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灼見名家
首頁 財經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今舉行 探討來年運程及投資大勢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今舉行 探討來年運程及投資大勢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12月20日(周二)假灣仔君悅酒店大禮堂舉行,匯聚各方專家展望明年投資大勢,大談地產市場、大數據、金融科技最新趨勢,以及兔年怎樣趨吉避凶。

本社編輯部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2-12-20
灼見經濟

採訪:曾紹樑、劉思鉻 攝影:文灼峰

標籤: 劉振江施永青李嘉明林智文灼見原創灼見名家投資論壇灼見獨家蔣匡文車品覺陳家豪麥萃才黃繼兒
(左起)灼見名家助理總編輯羅耀強、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主席曾立基先生、高力國際物業顧問(香港)有限公司估價及諮詢服務市場推廣亞洲區董事陳思恩女士、香港金融科技協會董事會成員兼大灣區主管李嘉明女士、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陳家豪先生、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灼見名家傳媒董事會主席潘燊昌博士、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先生、紅杉中國專家合伙人、香港大學企業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車品覺先生、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博士、香港執業大律師、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前專員黃繼兒先生、鳳凰衛視《金石財經》主持人曾瀞漪、KK Yeung Management主席楊國琦先生、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劉業民先生、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梁廣灝工程師、中原金融行政總裁王紅衛先生、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數字經濟委員會主席邵志堯博士合照。
(左起)灼見名家助理總編輯羅耀強、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主席曾立基先生、高力國際物業顧問(香港)有限公司估價及諮詢服務市場推廣亞洲區董事陳思恩女士、香港金融科技協會董事會成員兼大灣區主管李嘉明女士、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陳家豪先生、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灼見名家傳媒董事會主席潘燊昌博士、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先生、紅杉中國專家合伙人、香港大學企業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車品覺先生、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博士、香港執業大律師、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前專員黃繼兒先生、鳳凰衛視《金石財經》主持人曾瀞漪、KK Yeung Management主席楊國琦先生、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劉業民先生、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梁廣灝工程師、中原金融行政總裁王紅衛先生、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數字經濟委員會主席邵志堯博士合照。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12月20日(周二)假灣仔君悅酒店大禮堂舉行,匯聚各方專家展望明年投資大勢,大談地產市場、大數據、金融科技最新趨勢,以及兔年怎樣趨吉避凶。

文灼非:現時市場復甦 是展望未來良機

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首先感謝諸位嘉賓出席,他表示市場開始復甦,新政府班子也上任近半年,是時候展望未來,掌握先機。他也指出,灼見名家特邀在城市規劃界聞名、早前加入問責班子的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擔任主禮嘉賓,談談政府的土地規劃大計,對於樓市、金融市場均有一定影響。此外,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主講兔年運程,十分值得細聽。

其後論壇進行了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儀式。灼見名家助理總編輯羅耀強、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主席曾立基先生、高力國際物業顧問(香港)有限公司估價及諮詢服務市場推廣亞洲區董事陳思恩女士、香港金融科技協會董事會成員兼大灣區主管李嘉明女士、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陳家豪先生、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先生、灼見名家傳媒董事會主席潘燊昌博士、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先生、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先生、紅杉中國專家合伙人、香港大學企業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車品覺先生、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博士、香港執業大律師、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前專員黃繼兒先生、鳳凰衛視《金石財經》主持人曾瀞漪、KK Yeung Management主席楊國琦先生、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劉業民先生、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梁廣灝工程師、中原金融行政總裁王紅衛先生、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數字經濟委員會主席邵志堯博士合照。

林智文:北都正在開發 非遙不可及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擔任主禮嘉賓,並發表題為「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的演講。他表示,香港在亞洲擁有獨特的位置,擁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要如何利用這些優勢幫助香港發展?他指出,政府每十年會更新一次香港發展布局規劃,最新規劃了兩個都會區,北部都會區的主題是「國際創科新城」,着重與深圳對接,建立清晰、多元的產業區域,希望為香港製造新的經濟發展引擎,也創造宜居地帶。

