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12月到澳洲旅遊及考察3個星期,第一個星期在塔斯曼尼亞觀光,參加一個由香港青年移民營運的廣東話旅行團,享受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海鮮美食和美酒,感受民風的純樸,人民的友善。之後在墨爾本和悉尼逗留了分別9天4四天,除了一些重點的觀光項目外,主要是考察澳洲的芬蘭式幼稚園(當地稱為幼兒教育中心)。由本欄同文,亦即澳洲芬蘭幼兒教育機構創辦人余錦明博士全程陪同。
從芬蘭引進幼教課程
余博士以往在香港從事幼兒教育培訓工作多年,是眾多香港幼師的指導老師。8年前移居澳洲,初期參與專上學院管理工作,是一所在以悉尼為基地的大學準備學院(University Preparation College),提供英語、幼兒教育、商業等文憑及證書課程。5年前起開拓幼兒教育事業,由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引進芬蘭幼兒教育課程,聘請芬蘭的資深老師,作為指導及培訓人員,以落實芬蘭式幼兒教育。
由於受到當地家長的普遍歡迎,幾年之間開辦了11間幼兒教育中心,另外有5間正在興建當中,可望於一、兩年內落成。當中大部分是在墨爾本及周邊地區,有兩間在悉尼,一間在布里斯班。這次我們參觀了多所已在運作及興建當中的校舍,接觸了眾多的老師和學生,尤其是感受到余博士的魄力及教育熱誠。
他和他的管理與教學團隊有不少是來自香港的專業人士,能夠在澳洲當地把幼兒教育工作辦得有聲有色,並不斷擴展當中,的確難得!據他透露,機構最近接受赫爾辛基大學的推薦,正商議和日本知名企業及教育集團合作,在當地十多間幼稚園引進芬蘭式課程和教學配套。筆者期望事成之後,可以有機會到日本參觀一下。
由於余博士在本專欄已經多次介紹了澳洲辦學的種種情況,與及芬蘭式課程的特色,所以本文不會再重複論述,而是集中比較一下香港和澳洲兩地幼兒教育的差異,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生源充足 老師短缺
在教育生態方面,香港教育近年面對學生人口減少,部分學校收生困難,以至於要減班甚至結束的情況。澳洲則是生源充足,很多時候是學校未開辦,已經有大批學生等着入學。因為澳洲政府全面資助幼兒教育,按照家長不同的收入水平而提供相應的資助,讓他們自由選擇不同的幼兒中心,即是說即使學費水平不一,也是同樣開放予接受資助的家長。這是真正學券的理念。
香港情況不同,政府只是把資源投放在那些納入資助計劃的幼稚園當中,家長如果要享用資助的服務,便只能夠選擇這一類學校。否則就只有自掏腰包安排子女去沒有接受資助的幼稚園讀書。從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澳洲的政策比較理想,大致上就是錢跟家長走,而不是跟學校走。當然政府對幼稚園的要求也是嚴格的,包括老師資歷、師生比例、校園環境,例如戶外活動空間的面積等。我觀察到,每一間幼兒中心都在當眼的地方張貼全校的教職員名單和相片,附上她們的學歷資歷、任教的班級、特別的崗位等等,顯示出學校的透明度。
澳洲幼兒教育面對的一大挑戰是師資短缺,其實整個澳洲社會也面臨同一個勞工不足的問題。因為師生比例是有嚴格規範的,0至3歲幼兒是1:4,3歲以上是1:10或11,每州略有不同。香港是2歲班1:14,2歲以上是1:11。澳洲這樣高的師生比,對幼兒的照顧自然比較理想,但同時對營運者構成很大的壓力,就是要聘請足夠數目具資歷的幼師去應付。有些情況是未能聘請到足夠數量的老師,原本的班就不能運作,未開的班就不敢營運。
余博士和我們分享,他的工作一個頗大的時間比例就是花最大的氣力,用不同的途徑去招聘合資格的幼師,加入機構服務。在考察期間,筆者和余博士接見了幾位來自日本的幼師,和她們一起參觀校舍,與及機構可供出租的宿舍,讓他們了解學校的理念、中心所在的地區情況,特別是往返中心和宿舍的交通等等,希望她們能夠盡早簽約上班。
