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穿上「白飯魚」於麥花臣或花墟小型硬地球場踢着國產火車頭足球的年代,同輩心目中的偶像多是足球員。當年「亞洲鋼門」仇志強乘坐直升機趕赴加山球場為東昇把關的安排,不知讓多少球迷歡呼陶醉,同時也為足球員提升百萬身價。
香港青訓一塌糊塗
如果你問現在的年輕人,相信他們對香港足球認識不深,也缺乏我們當年對港足的熱情。當然這是雞和雞蛋的問題,就以過去香港U22代表隊在U23亞洲盃外圍賽的三戰全敗的表現,這也難怪為什麼香港愈來愈少擁護本地足球的球迷,最後一戰對着近50年來從未輸過的中華台北也可以輸1:3,試問香港足球在過去十年做了些什麼工夫,而政府支持足總的「鳳凰計劃」又能夠讓本地足球由山雞變鳳凰嗎?
有人怪罪今日香港足球,特別是青訓搞到如斯田地,是因為體院把足球踢出了體院的重點項目名單。1998年我加入前康體發展局,以精英培訓總監負責管理體院的重點項目發展,而足球在我上任時已經決定被刪除,所以我亦無緣跟郭家明先生做同事。
回顧是為了檢討,但不應戀棧,更重要的是究竟我們是否有重振香港足球雄風的決心,如果有便應該盡快建立一個長遠的發展計劃,以香港現時的財政和政治環境,能夠支持一個10年以上、並且需要每年投放近億元的計劃,看來只有馬會才能夠做得到。當然先要政府帶頭支持和推動,但用的不是公帑,而是部分馬會從投注所得的收入。
大家不要忘記,當年馬會和政府游說體育界支持賭波合法化的時候,體育界也曾要求把賭波所得的部分收入,投放在本地足球發展上,而這也是一個非常合理的要求,因此,以我所見,香港足球是否有明天,關鍵便在政府的決心和馬會對政府的回應,否則我們會繼續失望下去。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