他表示,北部都會區佔香港面積近三分之一,包涵逾3000公頃土地,預算未來居住人口達250萬人,提供60多萬的工作機會,計劃龐大,但並非遙不可及,他指出洪水橋、元朗南等有不少樓盤開售,未來也會發展各種基礎設施,尤其是跨境鐵路與深圳對接。在產業區域方面,重點包括洪水橋服務業中心,推動與前海高端經濟對接,將影響投射至整個大灣區;新田科技城有望於2024年完成河套地區土地平整,部分大廈也已在興建當中。

今年《施政報告》宣布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林智文透露明年將成立專責部門推動發展,而政府也提出了不少亮點設施加快進程,包括遷移金鐘政府總部4成辦公室樓面面積至北部都會區,另外又會發展大學科研建築群、文化建築群等等。被問到政府發展的整體思路是什麼,他認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影響力大,因此發展核心是擴容,以「南金融、北創科」格局鞏固地位。

【專題討論一】北都提供新產業發展契機

第一節專題討論將探討房地產市場前景,嘉賓包括林智文、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高力香港董事總經理劉振江、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博士,並由文灼非主持。施永青表示,香港經濟以往是自然發展,政府不習慣主導城市規劃,商界也不會一呼百應,這是一個挑戰。

劉振江表示,香港土地供應向來不足,因此政府有決心推出新發展布局,受到市場不同持份者歡迎及積極參與,符合大潮流。但政府規劃的產業發展有一定挑戰,重點在於吸引人才、企業、資本,政府必須在這些方面多做一些功夫。

麥萃才博士表示,一般城市發展是先由中心商業區(CBD)開始往外發展,而北都是個合理(make sense)的計劃,南山、羅湖等地接壤香港,地價高,都會區可以與深圳對接提升北區地價。但上兩屆政府均表示要造地但成效不大,政府如何保證土地供應,而兩個都會區中間的地區又會否變成房地產低窪地區?林智文回應指出,政府有決心、有信心將土地供應提速、提效、提量,預告造地計劃是罕有的事,可算是「將自己擺上枱」。而且兩個都會區中間也有發展,包括白石角興建鐵路站及房屋。有發展潛力的土地都不會放棄。

資深傳媒人車淑梅問到沙嶺殯葬城是否香港的負資產,林智文指出,環境及生態局正檢視相關設施的整體規劃。灼見名家作家廖書蘭博士、蔣匡文則憂慮發展會波及新界的歷史遺產,影響風水,林智文強調發展着重「城鄉並融」,以洪水橋為例,城市細節規劃上有工具可以保存相關古蹟,不會將高樓大廈包圍古蹟,保留景觀走廊(view corridor),避免破壞文化景觀,也會發展文化徑,讓公眾可以對當地歷史有更多的認識。

【專題討論一】房地產市場明年下半年或現曙光

談到樓市發展,施永青表示,一些利好消息出現(如息口有見頂趨勢)令樓市有機會喘息,但現今地緣政治格局限制了香港在中國「外循環」的角色,質疑香港樓市能否重返高位。另外,中美角力造成香港社會分化的後遺症,不少勞動人口移民離港,加上人口老化,房屋需求下降,投資者比以往謹慎是難免的,香港樓市要向上需要經濟發展支撐。

麥萃才博士指出,雖然過去幾年經歷社會動盪及疫情,但中原指數仍有上升或反彈情況,可見樓價對政治問題、疫情問題都不太敏感。但香港經濟先行,易受外圍影響的特色令加息問題導致樓價下降。他指出,低息連續了十多年,市場預期聯邦基準利率將會升至5厘,其實與以往平均數相約,估計年中或以後不會再加息。