文化多元反映移民社會特色
從澳洲老師和學生的文化多元性,可以反映出澳洲這一個移民社會的特色,我們參觀時正值聖誕假期前夕,很多家長已經不送子女回校上課,所以不是全體老師都要上班的,我們接觸到的,除了本地澳洲人之外,還有不少來自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老師,包括香港、內地、台灣、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等。同樣地,學生當中,澳洲本地人之外,有不少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移民下一代。筆者看到學校廚師刻意製作不同民族特色菜單,讓幼兒們品嘗。這種多元文化的呈現,在一香港一般幼稚園當中不多見。因此,打算到澳洲工作的老師,一定需要適應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相處。
提到師資,本港近年幼稚園老師已經趨向學位化,新入職的老師大部分是具有學士學位的,即是幼兒教育學位,或者是其他本科學位,之後再修讀幼兒教育文憑的,新入職的校長就一定要持有大學學位了,也有不少是擁有碩士學位的。在澳洲,幼師的資歷比較多元化,當中持有幼兒教育證書(certificate)或文憑(diploma),可以出任幼兒教育工作者(educator)。
如果持有學位,可以修讀高級文憑,有機會成為的班級負責人或主任老師(room leader/leader teacher),部分持有幼兒教育學士或者教育碩士學位,便不用再修讀高級文憑,已經可以擔當以上較高級的崗位。前面所述學歷的人士,如果表現優秀,加上若干年工作經驗之後,可以出任整個中心的助理總監或總監(assistant director/director),類似我們香港的幼稚園副校長或校長的職位。我相信因為澳洲幼教中心的師生比例這麼高,需要大量人士入職,便很難要求幼師全面學位化了。
幼教中心涵蓋幼兒成長各階段
除了師生比例高之外,澳洲幼教中心一般提供6個月到5歲的幼兒教育課程,即是包括了香港的育嬰院、幼兒中心以至幼稚園3個階段的照顧和教育在內。並且是全日制的。由此可見人力需求是多麼殷切。老師的工種也比較細分,他們可以專注於某一個年紀的幼教工作,又或者隨着經驗的累積,逐步掌握不同階段的幼兒教育的特質,以至於日後在崗位上有所晉升。當然,這也要視乎她們的表現,是否得到管理層的賞識。
香港幼稚園以半日制為主,老師要在3個小時之內完成課程要求,時間比較緊迫,因此課程編排精密細緻。但學生就是缺少了自由遊戲(free play)及集體合作學習的時間,加上校舍空間不大,學生動手做的學習機會比較少。澳洲一般課室空間寬敞,更有廣大的戶外活動範圍,學生有不同的機會,利用課室內外空間及布置了的設施,作出不同的嘗試和探索。據觀察所見,學生十分享受在不同的學習角落,與及戶外空間和同學互動或者投入自己喜歡的活動當中。
余博士為開拓學生的多元學習機會,近年還租用了兩個舊的農地和小學校舍,用作幼教中心的戶外體驗學習營地,附近學校定期可以安排到這些營地,在大自然廣大的環境當中,進行多種動手做的體驗和集體活動。這對香港幼稚園來說,相信只有羡慕的份兒。但其實香港也有非牟利團體在營運郊外的營地,使用率參差,當中可以考慮撥出一些時段,和不同的幼稚園合作,安排學生到營地進行各種體驗式學習活動。除了平常的大旅行之外,可以變成是常規性的課程部分。
最後,香港幼兒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有不少優秀的經驗值得繼續傳承下去,同時筆者亦希望香港幼兒工作者也有多點機會到外邊走走,參考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幼兒教育經驗,嘗試在本身的崗位上作出種種新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