創造幸福」,而追求幸福同樣也該是幼稚園教師的職業夢。
小學老師的為師之夢
在香港,小學老師享受着政府的薪酬架構,雖有部分老師是合約制的老師,但筆者相信隨着50億元的常額撥款及班師比例的改善,合約制老師最終會變為常額老師。小學老師是實踐基礎教育的第一前鋒,他們明白自己的責任是培育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及進行生命教育。他們深知他們在在影響着學生的自我價值和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的發展,是故他們的「為師之夢」雖或因學校的要求而略有差異,但他們的夢境還是「教好學生」。然而,隨着家長的不同要求,雖然目前他們的「夢境」依舊,卻有部分的小學老師的「為師之夢」正在朝「圓家長的夢」而改變,甚或已成為莊周的「蝴蝶夢」。
中學老師的為師之夢
除了直資中學的老師外,本港大多數的中學老師和小學老師一樣,都是享受着政府的薪酬構,這足以讓他們享受一定的物質生活。大部分中學老師來自本港的名牌大學。他們的學生已不是小孩,是開始了解自己,但沒有人生的計劃,對自己的前途迷茫的青少年。可中學老師卻囿於緊迫的課程、DSE的要求、及不斷的教育政策的要求下,他們的對工作的基本態度主要的工作是「教書」。說他們沒有「為師之夢」也可能不對,但他的為師之夢可能是「學生喜歡,家長滿意,學校認可」,而不是「人生的追求」的夢。
大學老師的為師之夢
大學老師的地位超然,他們被人尊為「學者」。他們的「為師之夢」也是「學者之夢」,以發揚自己的專業領域及主張的接班人作為「為師之夢」。
教師,本是「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職業,上輩子的人以「破舊的棉襖」形容教師的職業——一份只可令你溫飽,不會帶給你腰纏萬貫的工作。但為何還有人仍然要當老師?這就是他們有夢想。他們的「為師之夢」是「承傳中華文化」的「中國夢」。「如詩、如畫、如夢」,「夢」既是與詩、畫等量,看今天香港的情況,筆者希望有志投身教育的年青人,在踏足教壇前,都懷有和「詩」、「畫」等值的「植根中華文化,返本以開新,安身以立命」的「為師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