劉振江表示,香港失去許多常住人口,二手市場供應上升導致價格受壓。商務客、遊客、在港外籍人士數量的跌幅均十分大,部分工種甚至流向新加坡,新加坡的生產力比香港多約20%,增加高質勞動人口迫不及待。另外,利息成本上漲令交投量變淡,業主會否壓價仍有待觀察。

另外,隨着國內調整防疫政策,令香港市場整體氣氛改善,加上政府提出「穩經濟」,將有助增強投資者信心。他也提到,環顧中環高租值物業多有中資背景,撐起了整個經濟,伴隨中資資本增加有利樓價上升;北部都會區也提供了發展新產業新契機,因此以「審慎樂觀」態度展望2023年市場。

資深傳媒人張文新提到,政府欲重奪發展主導權,但粉嶺高球場一年拖延甚久,會否需時甚久?林智文強調,北部都會區發展已開展,未來10年將推出1300公頃土地,其餘地方也希望在未來20年內完成。被問到市民哪時才是入貨良機,施永青則表示,對於小市民而言,現在並非投資良機,但目前價格水平下滑,部分市區樓價跌至1萬元一呎以下,用家可以入市,改善生活。

麥萃才博士補充,現時市場由用家主導,投資客、非港人及炒家只佔整個市場不足10%,今年GDP全年下跌,令用家入市意欲下降,但息口穩定後,預算成本比較明朗,負擔得起(affordable)的買家明年中後期是入市時機,「用家入住起碼20至30年,也有機會『返家鄉』。」

車品覺:香港應建立軟硬件俱全數據中心

紅杉中國專家合伙人、香港大學企業研究院客座副教授車品覺發表題為「香港如何融入國家數字經濟規劃」的主題演講。他表示,香港應該成為數據中心(data/digital hub,而非data centre,具有人工智能、高速運算、治理能力,包括軟硬件),加強數據基建,這高度依賴數據資源(或生產要素)。若基建落後於國內或其他地方,我們將難以融入國家領先世界的數字經濟。

他指出,我們了解國內數字經濟政策時,需要留意概念提出及實質化的年份,過去5年已提出實質路徑,中央在「十四五」時期提出了3條主線,除了新型數據中心以外,也包括數據安全及數字經濟頂層設計。他提到,中央政府近日提出一份有關「新型數據中心」的意見,包括建立治理制度保障數據權益、公平、有效率流通等。其實當中只有三成談及科技,七成都是着重生產要素。現時我們保護生產要素的制度仍未健全,但香港健全的普通法制度適合數據千變萬化的用途,對於建立數據中心有一定優勢,可以急起直追。

上海情況與香港最為相似,值得我們學習如何對接中央政策,例如給予特別政策給特斯拉生產電動車,以及提出了不少主要指標,例如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利用互聯網的新增收益等等,香港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時可以參考。他又表示,香港在不少方面難以追上國內,或者需要依靠深圳發展,尤其是數字產業化、產業數據化、公共服務數字化三個大方向。

他表示,企業也要十分積極,跟上宏觀規劃,在提升數據化時需要問自己有沒有提供相關技能、有沒有激勵機制等多個問題。「有距離不要緊,最重要是了解如何追緊距離,利用我們的商業眼光,好好利用深港緊密互動圈與深圳結合,搭上發展的快車。」

黃繼兒:資訊流是香港優勢 絕不可流失

香港執業大律師、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前專員黃繼兒發表題為「數據–金融科技–轉移–環社治–數字中國」的主題演講。他開首勸喻,全球流動數據中國佔了五分之二,現在已沒有分個人數據抑或大數據,一個人由出生至死亡都會不斷產生數據,因應科技發展,現在數據已變成金錢,不要因為小恩小惠而出賣自己的數據。

他表示,歐盟、臉書等政府間組織及商業組織自上世紀90年代起已建立不同的數據保護法規。相對於內地將與金融業相關的個人資訊列為「敏感信息」,香港當局仍未有相關數據分類政策,但是,企業不重視數據的態度已得到改善。國內龍頭企業正受到這種反壟斷法規的衝擊。另外,在數字經濟中的相關ESG規定可幫助企業識別風險,帶來新的機遇及利潤。

