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解讀香港政府最近出人意表的高層人事變動?有謂這是「文(官)退武(官)進」的安排,顯示北京「穩定壓倒一切」的立場。這似乎不無道理,但想深一層,要達致嚴法治港的政策目標與施政方針(policy objective),何須靠人事任命?只需透過資源調配,以及制定和執行有關政策就可以。舉個例,美國想抗衡俄羅斯的軍力和軍事影響力,要做的是增加國防預算和採取干涉主義政策(interventionist policy),用不着把國防部長擢升為國務卿。
可以斷言,今次的人事變動是北京的精心安排。這樣做有兩大目的,第一,是要以強力的方式啟動(jump-start)香港的公務員改革。我一直認為,香港政府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房屋問題,而是公務員不愛港、不作為和不動腦筋的問題。只要政府有能力和有決心處理問題,再棘手的問題也有望解決。但香港的公務員很多時不但解決不了問題,他們本身就是問題。
任人唯才 有能者居之
公務員的改革千頭萬緒,但大原則是必須朝賞罰分明(performance-based)的方向邁進,逐漸成為一個「任人唯才、有能者居之」的菁英管治系統(meritocracy)。這是改造香港的大工程,但回歸24年來工程從未上馬,可說是根本無法啟動。
原因也許是:公務員體系以外的特首(董建華、梁振英)看不到改革的方法,公務員體系以內的特首(曾蔭權、林鄭月娥)看不到改革的需要。北京這次非比尋常的舉措,可能是香港公務員這個已經「不再有用」(outlive it’s usefulness)的「超穩定系統」需要的「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
第二個目的是一下子提升香港警察的士氣、專業形象、社會地位和事業前途(career prospects)。不管是美國政府還是香港的民主派,他們所犯的最大錯誤是低估甚至忽略了中國共產黨的學習能力。中國共產黨是個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這是基本的認知。警察有效執法是香港穩定的關鍵,這是中國共產黨從「反修例事件」得出的結論。既是如此,重酬他們乃必然的做法。
原刊於《亞洲週刊》,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