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巴黎奧運圓滿落幕,其中馬拉松為重頭項目之一,並首度舉辦「全民馬拉松」,讓業餘跑手一嘗奧運殿堂級比賽滋味。賽程由巴黎市政廳出發,途經羅浮宮、凡爾賽宮等名勝,完賽跑手均獲發紀念獎牌,對於熱愛馬拉松人士毋疑是一場夢幻之「馬」。
小弟雖無緣登上奧運跑道,但嚮應盛事在香港自發環校跑。繼中大、科大後,本月初與4位跑步發燒友完成港大校園跑,又一「成就解鎖」。
成就解鎖
港大為本地歷史最悠久的學府,校內建築充滿歷史氛圍,跑在其中更有走進歷史的感覺。我向港大傑出校友聶德權(Patrick)提議,他即舉「腳」贊成,並邀請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教授、中大醫院CEO兼港大校友馮康醫生,以及香港政府長期護理政策的主要顧問、港大林一星教授(梁顯利基金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教授)。我們5人合計共跑了接近200場全馬。
劉院長的馬拉松之路由1999年的渣馬開始。當年39歲的他未能完成賽事,原因是未有適當的訓練。但這次經歷卻鞭策他不斷求進,至今他已跑畢32個全馬,當中大部分在香港完成,亦曾跑過如東京及倫敦等海外馬。參加過多次全馬後,他現在喜歡按照自己的步伐享受比賽,被人趕過了也處之泰然。至於馮醫生則在2000年於他43歲時完成首馬,至今已完成11個全馬及43個半馬。林教授亦已完成了7個全馬。
醫學教育和研究先驅
今次港大跑全長12公里,由大學堂宿舍開始,途經瑪麗醫院、醫學院、香港大學運動中心、聖約翰學院、何東夫人紀念堂、百周年校園、柏立基學院、明原堂、陸佑堂、太古堂、鈕魯詩樓等。當日大家興致勃勃,沿途上斜落斜,即使因開心打卡而比平日跑步用上較長時間也樂在其中。
在跑步途中,劉院長和馮醫生談及醫學院的前世今生。醫學院前身為香港華人西醫書院,始於1887年,由香港首位華人爵士何啟等人開辦;其後在1911年併入港大,成為校内第一所學院。百年歲月,教學大樓不斷擴展且重建,曾任高官的Patrick亦憶述在20年前有份參與醫學院重建工程,樂見大樓煥然一新。
港大醫學院是世界知名的醫學教育和研究先驅,於2024年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學排名(Clinical and Health)榮登全球第19位。劉院長分享,入讀醫學院6年制的醫科課程,亦如參與一場馬拉松。如何讓學生愉快地完成課程,同時好好欣賞沿路風光,是他們身為醫科馬拉松教練的一大挑戰。希望醫科生如同奧運健兒,刻苦訓練,在醫學道路上追求卓越。另外,劉院長今年與300多位同事、同學和校友一起參加香港馬拉松,以行動將跑風帶入校園,讓馬拉松精神感染一眾港大師生校友。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按此)