他也指出,人流物流,尤其是資訊流是香港的優勢。香港最重要的優勢便是數據自由流通,一定不可以流失,必須在融入國家數字經濟發展中體現自身的優勢。

被問到,日常市民收到不少騷擾來電,黃繼兒表示,曾因收到騷擾來電而受傷入院,若來電指名道姓則歸類為隱私法例範圍,若沒有的話最新則歸類為商業條例,但他們換電話號碼十分容易,需要最高罰款只是3萬港元,十分低,因此暫時沒有辦法完全解決。

【專題討論二】香港須盡快完善數據中心基建及制度

第二節專題討論探討金融科技新趨勢,黃繼兒、香港數字金融協會聯席會長陳家豪、香港金融科技協會董事會成員兼大灣區主管李嘉明參與討論,並由灼見名家助理總編輯羅耀強主持。

被問到在數據基建方面是否已準備好,陳家豪表示,一國兩制產生邊境檢查問題,針對物流的政策十分健全,但在跨境數據流通方面政府政策則着墨不多。愛沙尼亞沒有身份證政策,曾來港考察,反觀香港因為隱私等問題而沒有善用身份證政策,在數據傳輸方面欠缺身份認證制度,而港人、立法會缺乏數據素養是原因之一,未來需要解決。

李嘉明表示,國家現時有3個基礎大法,包括《數據安全法》、《網絡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以及一系列的部委規章,因此現有數字產業要走出去時,需要花費很多資源檢視公司業務有沒有違法,而非個別企業或個人的問題,不少企業憂慮會否無意中違法。

黃繼兒進一步解釋國內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是首次與歐盟相關法規一樣,以徵收營業額一定部分作為懲罰,也將個人資料視為全中國人民的基本權利,而且不只應用於私營企業,也適用於公營單位,沒有太多人能預料到。案情嚴重的話,高層需要承擔刑事責任。他也提到,近日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出版了兩套合約範本,幫助企業安全跨境轉移數據。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白名單」幫助阻擋試圖進入網路的惡意參與者。

陳家豪坦言,「香港快到餓死的邊緣」,法規是數據基建是重要組成部分,銀行不能看中小企的數據,無法進行貸款,應該有法例規管,讓金融機構可以跟從。他又以模特兒為例,即使日常要多穿衣服避免走光,但模特兒行業有一定道德規章,容許穿着較為暴露的衣服,讓時裝設計行業有空間發展。同理,法律不應該無差別地保障個人數據,當行業有一定標準時,我們需要給一個機會予企業發展。香港有需要修例。黃繼兒則指出,相關條例立法原意是基於原則性(principle-based)及科技中立(technology neutral),希望不用常常修例,如過往兩次修例都是因為突發事件。但是這也會導致法例不清晰,當有突發事情便會措手不及,呼籲政府透過修例給企業更多指引。

但李嘉明提醒,當法律描寫得過於清楚時,憂慮沒有空間,導致企業生存環境漸趨艱難。

蔣匡文博士:明年經濟處於恢復期 疫情或反彈

午餐演講由資深建築師、術數名家蔣匡文博士,主講「兔年運程與九運展望」。他開首表示,風水是中國古代的大數據,是歷史的統計方法,跟西方文化一樣,中國傳統文化均相信歷史循環一說。他占算未來一年樓市、股市未完成恢復,直至2024年才能恢復。

他指出,占算未來的方法有很多,其一是《黃極經世書》的流年卦,明年將是「家人」卦,象徵風邪入身,因此疫情仍未離我們而去。「火」代表雀鳥,現今寓意飛機,因此旅遊業將有所復甦,但只能賺微利。另一占算方法是太乙數,明年是「明夷」卦,預示明年初疫情將有反彈,但年中後應該比較安穩。

陳家豪教授問到,2023年香港人才庫能否有所改善,參考「癸卯春牛圖」,蔣匡文指出「十牛耕地」,經營成本漲,而且土地乾旱,反映銀行借錢不易。他又表示,近年社會熱議移民潮,但並不擔心,因為他這一代反而得益於移民潮帶來更大的晉升機會。

蔣匡文進一步補充,香港地薄,20多年將面臨一次移民潮,期間也會有移民湧入,而香港有兩隻門──汲水門及鯉魚門,多數時間都是潮來潮去,中央承諾香港「50年不變」,反而得益新移民,而非本地人。

他又認為俄烏戰爭將繼續,但核戰機會不大。回顧歷史,1812年俄軍利用寒冬打敗拿破崙,1941年蘇德戰爭中蘇聯軍隊也在寒冬擊敗打敗希特拉,俄軍認為在冬天行軍打仗有利,這些因素均會造成反攻。

他又指出,土木相會大部分都是約20年一次,千多年會發生一次「歲差」,早或晚一點發生,而夾心層時間世界格局會大亂。例如2000年土木相會,2004年正式進入八運,期間發生中美戰鬥機雙撞、911事件、伊拉克戰爭等。2020年土木相會,九運已經開始。

是次活動由灼見名家傳媒主辦,華潤集團贊助,財新傳媒為支持媒體,支持機構包括中原金融集團、香港中國金融協會、香港金融科技協會、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香港數字金融協會、高力國際物業顧問(香港)、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KK Yeung Management、縱橫公共關係顧問集團。

更多精采文章

  • 灼見名家投資論壇──2023年投資展望灼見名家投資論壇──2023年投資展望
  • 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把握發展機遇 口岸經濟引擎
  • 北部都會區成港新經濟引擎  林智文稱首重與深圳產業互動對接北部都會區成港新經濟引擎 林智文稱首重與深圳產業互動對接
  • 蔣匡文:兔年經濟漸復,「上車最後機會」蔣匡文:兔年經濟漸復,「上車最後機會」
  • 透視政經局勢    攜手脫離疫情──2021年度灼見名家十大最受歡迎影片透視政經局勢 攜手脫離疫情──2021年度灼見名家十大最受歡迎影片

  • 創新科技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出路嗎?
  • 林煥光:香港軟實力仍然強大
  • 「香港最黑暗的一天」紀事錄

本社編輯部

View all posts
標籤: 劉振江施永青李嘉明林智文灼見原創灼見名家投資論壇灼見獨家蔣匡文車品覺陳家豪麥萃才黃繼兒
申請成為灼見名家基本會員,免費收取電子報
同意灼見名家會員服務條款及細則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編輯精選

(左起)長頸鹿醫生、黃大偉醫生、胡詠儀醫生、李韡玲和楊小鳴醫生在新書發布會上。
灼見醫療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4
奧地利駐港澳總領事Karl Ernst(左)向麥家樂頒授奧地利共和國金級榮譽勳章(Decoration of Honour in Gold for Services to the Republic of Austria) 。右為麥太太黃家舜。(被訪者提供)
灼見專訪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3
麥家樂早年長期在奧地利、俄羅斯等地發展音樂事業,國際視野廣闊。
灼見專訪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2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會談。(亞新社)
灼見報道

中俄元首簽署聯合聲明 重申和談解決烏克蘭危機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2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周一的一對一閉門會談,歷時4個半小時結束。(亞新社)
灼見報道

習近平與普京會談逾4小時 俄方稱今商軍事技術合作

作者: 本社編輯部
2023-03-21

影片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賣衫就真是賣衫?教你如何將綠色概念融入產品
  • 嚴浩:西醫西藥為何不能根治長新冠?推薦一種新生活方式保障健康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 曾鈺成:人民幣有沒有可能取代港幣?香港需要跟隨內地文教政策嗎?《基本法》如何保障香港原有制度?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 陳鳳翔:矽谷銀行被接管 會否引發骨牌效應?白宮如何收拾殘局恢復市場信心?
  • 鄭家寶校長x 游偉樂老師x 翁港成校長:失明教師在教學上遇到什麼挑戰? 怎樣為學校及學生帶來正能量?
  • 溢達掌舵人楊敏德:如何讓員工快樂地工作?留住精英人才的兩大法寶是什麼?
  • 梁賀琪:DSE如何發揮香港軟實力?遵理在內地有什麼發展大計?
  • 法國的教師甄選及學制有何優勢?法國中學教育如何培養出開放、無私的下一代?郭位教授與巴黎路易大帝中學校長對話
Currently Playing

熱門文章

  • 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八成港人無建立「平安三寶」 精神健康資訊匯倡設儲存庫 編輯精選
  • 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張翔:無論為自身還是中國,成為國際城市是香港成功的唯一秘訣 編輯精選
  •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 常霖法師
  • 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促進香港高雅文化發展 提升全民文化素養──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Coco Bond可可債 命運淒涼 陳鳳翔
  • 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應對新冠大流行的實踐與挑戰 袁國勇
  • 《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生死相醫》──救死扶傷急症科 醫生現身講故事 本社編輯部
  • 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矽谷銀行挑起的疑問 張建雄
  • 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香港人用世界的音樂語言弘揚中國文化──專訪國際知名指揮家及作曲家麥家樂 本社編輯部
  • 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瑞銀斥30億瑞郎 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本社編輯部
  • 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全球南方的意見已浮見亦必須重現 張建雄
  • 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盧永雄x張少威:中美實力差距有多大?美國會以俄烏戰爭做把柄對付中國? 本社編輯部
  • 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首屆「曉日春暉」兒童環境徵文繪畫比賽結果出爐 優秀作品零碳天地展出 編輯精選
  • 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福島核廢水料年內排放 日官來港釋疑:經淨化對人體影響微 本社編輯部
  • 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金融監管重整.中華號角示警──金融戰下的中國機構改革 陳鳳翔
  • 女人的沉默女人的沉默 羅乃萱
  • 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顧小培:吃煎炸物為何會流鼻血、喉嚨痛?什麼健康食品可以清熱氣? 本社編輯部
  • 「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華人之光」,有何不妥?──也談黃秋生「怪異」評論背後之玄機 施林海
  • 來自《詩經》的歲月靜好來自《詩經》的歲月靜好 招祥麒
  • 祈福記祈福記 譚寶碩

推薦作家

  • 趙靈敏
  • 曾國平
  • 胡孟青
  • 鄧兆鴻
  • 彭智華
  • 李美嫦
  • 何漢權
  • 孫明揚
  • 徐家健
  • 黃錦輝
  • 陳章華
  • 常霖法師

承印人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聯絡我們

公司 : 灼見名家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 : 香港黃竹坑道21號環匯廣場10樓1002室
總機 : +852 2818 3011
傳真 : +852 2818 3022
業務電話 :+852 2818 3638
電郵 : [email protected]

追蹤我們的社交平台

會員訂閱「灼見名家」電子報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政局
    • 中國
    • 香港
    • 台灣
    • 國際
  • 教育
    • 親子
    • 幼兒教育
    • 小學
    • 中學
    • 高等教育
    • 國際教育
  • 文化
    • 文學
    • 歷史
    • 藝術
    • 語言
    • 電影
  • 財經
    • 地產
    • 投資
    • 金融
  • 生活
    • 心靈
    • 潮流
    • 飲食
    • 旅遊
  • 健康
    • 中醫
    • 西醫
    • 保健
    • 運動
  • 商業
    • 企管
    • 創業
    • 領袖
  • 科技
    • 科普
    • 科研
  • 影片
  • 名家榜
  • 灼見活動
  • 關於我們

© Master Insight Media Limited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私隱政策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Forgotten Password?

Fill the forms bellow to register

All fields are required. Log In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Log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